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期,全部22个行业共盈利1024.52亿元,除了电子行业亏损9.35亿元外,其余行业都盈利。金属非金属行业和采掘业盈利位居前两名,分别实现净利润278.63亿元和232.65亿元,分别占净利润总额的27.20%和22.71%。行业净利润集中度也比较高,前两个行业和前五个行业实现净利润分别占净利润总额的49.90%和71.45%。
行业发展各异总体忧甚于喜
根据已公布半年报业绩统计,22个大行业中只有信息技术的2005年中期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滑0.32%,其余行业都实现同比增长。木材家具、房地产业、建筑业、造纸印刷业、金属非金属业、采掘业、食品饮料、金融保险业和综合类等10个行业中期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其余均同比下滑。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幅度前三名的是金属非金属业(40.71%)、采掘业(36.47%)和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30.84%),增幅后三名的是信息技术业(-0.32%)、传媒与文化产业(5.53%)和纺织服装皮毛业(8.03%)。净利润同比增长前五名的行业是木材家具业(126.18%)、房地产业(53.01%)、建筑业(48.94%)、造纸印刷业(41.90%)和金属非金属业(30.88%),净利润同比下降前五名的行业是电子(-143.59%)、传播与文化产业(-48.65%)、其他制造业(-39.54%)、农林牧渔业(-28.05%)和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6.63%)。
电子行业仍未走出低谷,虽然2005年中期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8.06%,但是二季度继续亏损7.83亿元,全行业中期亏损9.61亿元。金属非金属业和采掘业处于景气末期,中期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虽然仍保持较高的同比增长率,但是环比增长率下降明显,两个行业2005年一季度净利润环比增长率分别为39.29%和9.25%,二季度环比增长率分别迅速下降为11.33%和3.59%。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化学塑胶塑料业、交通运输仓储业和批发零售贸易业等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都在20%以上,但是净利润却同比负增长,其中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化学塑胶塑料业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26.63%和3.53%。木材家具、房地产业、建筑业和综合类的净利润增长幅度超过同期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幅度。金融保险业稳步增长,2005年中期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增长31.67%和21.43%,二季度净利润环比增长率1.68%。食品饮料业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增速下滑,二季度净利润环比下降63.35,行业竞争加剧,行业集中进一步提高。医药生物制品业中期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1.75%,净利润同比下降1.64%。纺织服装皮毛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03%,但是净利润同比下降16.33%,二季度环比下降45.14%。
2业绩增长行业分析
周期性行业发展面临向下拐点
在2005年半年报每股收益前50名的股票中,钢铁股最多,占了13只,其次是煤炭股,有8只,第三位是化肥股,有4只。这些均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尽管受宏观调控和周期走弱的影响,但由于处于周期运行的高点附近,因此其绝对收益水平仍保持较强优势。
与绝对收益排序不同的是,半年报每股收益排名前50位的钢铁、煤炭和化肥股,在2005年半年报净利润增长率排序中,只有武钢股份进入前50名,成长性靠前的主要是房地产、能源电力和药业股,增长率排名在前50位的家数分别有6家、5家和3家。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不同行业的周期性特征有较大差别,钢铁、煤炭是最为典型的周期性行业,与宏观经济的关联度最强,虽然其绝对业绩水平较高,但基本上是周期顶点的最后一冲,从未来业绩增长的角度看,已不具备优势。房地产业虽然也受到宏观调控和行业紧缩的影响,但由于土地资源的特殊性和消费升级的需求影响,其利润增长仍有相当保证。能源电力虽然也属于周期性行业,但同时又具有公用事业的性质,在定价、投资等方面受到国家政策的保护要多一些,因而其周期运行要平缓得多,这有助于其提前走出周期低谷。药业属于非周期性行业,在宏观调控的环境中显示出增长优势。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