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参与盘中即时聊股】 【我要发表评论】
【字体:小 大】
纵观证券市场十几年来的波动率,指数上下翻番已是稀松平常。如深综指从100点到660点,上证从998点到6124点,又从6124点到1895点,均是对冲工具缺乏的结果。因为没有足够大的泡沫机构无法全身而退。
特殊版式谏书:建议尽早设立创业板,推出各类形式的基金,如房地产证券化、存托凭证、期货基金、各类期权等。而融资融券、股指期货及股票期权等也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
五谏市场监管一级标题
市场的监管无疑比原来是大大增强了,但实际的操作结果却不敢恭维,不论是新股发行前的暗箱操作,还是二级市场的恶意操纵,公募基金的老鼠仓,私募基金的鱼龙混杂,最终的受害者都是中小投资者。缺乏严格监管的市场固然可造就一时的繁荣,但却从内里悄悄侵蚀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肌体,当量变引起质变时,大幅下跌作为表现形式便如期而至。
在行业内互相对立的制度形成正面碰撞,使证券市场结构呈现相对的混乱。外在的表现形式就是有操作经验的人士不能宣传,否则就是非法证券咨询。为了避免非法咨询,取得咨询资格后,却又不能操作股票了,因为是从业人员。这种互为矛盾的规则看似合理,但在实际中没有任何执行意义,只能使监管更复杂。
特殊版式谏书:如何在加大监管力度的同时又不使市场陷入一管就死的境地?笔者建议实行专业化的管理再加上双路的监督机制,三位一体共同实行监管。其内在的核心在于管理层、投资者、上市公司作为资本市场的参与方应该各自发出声音建立平衡关系,互相制约才能和谐、公平发展。
建议取消从业人员不得投资股票的法规,改变证券咨询人员不得收取咨询费的禁令,还市场以透明和公开。让行业放开手脚发展,不能采取脏水和孩子一起泼掉的愚人政策。难道因为超市有人行窃就颁布法规将超市改成柜台销售吗?
六谏调控手段一级标题
众所周知,在资本市场真金白银是最有效的干预工具,但在我国对于市场的干预却只有苍白的社论和不期而至的政策。这样的调控形式大于内容,意义不大。过去的社论确实起过作用,但不代表以后这样的声音还会有效,前期的维稳结果是市场再次选择暴跌就是明证。至于突如其来的政策只能短暂改变市场的运行轨迹,这点在两次印花税的调整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特殊版式谏书:笔者的建议是成立大型的投资者平准基金,在市场陷于恐慌时入市,在疯狂时打压市场,可有效降低市场的波动。其资金来源是交易者的印花税,取得的盈利每年按照基准的规模以50%的比例平均分配给全国证券市场参与者的账号中,亏损则不分配。这样既创造了公平,又可支撑市场的稳定,会比社论更有效。
由于上述缺陷的共同存在,中国证券市场其实潜伏着各种深层次的矛盾。所以当市场的估值已近安全区域,各种矛盾却不能得以解决的情况下,交易情绪使得指数不断击穿有效价值区域。从中长期角度分析受损的还是中小投资者。背后的市场操纵者也是在利用这个大的制度缺陷再次完成筹码的收集,为下一次的疯狂上涨做准备。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