【欢迎您参与盘中即时聊股】 【我要发表评论】
【字体:小 大】
长期以来,我国金融业一直困惑于居民储蓄率太高,希望引导一部分储蓄资金进入资本市场,以完善融资结构,控制银行经营风险。但是,在股市暴跌、股票增发乃至首发都存在困难的情况下,这方面的实践显然不得不放慢节奏。其后果就是,延缓了相关改革步伐。
再譬如,这几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得益于股市甚多。特别是一些大型国有企业改制上市,不仅仅打通了其发展中的资金瓶颈,而且也还为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供了契机。能够这样做的前提,是需要一个活跃的证券市场。而当这个市场出现暴跌,进而变得缺乏活力时,股市就不仅丧失了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相反还起到阻碍的作用。
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不少企业在贷款时是用上市公司股权作为质押的,股市暴跌必然会导致质押品价格回落,从而放大了银行贷款风险。至于说到因为股市投资失败而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的例子,那就更多了。
还有,在股市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情况下,它的暴跌影响到国家金融稳定乃至安全。进一步说,在资本市场已经开始对外开放、经济日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股市暴跌还很可能成为外资乘虚而入、攻击我国金融体系并从中渔利的契机。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在海外市场上并不缺乏这方面的案例。国外股市出现暴跌后,行政部门往往会出来表态,以各种形式予以抚慰。一般人们会把此举看作是对股市的重视。实际上,真正的原因是害怕由此导致金融、经济危机。中国的情况与它们不同,但是股市暴跌所带来的问题客观存在,后果同样不能忽视。
树立信心应对股市暴跌
股市暴跌已经成为现实,暴跌的后果有目共睹。接下来的问题就在于,人们该如何应对暴跌。实际上,大家也都清楚,这次股市暴跌发展到现在,已经远远超出了正常调整的范围,它不是经济运行的产物,也不是政策预期的结果,而是在特殊条件下市场信心丧失,理性力量让位于恐慌情绪的结果。显然,让投资者树立对未来的信心,恐怕是最为重要的。
要树立信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不是吗?都说现在股市已经有投资价值了,但是买进就套牢,就受损失,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怎么可能会有信心呢?因此,面对股市暴跌,抽象地说要树立信心是空洞而没有意义,关键是要创造条件让投资者树立、培养起投资信心。
今年以来,管理层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包括规范限售股的流通、降低印花税等,这些都可以看作是提升投资者信心的举措。但是,现在看来仅有这些并不够。特别是在股市持续暴跌,稍有反弹又再度大跌的情况下,市场需要有一些相关的强有力的实际措施来帮助投资者树立信心。
让投资者树立信心的本质,主要就是让投资者对股市的未来有稳定预期,看到其发展的前景。而换个角度来说,动员、鼓励机构投资者,特别是大机构投资者从理性投资角度出发,在股市暴跌的时候积极入市,果断地将不平衡的供求关系调整过来,看来是不可或缺的措施之一。
因为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一般他的信心更多是来源于股市平稳而有序的上涨,上涨维持得越久、上涨形态保持得越好,其信心就越充分。反之,股市越低,走势越低迷,就越没有信心。因此,要让市场树立信心,作为理性的机构投资者肩负了很大的责任。
有人提到,如果在上周三有比较多的机构投资者能够出于对市场长期发展前景的看好而积极入市,那么也许当天的股市暴跌就不至于出现了,至少是不会出现如此严重的暴跌。
当然,要机构投资者承担这样的重任,应该有前提条件。从目前来说,通过政策调整加快推进要素价格等方面的改革,理顺价格体系,采取适当的措施促进上市公司做大做强,以有效的手段改善股市供求关系等,都是必须的。
要让投资者树立信心,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的逻辑应该是从宏观政策到股市规则,都需要有相应变化。也就是说需要从管理层到包括机构投资者在内的市场各界投资者共同努力。
人们欣喜地看到,日前国家对成品油、电力价格进行了调整,这是缓解当前经济运行矛盾的重要措施,而它对稳定投资者的预期、恢复市场信心会起到积极作用,股市也将有望受到积极推动。
人们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市场的信心能够重新树立起来,投资者能够冷静而不是惊恐地面对股市暴跌,并且坚定地相信,暴跌终将会过去,走出了暴跌阴影的股市,必然会有一个更好的发展。
也许是已经预计到股市可能会出现比较大的调整,因此从去年开始管理层就不遗余力地推进投资者教育,强调“买者自负”。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