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谁将从新一轮电改中受益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1/20 17:56:59  文章录入:萃富投资  责任编辑:萃富

  对一部分企业,改革带来阵痛;对另一部分企业,改革则意味着机会。2013年入选财富中文网中国500强的浙江正泰电器(行情,问诊)近日专门成立了一个新的办公室——电改办,研究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动态、进展以及对公司可能的机会。

 

  正泰电器以生产销售输配电设备及低压电器产品而闻名,创始人是浙江商人南存辉。多家证券公司的电力分析师认为,中国即将展开的新一轮电改将给一些从事输配电业务的相关公司带来机会,一旦售电侧放开,它们最有可能成立新公司进入售电领域。

  类似的公司还包括北京科锐(行情,问诊)、特变电工(行情,问诊)、远东智慧能源(行情,问诊)、森源电气(行情,问诊)等。这些公司的共同点是主要做输配用电设备,更靠近用户端,熟悉配电网设备和运行维护。它们近日都加强了与国家能源局和地方电网的接触,并密切关注中国即将出台的新一轮电改方案。因新的改革方案尚未出台,它们目前尚未确定方向。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如果中国启动新一轮电改后发放新的售电公司牌照,或者在配电领域引入新的投资者,这些公司都将是有力竞争者。

  地方电力公司的一些员工也在行动起来,有的甚至成立了新公司,准备在中国启动新一轮电改后抢入售电行业分一杯羹。这与12年前《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即五号文件)出台前相似。当时,围绕着电力体制应该怎么改,要不要拆分厂网一体的国家电力公司,怎么拆,各种意见在各个论坛或媒体上激烈交锋。但在地方,国家电力公司的员工们已纷纷通过职工持股公司在发电领域开疆拓土,以至在2002年改革方案宣布后的短短两年间,以鲁能、金元等为代表的一批职工持股发电集团迅速崛起为各地发电大户,规模紧追五大国有发电集团。

  但中国的电改在实施完厂网分开之后,渐行渐缓,2008年后基本陷入停滞,直至2012年后才在新一任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和李克强的强力推动下重新启动。据财新记者获悉,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有望今年年底前出台。重提电改将给产业和企业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哪些企业有可能从中受益?尽管电力业内对于新的改革方案颇有失望之声,改革仍在资本市场和相关领域掀起了波澜,一些先行者开始提前布局。不过,它们能否在改革中尝鲜仍取决于中国能否真正建立一个公开、透明和开放的电力交易市场。

  从电监会历年的监管报告可以看出,电网作为高度垄断的企业,在投资建设、购电、输电、供电等各个环节都有很多不透明的地方,如调度的自由裁量权、输配售的采购和分配计划背后就涉及到很多人的个人利益。电改实实在在动了很多人的奶酪,所以才如此难以推进。这其中存在着形形色色的关联交易,很多交易背后又隐藏着资金黑洞。无论是电网还是电厂,仍有巨大的成本压缩空间和效率提升空间,改革如果到位,新的竞争者的加入将给僵化板结的电力行业注入活力。

  不过,电力资深评论员王冬容提醒说,售电放开必须以网售分开为前提,先行成立一个独立的政策性购售电公司为居民和农村用电提供保障,然后才能把售电放开。如果在保持现有垄断格局不变的情况下放开售电,幻想有多个售电公司成立、放开大用户后发电企业就敢和它们做生意,这是不太可能的。“‘电老虎’就算把它关在笼子里,它也还是一个老虎,其它人不敢从它的爪子里抢食物。”

  供电局“三指定”背后

  “这三年我们公司挣了七八个亿。”在上海开往济南的动车上,一个年轻人看到记者一直在看电力资料,主动搭讪。他只有22岁,在山西一家电力工程公司工作。

  这家公司主要做新建小区的电力工程总承包,除了施工还包括设备采购。公司已成立近十年,但业务真正做起来是最近三年。据他介绍,公司老板一个原来是司机,一个是厨师,都和电力不沾边,但擅跑关系。“我们公司专门有个给政府官员吃饭的食堂。”年轻人称。

  这家只有百人的小民企如此赚钱,原因来自电力。据他介绍,“一个小区报价30万,其实安装变电箱、电缆、电线杆,加上人工成本不过七八万元。我们和供电局非常熟,有时供电局的人直接打电话给我们介绍业务,当然他们从上到下都有好处。他们有时也到现场来看。”

  这位小伙子从未学过电力技术,公司招他时就问能不能爬电线杆。虽然有保护措施,这仍然是一个危险的工作。有一次他休假时有两个同事去一个地下室干活中毒身亡,忆及此事,他心有余悸。后来老板一人赔了180万元。

  这家小公司靠着供电局的关系赚了钱,也承受了因管理不规范、人员专业素质低带来的巨大风险。这类企业多如牛毛,只要与供电局有关系就能拿到工程,活得很好。“我们在当地是很大的一家,差不多每个月都有新项目。”小伙子说。

  这家企业正是“三指定”的巨大受益者。目前在一些城市如上海,按现行规定,电力网络的建设仍由电力公司负责。在另一些城市如杭州、广州等,电力设备安装市场已经放开——全国至少有一半城市已经放开,新建小区安装电力设备由开发商负责,理论上开发商有权选择设计方案、施工单位,但实际操作中仍被电网下属的供电局控制,在用户售电工程中直接、间接或变相指定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设备材料供应单位(简称“三指定”)。这些指定的单位多为电力公司关联企业或者关系户,对此电监会进行过多年的专项治理,仍难以根治。

  一位多年从事电力监管的人士称:“开发商要出两笔钱:一是变电站到小区的工程收费,即工程定额收费;二是小区每平方米定额收费,由居民承担。在上海市场,这两笔收费一年加起来总额约有100亿元,两项各半。施工全部由电网公司的三产公司在做,基建、再改造、管理都是电网公司的下属企业及供电局负责。”这位电力监管人士认为,电网有自然垄断属性,但政府需要对其垄断利润进行监管,不能太高,也不能将垄断权益向本应放开的领域延伸。据他透露,电监会曾调查很多“三指定”的电力工

[1] [2] [3] [4] [5] [6]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