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参与
萃富网(www.cuiv.com)盘中即时聊股】 【我要发表评论】
【字体:小
大】
>7.2%。总体来看,虽然4季度经济短期企稳,但未来下行压力犹在。12月表外融资大幅回升,或与43号文规定导致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冲量、理财资金假道伞形信托等渠道入市有关,并未进入实体经济。而房地产投资在12月首次出现负增,社会融资成本仍然较高等,均表明15年投资存在隐忧。基于此,我们预测15年GDP增速将降至7%,其中1季度GDP增速将降至7.2%。
政策:央行货币放松或延后,但不会缺席。14年11月降息以来各类社会融资回升,经济短期有改善迹象,而央行公开市场持续失语,货币放松或延后。但从央行核心目标出发,稳增长需要下调贷款利率,抗通缩预示存款利率也需下调,虽然就业稳定下利率暂可按兵不动,但就业通常属于滞后指标,15年去产能进入攻坚期,新增就业仍将面临巨大考验;而从维护金融稳定角度考虑,防范地产泡沫破裂也需下调利率,只是股市短期上涨过快和货币脱实向虚导致放松延后,但全面放开直接融资则可疏通货币政策传导的障碍。我们认为人口老龄化之后零利率是长期趋势,因而货币放松仅是短期延后,而货币放松绝不会缺席,将为改革转型提供稳定的金融环境。
策略荀玉根:势未变,心勿慌
1、经济数据略好于预期,基本面暂不是主要矛盾。14年4季度和12月的数据整体较优,数据改善且好于预期。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7.9%,高于市场一致预期的7.4%,4季度GDP同比7.3%,略高于市场一致预期的7.25%。本轮行情的加速上涨催化剂是降息,市场短期的焦点是流动性、资金面,经济数据好于预期排除了基本面担忧。
2、融资从严对资金面实际影响小,心理冲击会被政策安抚。1月16日证监会通报券商融资类业务现场检查及处理情况,其对资金面的影响有限,14年末资产50万以内账户数量占比95.96%,资产占比12.39%。根据相关规定,客户使用现金融资杠杆率可以达到2倍,使用标的券融资杠杆率可以到1.4-1.7倍,而当客户资产负债比降至130%时将引发强制平仓。两融客户目前实际平均杠杆率不到1.5倍,如果要触及130%的强制平仓线,其股票市值的下跌幅度要达到57%,这意味着其所持股票还要经历5个以上跌停才能引发强制平仓,发生概率极小。投资者心理会受到冲击,但也无需过于担忧,不是政策压市。19日市场大跌后,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回答记者采访时指出“你所提到的几方面的情况,被市场解读为监管部门联合打压股市,这与事实不符”、“对证券公司开立融资融券信用账户时证券资产低于50万的客户,继续按证监会原有政策和规定执行,不因为这一资产门槛而强行平仓”。这说明政策信号已经微妙变化,政策背景上,119市场大跌与13年6月钱荒类似,政策微调会改变市场情绪。站在资源配置的大局理解,股市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降低杠杆率、配合资产证券化、促进金融开放和改革等等,这些作用的发挥需要更好的股市环境,这一切才开始而已,无需过于担忧政策。详见《暴跌后政策打补丁,无需慌乱-20150120》。
3、牛市格局未变,无需慌乱。《夏季阵雨,非换季入冬-20150119》中我们分析过,从历史经验看,中期调整通常需要比较强的多因素共振,货币政策从严、地产政策从严、基本面持续差,是较常见的诱导因素。我们认为,目前融资从严单一因素本身难引发中级调整,不过杠杆交易让市场波动加大,情绪的变化会受政策信号影响。上周五政策出台后,利空金融股是共识,但1月19日金融股几乎集体跌停,尤其是券商股开盘跌停,实际上第一天卖出机会很小,问题是第二天、第三天是否要卖出?我们建议继续持有,第一,短期市场情绪极度悲观,但管理层态度已微妙变化,观察后续政策是否微调。13年6月钱荒后,央行防水之后股市上涨,6月跌幅居前的资金敏感性行业,如地产、非银、银行,第一波反弹均居前。第二,展望未来,可能利多因素包括:降准降息、地产政策进一步松、短期打新资金解禁、欧元区量化,可能利空因素包括:宏微观数据不佳、美国议息会议干扰流动性、俄罗斯、希腊事件恶化。对比看,融资从严后,春节前利空因素出现概率偏低,反而利多因素出现概率更高,金融股受益。风格上,13年的创业板一枝独秀难现,更可能均衡化,符合政策方向的互联网金融、信息安全更优,中期继续看好装备制造,主题方面,关注“一号文”和“京津冀”。
地产涂力磊:行业2014年数据点评——销售翘尾,土地下行,看好15年供需重新平衡
岁末销售翘尾明显,政策刺激效果略超预期。12月行业单月销售额1.18万亿,环比增长45.89%,同比2.86%。考虑2013年12月数据已经处于历史高点,2014年12月销售再创新高明显超市场预期。
土地购置明显下行,将影响2015年新开工、投资和供应。受调控因素影响,行业2014年土地购置面积呈现大幅下降阶段。全年土地购置面积3.33亿平米,同比下降14%。按照合理状态,土地购置到成为新房供给时间周期在6到9个月。2014年土地购置下行将对2015年新增供给产生负面影响,有利减少库存压力。
不可忽视的保障房因素,2015年政府或加大商品房放松力度。2015年属此前保障房建设计划最后一年。按照2015年建设700万套保障房看,建设规模和2014年一致,即保障房因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