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参与
萃富网(www.cuiv.com)盘中即时聊股】 【我要发表评论】
【字体:小
大】
多万元,普及性就好了很多。
据邵火介绍,近年由于国产中小功率激光器得到市场认可,打破过去进口产品的垄断格局后,价格直线下降,比如一台10W光纤激光器,2006年前最低是16万元,国产的一出来,马上降到8万元,再过两三年,2万元不到,现在最低还有1.6万元。
在他看来,以前工业化应用之所以推广不动,主要因为激光设备成本太高,小企业根本不敢用,而现在成本下降后,整个行业快速发展,中小功率市场普及度高,现在500W的激光器即将跌破20万元,将会替代很多传统行业的加工方式。他还透露,武汉有一家公司在三年时间,资产已从1000万元激增至3亿元。但他认为,激光普及到全民还有一个过程,有待于大功率激光器的价格进一步下降。
近些年,国务院先后发出《“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等一系列规划,激光产业作为重点领域名列其中,而大功率光纤激光器技术也入选了2014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但在广东社科院综合研究中心主任黎友焕看来,激光产业部分政策可操作性不强,并不符合企业发展需求。比如,国家对企业进口2000W以上光纤激光器免税,在以前无法自产时是利好,但如今国内已有数十家专门生产光纤激光器的企业,这会导致国产与进口产品不在一个平台上竞争,无形之中降低了国内企业竞争力。
对此,黎友焕提出三条建议:其一,加强对激光产业归口管理,在我国激光产业还没有正式的归口部门之前,建议在科技部下成立国家激光专家管理小组,探索一条宏观管理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其二,政府应增强对激光产业资金的投入,建立多元化投资体系。在他看来,只有政府投资增加的同时,才能大力发展非政府的投资。
其三,制定和完善激光产业的法规和政策,一方面制定激光设备质量检测标准、激光设备安全防护规定等,另一方面通过减免税收促进技术创新和发展。
城市案例
争夺激光产业头把交椅深圳大有赶超武汉之势
2000年以来,国内十多个省市地区把发展光电子产业作为 “十五”规划的重点之一,武汉、长春、广州、上海、北京、重庆、西安等,纷纷构建起各自的“光谷”和激光产业园,在国内掀起了一场 “追光”热。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这其中以深圳和武汉最为耀眼,武汉光谷以院校背景浓厚、科研能力著称,而深圳激光产业则以拥有众多极具竞争力的激光公司闻名。
需求旺盛带动产业繁荣
事实上,正是依托巨大的制造业对加工设备的需求,深圳地区的激光产业才得以迅速发展。今年6月,有媒体报道称,深圳已成为继武汉之后的国内第二大激光产业聚集地,出现了200多家激光企业,产业规模达100亿元。另据OFweek激光产业研究中心分析师叶启东预计,武汉的产业规模大约在150亿元。
一位业内人士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坦言,深圳和武汉的实际差距或许更小,深圳不到几年便可赶超武汉。记者了解到,目前,深圳激光企业主要集中在南山、宝安、龙岗三个区,包括大族激光、光韵达、联赢激光等,其中大族激光、光韵达属于上市企业,仅大族激光2013年的业绩就超过43亿元,占深圳激光产业产值的40%以上。
在叶启东看来,深圳激光产业之所以能快速发展,主要是因为地处珠三角地区——全国最大的激光应用市场,不仅各项工业投资比较大,而且具有来样加工的产业模式传统,以富士康为代表的企业形成的OEM产业空间对激光加工设备有大量需求。此外,曾先后担任大族激光、光韵达两家上市公司高管的王小兴还认为,珠三角地区接受新事物快,对于激光加工手段不排斥,也是珠三角地区需求旺盛的原因之一。
以大族激光为例,从2009年到2013年,其在华南片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便高达127%。此外,叶启东还指出,同其他城市相比,深圳拥有丰富的资本和人才市场,各种配套设施完善,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据悉,目前深圳的激光加工优势已吸引光通讯、半导体、光伏、汽车、电子科技、机械重工等产业的关注。值得一提的是,相比武汉,深圳形成完整的激光产业链也不过短短几年时间。业内人士认为,深圳激光产业具备战略性行为意识,产学研相对紧密,且注重利用现有的工业基础进行高新技术引进工作,使世界先进的激光技术纷纷进驻深圳并开花结果。
广东社科院综合研究中心主任黎友焕评价道,“深圳激光产业的发展已经进入青年期、成熟期”。在他看来,由于激光产业是新型技术产业,容易获得社会的认同和市场融资,预计未来上市的公司会越来越多。
两个城市两种模式
同武汉相比,深圳激光产业发展少了国家导向的色彩。王小兴指出,两个产业集群的区别在于,武汉是政府引导,科研推动,而深圳是资金推动,市场拉动。
王小兴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武汉以教育基地为主,培养了大量技术人才,然而一旦去到企业,许多成果变成了国家导向,而非市场,这造成了对接市场不力,“如果公司设计的产品不紧跟市场需求,肯定有断代,比如武汉某激光公司,一年销售额可以达1亿元,但利润却只有区区100万元”,与此形成对比,深圳模式是市场下订单,产品按需设计,“你提要求,我能造出来,报价接受即可成交。”
大族激光证券事务代表王琳同样表示,“武汉的激光企业多数是以研发为主,并不是市场导向,比如研发了某个参数后向国家申请某个重大课题,获得重大科研奖励”。
此外,深圳对于人才还有着天然的优势。从2010年后,由广东省激光行业协会举办的3D打印论坛、亚洲激光论坛便从主办地东莞移迁到深圳,便是因为看重深圳激光产业良好发展态势。
在黎友焕看来,正是“注重人才储备、市场拓展”使得深圳产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