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参与
萃富网(www.cuiv.com)盘中即时聊股】 【我要发表评论】
【字体:小
大】
食品饮料行业:买大弃小,迎接食品饮料牛市
类别:行业研究 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黄付生,吕昌 日期:2014-12-12
食品饮料当前选股遵循“低估值、稳增长、涨幅小”三原则。
牛市下食品饮料选股的“三大准则”:低估值、稳增长、前期涨幅小,回避前期热点小盘股,布局绩优大股票。在当前牛市氛围浓厚的市场下,食品饮料业将一改前期颓势,走出结构的强势行情。
历史经验表明 牛市中买入食品饮料 可以牛的更久。
回顾2006-2007 和2009 年两轮牛市,食品饮料均跑赢大盘,并且在大盘见顶后继续上涨,上涨时间均长于大盘。
2006 年至2007 年10 月,上证指数从1180 点上涨到6092 点,相对06 年初最高累计涨幅416%。食品饮料的表现分为两个阶段,大盘见顶前和见顶后。在大盘达到高点前,食品饮料始终跑赢大盘,相对收益逐步扩大,累计涨幅480%,相对收益64%。大盘见顶后,食品饮料小幅调整后继续冲高,相对收益加速扩大,在大盘顶点3 个月后,绝对收益创新高,累计涨幅526%,在大盘触顶5 个月后,相对收益创新高,超额收益211%。
2008 年11 月至2009 年8 月,上证指数从1700 点上涨到3500 点,最高累计涨幅103%。食品饮料的表现还是分为两个阶段,大盘见顶前和见顶后。在大盘达到高点前,食品饮料略跑赢大盘,同期累计涨幅106%。大盘见顶后,食品饮料小幅调整后继续冲高,相对收益加速扩大,在大盘顶点6 个月后,绝对收益创新高,相对08 年11 月累计涨幅140%。相对收益在大盘见顶后就在不断拉大,到10 年底相对收益过130%。
展望2015 选股遵循“国企改革、产业整合、创新”三主线。
2015 年将是 “求变”的一年,是行业冲出重围、走出低谷、迎来转机的一年。一切大胆革新、调整思路都有望赢得市场的亲睐。
我们认为行业明年存在显著的结构性机会,三大基石将托起明年个股行情的持续演绎,分别为国企改革、产业整合、创新!重点推荐:白酒公司:基本面筑底,股价弹性大,重点推荐具备估值提升的贵州茅台、五粮液;国企改革的顺鑫农业、老白干、沱牌舍得、山西汾酒。
食品公司:伊利股份、光明乳业、双汇发展将会走出估值修复行情,看好绩优的承德露露、中炬高新。
伊利股份:乳业龙头有望迎来估值修复投资机会
伊利股份 600887
研究机构:国泰君安证券 分析师:柯海东,吕明,胡春霞 撰写日期:2014-12-11
伊利股份存在着明确的补涨需求,维持“增持”。我们维持2014-2015年EPS 预测为1.44 元、1.72 元,对应15 年PE 仅16.1 倍,处于历史低位且低于蒙牛2015 年WIND 一致预测的22.3 倍;伊利年初以来仅上涨8.9%,跑输上证指数30pct.;公司机构持股占流通股比例从一季报的33%下降至三季报的20%,已大幅回落;出台员工持股计划,增强公司市值管理动力,我们认为伊利股份存在着明确的补涨需求,给予公司2015 年20 倍PE,维持增持评级,维持目标价34.4 元。
乳制品行业产量开始企稳,有望修正市场对行业的悲观预期。10 月液体乳行业产量增长2.7%,继7 月以来再现正增长,显示了2013 年下半年以来龙头提价的影响正逐步消除,预计2015 年量价将能推动行业收入增长约10%,预计伊利股份作为龙头收入增速有望更高。
公司基本面稳健,产品结构升级+原奶价格下跌,使公司盈利能力继续提高。公司前三季度毛利率上升3.3pct.至32.6%,我们估测公司明星产品金典前三季度收入增速逾40%,高端产品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全球织网计划利于公司利用全球资源,应对进品冲击,成为全球性公司。伊利近两年在新西兰投资逾31 亿,有利于获得优质廉价奶源,应对进口冲击。参照大的食品企业巨头,市值突破来自全球化与品类扩张,我们认为伊利全球化过程中有望成为中国的雀巢,实现生产、研发、市场的全球化,实现品类、区域扩张,打开千亿市值空间。
风险提示:食品安全问题,进口奶冲击加剧,原奶成本大幅波动
光明乳业:莫斯利安仍可高增长 15年将进入净利爆发期
光明乳业 600597
研究机构:平安证券 分析师:文献,汤玮亮 撰写日期:2014-12-11
摘要:常温酸奶是类似于UHT 奶的创新,酸奶从低温渠道向常温渠道扩散有望推动市场规模较14 年再增长3-4 倍。光明莫斯利安领先优势明显,营收3-5 年内有望做到150-200 亿元,光明正据此建立全国化常温渠道网络,利润表也将加速改善。2014 年,莫斯利安已完成对UHT 奶的替代,新莱特和高价原奶及奶粉对净利负面冲击14 年充分体现,婴儿奶粉亏损和税收调节边际作用正加速下降,综合判断,光明2015 年将进入净利爆发期,并延续至2016 年。
常温是液体乳中流砥柱,常温酸奶市场仍可较14 年增长3-4 倍。对标日本和欧美,中国液体乳市场容量仍有1-2 倍增长空间。受限于渠道和消费者习惯,UHT 为代表的常温类产品是中国市场中流砥柱,其中UHT、乳饮料13 年估计占液体乳市场的47%和34%。参考纯奶和酸奶在冷链体系消费比率和凉茶市场容量,我们估计,3-5 年内,常温酸奶市场规模可较14 年增长3-4 倍,年销量超过200 万吨,报表营收达到350-400 亿元。
莫斯利安仍可高增长,助推光明打造全国化常温网络。光明开创了常温酸奶这一新品类,产品莫斯利安09-13 年均复合增速达123%,14 年预计再增89%可达60 亿。借助莫斯利安,14 年光明覆盖终端从20 万个飞跃至70 万个,正实现低温渠道向常温渠道和华东区域向全国区域的扩张和转变。虽然13 年底伊利、蒙牛均已推出常温酸奶产品,但考虑常温酸奶市场仍有3-4 倍增长空间,莫斯利安60 亿营收规模优势明显,且光明资源投入更聚焦,我们判断莫斯利安15、16 年仍有望增长50%、30%,3-5 年有望做到150-200 亿。若成真,光明也将拥有全国化常温渠道网络,从而具备进口优+或下一步新品放量的基础。
多重共振推动15 年进入净利爆发期。我们判断,光明很可能从15 年开始净利润出现爆发式增长,来源包括:莫斯利安高增长带动营收快速增长;莫斯利安等高毛利率产品占比上升,和原料奶及奶粉价格同比下降,带动毛利率上升;莫斯利安基本完成对普通UHT 奶替代,费用率稳定;14 年新莱特净利大幅下滑拖累股份公司利润,压低了基数;14 年高价库存奶粉计提减值和拉低酸奶毛利率压低了净利基数;随着净利规模增长,婴儿奶粉亏损和其他业务亏损对所得税率负面影响边际作用15 年将大幅降低。
四季度正是买点,首次覆盖给予“强烈推荐”评级。预计2014-16 年EPS分别增长32%、80%、58%至0.44、0.78、1.24 元,动态PE 分别为38.4、21.3、13.5 倍。光明15 年开始净利爆发式增长前景,公司高端乳品商定位与伊利、蒙牛错位竞争,且可能受益于光明集团提高证券化率战略,首次给予“强烈推荐”评级,12 个月目标价24.8 元,相当于16 年20 倍PE。受新莱特净利下滑、高价库存奶粉减值、[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