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参与
萃富网(www.cuiv.com)盘中即时聊股】 【我要发表评论】
【字体:小
大】
程项目,发现电力公司下属供电局的毛利率高达30%以上,比一般工程不到10%的毛利率高得多。
从前述山西那家电力工程公司的案例可见,从七八万元的成本到30万元的报价,即便扣除供电局的层层好处费,公司仍能获得不菲利润。公司还有些偷工减料的招,比如只在两端接头上用铜芯电缆,在中间用铝的,铜芯电缆的价格比铝芯电缆贵几倍。
电监会在2012年的调查——《供电企业用户受电工程“三指定”专项治理监管报告》中指出,供电单位在未经用户认可的情况下将上述业务转给指定企业,剥夺了用户的选择权。而指定的往往是电网关联企业,再转包给其他施工队,垄断了新建住宅小区电力配套工程等。如:湖北武汉供电公司指定关联设计单位——武汉供电设计院通过其所属的迁改部介入用户报装流程中的现场勘查和供电方案提供;安徽临泉供电有限公司向阜阳供电公司关联企业阜阳电力设计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内部流转的《高压新装(增容)现场勘察工作单》,使其提前进入用户受电工程环节,完成用户工程图纸设计。
供电局只是电网的基层单位,主要负责配电网的投资、运维、检修、售电、客户服务等,权利不小。“哪个开发商不着急卖楼?如果通不上电只能干着急。”一位电力行业人士称。
发电厂有望重新估值
发电企业对电改的态度既有期待,也有担心。这首先是因为其与电网的关系微妙。中国在实行厂网分开后,从2004年开始又逐步改革电价体系,对新建发电项目从过去的“一个项目一个价”改成按区域或省平均成本统一定价,即实行标杆电价。标杆电价实行后,电厂的收入和利润主要取决于两点:一是成本控制,成本控制得越低,电厂或机组的收益就越大;二是上网发电小时数,成本相对于标杆电价有优势的情况下,发电小时数越高,电厂收益越高。
按照现行体制,由于电网是唯一购买者,每年从各家电厂采购多少小时的发电量由电网说了算,各省为了争上网电量每年都要开会,发电公司与电网公司吵得面红耳赤,地方发改委只能居间调和。
电力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目前在发电侧已经形成了竞争的态势,但还很不充分。中国的发电侧已经放开,除五大发电集团外还有地方电力公司和外资、民营电厂,竞争对于加强电厂的成本约束起到一定作用,比如电厂的装机成本在2003年后大幅下降,装机量大幅上升,解决了中国长期以来的缺电问题。但总的来说因电价政府管制和电力市场并未形成,竞争并不充分,在输配售环节,仍然是大一统的垄断局面。在这种格局下电厂受制于电网,不敢得罪电网。所以,近年在电改问题上,发电厂并不积极推动,大多只希望将购电从电网剥离出来,由独立的电力交易中心来负责,以便电厂不再受电网挟制。
一位负责电力监管的官员形容,电网公司与发电公司就是“吃饺子有醋和没醋”的差别。在现有的垄断加管制的格局下,发电厂虽然没醋,也能吃上饺子;如果完全实现电力交易市场化,工业用户都直购电,则会有一大批成本高效率低的小电厂可能被淘汰,特别是随着经济放缓,中国的用电已趋向饱和。
但熟悉资本市场的电力观察家王冬容认为,电力体制改革的继续推进有可能进一步释放发电公司的活力,对已经上市的发电公司是利好。因为如果电力交易市场真正形成,竞争更充分的话,投资者会对发电公司重新估值。中国的五大发电集团大多拥有一家或几家上市公司,现在由于政府高管管制和电网垄断,资本市场对这些发电公司的盈利能力并不认可,无论其效益好坏,对股价的影响都不大。
王冬容认为,厂网分开使得发电侧形成了竞争态势,加之中国经济发展,过去几年发电量爆发式增长。现在电厂虽然没有实现每一度电都竞价,但还是会竞争规模和造价,相较于标杆电价有竞争力的电厂日子会更好过。等真正竞争充分后出现优胜劣汰是好事。
在他看来,改革之后,哪怕电厂的短期利润因为大用户直购等竞争可能下降一些,公司的股价和市盈率会上升。因为过去资本市场并不把中国几大国有发电上市公司当做真正的公司来看,其收益高低,都是政府给的,而不是企业从市场抢来的,政府可予可夺,不具备可预测性和可持续性。比如从去年开始随着煤价下跌,发电公司的效益水涨船高,但股价却没怎么动,直到今年传出改革风声之后才开始上涨。现在国有发电企业的市盈率低至只有净资产的6、7倍,股票流动性也很差。未来改革可能会推动发电集团整体上市,与资本市场形成更好的互动。至于行业重组带来的优胜劣汰,王冬容认为结果也不一定是发电厂倒闭,还要看市场供需情况,可能是对资产重新估值,进而重组。
方正证券(行情,问诊)研究所的一位分析师则认为,售电放开后,有三类公司有可能加入这个领域的竞争。第一类是从电网剥离出来的供电局,对人员和资产改制后成为单独的售电公司。第二类是五大发电集团,直购电试点时,发电公司就已经具备了售电功能。第三类则是本文开头所述,做电力工程或设备的公司如正泰电器,甚至另一些离电力行业更远的第三方资本,包括PE也有可能参与。这位分析师称,可能性更大的是国网供电局的剥离和发电集团成立售电公司,很多资本和公司都在关注,有意向参与。
如果“魏桥模式”更普及
新一轮电改除了售电侧放开带来的机会,另一个受到业内关注的是在配电网领域,可能也将部分放开。据财新记者获悉,率先放开让新投资者进入的是新增用户的配电设施建设。不过,具体操作细节仍未可知。
据电力业内人士介绍,过去十年中国电力快速增长,每年大约有7%左右的新增电量。如果这部分新增用户可以对电网公司之外的新投资者放开,假以时日,也可在配电网领域形成新的格局。乐观者认为,新投资者的进入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监管目前国有电网公司的成本,也加大国网公司和南网公司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压力。过去被质疑的“魏桥模式”有望得到认可。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