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参与盘中即时聊股】 【我要发表评论】
【字体:小 大】
记者:我们讨论一下格林斯潘,你在书中说他对金融海啸负有重大责任,现在有很多人都同意,你再讲一下你的观点是怎样的?
宋老师:这本书有一章专门分析了格林斯潘的成长历程,我认为格林斯潘应该在数学模型方面非常具有天分,类似于天才。实际上格林斯潘在成长过程中,曾经系统地研究了美国内战以后,美国各个行业的历史性数据。在这个研究过程中,格林斯潘基本上对各个行业,比如从钢铁到煤炭、棉花制造、机械工业到军事工业等等,做了系统性分析。很快形成了自己一套认识经济运作规律的体系和模型,这个模型建立在他对庞大历史数据采集、理解和深刻洞察它们之间联动关系基础之上。后来到1950年朝鲜抗争爆发的时候,格林斯潘做了最出名的预测,美国军方当时封锁了所有战争重要物资参数,格林斯潘根据二战期间美国军用物资消耗程度作为基础,反过来推算美国经济中直接用在战争消耗中的物资,在GDP中占的比例,最后得出的数字非常精确,让五角大楼非常吃惊,认为他是间谍,不可能找出这样的数据,实际上格林斯潘是算出来的。朝鲜抗争使格林斯潘声誉提高到很高的地位。
包括他在1957年预测1958年出现危机,非常准确。以格林斯潘的能力和学识,过去几十年经验积累,我认为他到2005年到2007年三年之间,到了2007年初的时候,格林斯潘讲说不认为金融体系整体会有重大系统性风险,我认为以格林斯潘的水平绝不至于看不出来,这是我的基本判断。当时我在《货币战争》中提出次贷危机爆发,甚至在哪个月爆发,爆发之后很可能会引起一个什么样的后果,当时提出次贷危机最后必将演变为全球经济危机,最后大致全球经济衰退,这是在2007年出版的书中已经明确提出来了。包括金融衍生产品在什么时间点会出问题,还画了一个时间表。最后这个预测在2007年次贷危机中提前大概6个月时间,我年初提出大概在6、7、8三个月出现危机,真正出现危机是9月份。如果我能做到这一点的话,很多人也可以,比如英国《经济学家》2007年1月的封面照片画的就是格林斯潘拿着雷管,把这个雷管转递给伯南克的手上,这个雷管上写的就是美国经济。实际上通过我的调查和研究,我发现有很多人已经在05年、06年,甚至更早的时候已经预测到危机会到来。
记者:格林斯潘为什么没有意识到,是他忽视了,还是有其他因素?
宋老师:我这本书上做了大胆预测,我觉得以格林斯潘的水平是能够看到这场危机的,但是他看到之后什么作为都不采取,我可以举个例子,在历史上就好像罗斯福总统,他事先知道日本要偷袭珍珠港,但是他为什么不采取行动呢,是有目的的,因为当时美国是孤立主义盛行的地方,如果不是美国首先遭到别人的袭击,美国是不会参战的。对于罗斯福来说,当时他明明知道日本要偷袭珍珠港,而放纵这个事情发生,他是有目的的。
记者:格林斯潘的目的是什么?
宋老师:格林斯潘也有类似的目的,在我看来这本书做了基本判断,格林斯潘和其他的人,他们在策划一个很大的历史性事件,要利用这次危机实现未来世界统一货币的推出,这是他们真正考虑策划这个危机非常大的战略企图。当全球出现金融危机之后,所有国家政府首脑必须坐到一起,我们来谈怎么解决危机,因为这个危机如此沉重,以至于任何一个国家不可能单独摆脱危机,全球必须联手才能够挽救危机。但是怎么个联手法呢?他们会提出来,在这样的危机中,一个始作俑者就是主权货币,因为大家都印自己的货币,而全球的金融系统现在已经高度全球化,已经高度一体化,但是美国国家却用自己的货币,这是很难监控的,很难协调货币政策的。所以说一个最主要的目的,我个人认为和我自己的判断是,要利用这场危机大大推进市场统一货币的进展。
世界统一货币说白了,可以说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权利,因为货币发行权就是财富分配权。如果利用这场危机使各个主权国家丧失或者让渡,或者主动,或者被动让出货币主权的话,这个时候再出现什么问题的时候,中国中央银行就没有权利自己再定货币政策了,你不能自己随便调利息,也不能随便更改汇率,必须要有一个统一货币机构,不管是IMF,就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是未来新成立一个组织,一定要把货币主权上交或者让渡给这样的超主权机构。对于中国来说,实际上中国就等于丧失了13亿中国人所创造财富和分配财富的权利,特别是分配财富的权利。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很大很大的布局,如果这个目标能够得以实现,对于他们来说利益是很大的,这些人相当于股份制公司的话,这些人是多数股东,中国只是小股东,小股东在别人控股的公司里面只能牺牲自己的利益,得不到真正的控制权。这件事情对中国来说可能影响中国未来五十年的国运,如果格林斯潘不采取什么行动的话——这个是可能性之一,他要放纵一场危机的爆发,甚至是有意调低利息,制造资产泡沫,最后引发这样的重大危机,背后的目的是为了加速世界统一货币的推出和实现。
对这些这本书有一个比较系统性的交代。
记者:你觉得他现在得逞了吗?
宋老师:现在至少从舆论上我们已经看到,越来越多国家提出要搞超主权货币,要搞一个超越美元的新的世界货币。这在2006年、2007年这是不可想象,甚至在2008年不可想象,但是危机一旦升级爆发以后,现在全世界领导人坐在一起,谈如何在金融上进行通力合作,很重要的方向是,是不是我们应该搞一个超越美元,超越所有国家主权的新的货币机制。只要你参加各种各样的国际论坛,这是非常热门的话题,我相信他们正在稳步推进这个进程。
记者:我们再看世界经济,现在中国经济第二季度接近保8,欧美经济数据也有改善,很多人认为现在经济复苏在绿芽阶段,乐观来看美国经济明年会重拾增长,经济已经过最坏的时刻,你认同吗?
宋老师:我不太认同这个观点,分两个层面来看,第一从历史角度来看,环球财经研究院做了一系列的对比,对比这次跟1929年危机的程度和速度,我们的结论是,它的层次虽然不及29年那么严重,大概是一半左右,但真正危机爆发速度和冲击力却大于1929年。换句话说,这次危机不同于1929年以来所有其他危机,更接近于经济大萧条危机状态。如果从这个方面分析的话,如果是这样严重的全球结构性危机,现在到底各国政府做了什么呢,他们真正把经济结构进行彻底调整了吗,比如美国以超前消费为导向的资产泡沫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和亚洲国家以出口导向生产模式,是进行了彻底变化吗,是进行了彻底调整吗?其实没有。现在各国政府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印钞票,来补这个窟窿,试图挽救这场危机,但是真正经济结构深层次矛盾解决和调整,还没有来得及开始。从这个意义上将,这场危机的根源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我们能够指望这么一场严重危机,会在12个月之内出现反弹吗,从理智上来说,我认为这是不切实际的想法,这种乐观情绪在我看来是没有依据的,从历史发生的情况来看。
从主观因素来看,第一个谈到的可能是客观情况,1929年那次衰退之后,确实出现了一次熊市反弹,就是1930年着名的熊市反弹,反弹了接近50%,但是很快在1931年随着奥地利联合信贷银行的垮台,很快把一场金融危机波及到全球,正是因为1931年那次危机,导致了十年大萧条。
现在在我看来,我们是处在比较典型的熊市反弹幅度之上,而不是真正解决所有经济问题,解决了所有结构性问题,解决了所有赖帐问题,扎扎实实筑底之后开始强烈反弹,不是这个情况。这是一个客观上的分析。
那么从主观上分析,如果最后策划金融海啸目的是为了推进全球统一货币大幅度超前实现的话,我觉得这个目标还没有实现,如果这个危机到此为止,马上经济开始复苏,各国欣欣向荣,大家平安无事,各国发展自己的事的话,这个事情就没有下文了,大家只有在危机情况下才愿意坐到一起探讨牺牲货币主权的问题,如果经济很好,就没有必要参加这样的会议。
所以从这两方面分析来看的话,我觉得都没有真正的筑底。
记者:目前最大风险是在于消费急剧收缩的危机,你在书中强调这轮危机不但没有见底,反而恶化,主要原因是什么?是不是你提到世界经济会经历十四年的消费大萧条,绿芽将会失去培育它的信贷土壤?
宋老师:从短期来看危机恶化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方面,美国银行系统烂账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清除,甚至还没有得到真正的发现。如果我们看最近美国国会公布的一个研究报告,得出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美国政府包括美联储直接和间接担保(的资产),在金融海啸中损失总规模达到23万亿美元,这是非常非常惊人的数字。其中美联储大概只报了6.8万亿。实际上最大的亏损会达到23万亿,这不是小数,可能是美国经济GDP接近两倍。这是国会披露的数据,这个数据说明什么问题呢?我们在前段时间看到,所有美国银行系统好转,所谓盈利数据都靠不住,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比如说我们做研究得出一系列数据,美国银行体系中,如果把资产负债表加在一起,被一种叫信用违约掉期的衍生品进行保护的资产总额是14万亿,在美联储开始救市之前,这些银行资产负债表中14万亿庞大数额,主要是通过信用违约掉期市场来保护,叫CDS,谁是它的提供者呢?向AIG这样的保险公司和一些对冲公司。但是随着2008年11月份以来,AIG和其他保险公司包括对冲基金大面积亏损,大面积被政府拯救,现在起到保护银行资产负债表的主体已经不是保险公司了,已经不是这些对冲基金了,而是美国政府自己。换句话说美国政府担保着银行往来调节表相对应的银行资产。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