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参与盘中即时聊股】 【我要发表评论】
【字体:小 大】
在人们的印象中,葛朗台就是守财奴的代名词,一毛不拔,不近人情;孰不知葛朗台还是一位投资高手。他善于跟政府做生意,是那个年代“红顶商人”的代表,他善于捕捉商机,并且思维缜密,巧于借助外力,他投资多元化,通过扩大投资组合来分散风险。
在今天,受金融海啸拖累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时候,学习葛朗台将特别有意义。排除掉他的过分吝啬,守财不惜以牺牲生活质量与亲情为代价外,适当地控制消费开支,先人一步发现市场机会,不盲目跟风考虑清楚再做投资决断,把“鸡蛋”放进不同的“篮子”以分散风险等,都在这个经济冬天里显得特别有价值。
我们不要成为葛朗台式的守财奴,但可以学习他的财务知识和投资策略。
学会适度的“吝啬”
葛朗台的吝啬(或者说抠门),是众人皆知的;并且,其吝啬的程度基本上无人能及。当然,有的人吝啬是因为贫寒,迫不得已;但葛朗台的吝啬,却是腰缠万贯基础上的吝啬,将消费开支尽量压缩到低得不能再低的程度,这种吝啬是对他自己的,也是对别人(包括家人、女佣等)的。
大到家里的财务大权,小到日常消费品的支配权,都牢牢掌控在葛朗台手中。他把所有值钱的东西都锁在密室里,就连他的妻子都一点也不清楚家庭财务状况。他把粮食、黄油、木柴、蜡烛等都锁起来,每天早晨由他来分发。
葛朗台的吝啬,可以说到了极点。“只有到11月1日,葛朗台才允许客厅里生火,一到3月31日就得熄火,他根本不考虑春寒和秋凉”。至于晚上照明,“一支蜡烛就足够全家人一晚的照明。女佣睡在过道尽头一间小黑屋里,只有墙洞漏进一点光线。”而女儿想替母亲绣一条挑花领子,“也只能利用自己的睡眠时间,而且还得设法骗取父亲的蜡烛。”
外边的简朴,与密室中金银财宝的殷实形成了鲜明对比。但从理财的角度考虑,这种吝啬、极低水平的消费,对财富的蓄积又确实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很多人都比较熟悉木桶原理。一个木桶由许多块木板组成,如果组成木桶的这些木板长短不一,那么这个木桶的最大容量不取决于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于个人理财,一个人财富存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不是取决于收入,而是由消费支出决定的。
而传统意义上的败家子,正是由于过度的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远远大于收入的增长速度,从而导致了财富的逐渐减少。反过来看,要防止财富的减少,就应当恪守量入为出的消费原则,维持一个“家有余粮”的、健康的财务收支状态。
只有保证收入大于支出,才能使家庭资产越积越多;另一方面,只有家庭资产规模的逐步扩大,可用于投资的本金才会越来越多,经过合理的运作,会进一步扩大家庭资产的规模。
一个崇尚节约、适当控制开支的消费计划,应当说是家庭理财的一项重要内容。当然,这里所说的“节约”应当有一个度,应当能够保证常规的消费,而不一定非得像葛朗台那样进入另一个极端。
擅发政策财
在中国,提起“红顶商人”,人们马上想到的是胡雪岩;而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也算一位不折不扣的法国的“红顶商人”。
葛朗台原本是一位箍桶匠。他用自己的积蓄、妻子的陪嫁,再加上岳父给的钱,从共和政府官员手里廉价买下了县里最好的葡萄园、一座修道院和几块按收成交租的分种地。由于葛朗台是共和党人,很快就当上了县里的行政委员,后又当上了市长。
在任期间,葛朗台承包供应共和军1000、2000桶白葡萄酒,从而得到更多的地产。后来,拿破仑称帝时,他因有“红帽子”嫌疑而被免职。那时他已是地方上的“暴发户”,并只需缴纳“微薄的税金”。
紧接着,他得到了岳母、太太的外公和自己外婆的3笔遗产,取得了“新贵”头衔,并成为县里“纳税最多”的人。他经营的葡萄园总共有70公顷,遇上好年景,可以生产700、800桶好酒。他还有13处按年成交租的分种地和1座老修道院,以及80、90公顷的草场。
显然,在葛朗台的发迹史当中,同政府做生意,充分利用自己的官商身份,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葛朗台擅发政策财的故事,其实告诉投资者的是,一定要掌握与政府、政治环境相关的各种信息,切实把握住这里面存在的市场机会。
比如,2008年至今灾后重建一直是政府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在中央公布的4万亿财政投资计划中,灾后重建占1/4。只要用心观察,个人投资者可以在其中发现一些投资机会。像投资水泥、钢铁、铁路等行业上市公司的股票,到灾区创办建筑装饰材料方面的企业、婚介中心、心理诊所等,既支持了灾后重建工作,又抓住了市场机会。
瞅准交易时机
说到理财的本领,“葛朗台先生像猛虎,像大蟒。他懂得躺着、蹲着,耐着性子打量猎物,然后猛扑上去,打开血盆大口的钱袋,把成堆的金币往里倒,接着又安静地躺下,像填饱肚子的蛇,不动声色地、冷静地,按部就班地消化吞下的食物。他从谁跟前走过,谁不感到由衷的钦佩?对他既抱几分敬重,又怀几分恐惧。在索缪城里谁没有尝过他利爪的滋味?抓一下让你疼得入骨三分。”
这是巴尔扎克对葛朗台的理财能力的形象描述,主要是说葛朗台能“耐住性子”,自控能力非常强,善于捕捉交易时机。
他从来不曾打错算盘,每逢酒桶的市价比酒价还高的时候,他总有酒桶出售,并设法把自己的葡萄酒藏进地窖,等酒价涨到200法郎一桶他再抛出,而一般小地主早在5路易一桶时,就把酒售空了。所以葛朗台先生博得大家的敬重。1811年的收成是臭名远扬的,那年他明智地紧收慢放,把货一点一点卖出去,一次收成就给他赚了24万法郎。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