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参与
盘中即时聊股】 【我要发表评论】
【字体:小
大】
负责任的机构投资者,更会促进上市公司完善信息披露和投资者关系管理,保障投资者的知情权。一些上市公司在发生重大事项或业绩出现大幅波动时,往往只是一纸公告,市场难以知晓详情。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可以要求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等召开现场说明会或业绩推介会,当面向投资者、分析师、媒体解释原因,接受质询。在必要时,还可以要求公司召开临时股东大会,提议更换公司董事和高管,及时完善公司发展战略。 第二,加强产品创新,大力发展固定收益和准固定收益等低风险产品。 在成熟市场,基金管理资产中固定收益产品大约占50%比重,而我国不超过20%。大力发展固定收益类产品,将是我国基金业今后扩大业务规模的重要途径,不仅符合大多数中小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理财需求,也是提振投资者信心的重要手段。 最近,上交所资本市场研究所和金融创新实验室发表了两篇研究报告 ,对当前市场估值、市场运行质量进行了研究。当前上证50市盈率仅8.5倍,上证180为9倍;上证50股息率为3.63%,上证180为3.38%。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市场估值处于历史最低水平。历史数据也显示,在估值低位时进行中长期投资,往往可以获得良好收益。 今年以来,QFII和RQFII等机构投资者净流入沪市A股的资金约500亿元人民币,特别是最近两个月,QFII和RQFII进一步加大了投资力度,这反映了海外投资者对当前A股市场投资价值的充分认可。 尽管很多专家都认为当前市场过度低迷,高度认可蓝筹股的长期投资价值。但是,由于市场的短期波动和个人投资者的跟风行为,个人投资者往往很难分享这种潜在的长期投资收益,中国多数投资者仍然偏好低风险的理财产品。今年9月份以来,在境外市场推介和国内调研座谈中,不少专家学者提出,可针对这种情况,适时推出既能满足投资者低风险偏好,又能分享未来股市成长空间的产品,帮助投资者更好地把握良好的价值投资机遇,同时也可以显著增加蓝筹股的市场需求和资金供给。他们提到了三种产品。 第一种产品是将未来市场成长空间转化为准固定收益的产品。基金公司可以与投资银行合作,设计收益下保底、上封顶且挂钩指数的结构化产品,为投资者提供保底且与未来股价挂钩的回报。在欧美,这类产品较为常见,可为我国基金业借鉴。 第二种产品是可转债组合产品。推动上市公司发行转股价高于市价的可转债,以募集来的资金回购股票,基金公司则可以构造可转债组合产品,既为投资者提供了较安全的潜在高收益产品,又可以支持上市公司合理维护股价形象。 第三种产品是与红利挂钩的产品。统计显示,上交所税后股息率超过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的上市公司近百家,平均税后股息率达4.34%,其流通市值占沪市近四分之一。可以设计将这些公司的分红和二级市场的波动相分离的分级产品,为偏好低风险的投资者提供双倍股息率的投资产品。随着各方面对分红的日益关注,并积极推动上市公司提高分红率,适合开发这类红利挂钩产品的上市公司数可以超过200家,市值规模近8万亿,占上交所市值一半以上。 这些专家所说的这些产品,涉及到大量数据挖掘和金融工程知识,业界产品开发人员可以展开论证研究。 三、交易所:服务行业转型,创造良好市场环境 作为证券市场的组织者和服务者,上交所一直致力于改善市场环境,服务广大投资者和行业创新发展。 今年以来,围绕市场基础建设,切实提高投资者回报和保护投资者利益,上交所从规则制定和积极引导的角度,重点推进了五项工作:一是推动上市公司分红,倡导现金分红是投资者回报最重要组成部分的理念;二是完善退市制度 ,抑制绩差股的投机炒作;三是健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提高上市公司透明度;四是积极引导理性投资,倡导良好的股市文化;五是加强服务,支持行业的产品创新。 明年,上交所将继续做好这五项工作,并从以下三方面,为基金业转型、提高投资者回报,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第一,全面推进股票、债券、基金和衍生品四大市场建设,为行业提供优质的基础资产。股票市场,重点是改进公司治理,提升透明度,推进多层级蓝筹市场建设;债券市场,重点是做大市场规模,增强市场流动性,提供更多的固定收益产品;衍生品开发,重点是研究论证个股期权,为行业开发准固定收益产品,提供风险管理工具。 第二,服务基金公司产品开发,共同努力做大主题、行业、风格和跨境ETF,推出挂钩债券、黄金、农产品、外汇等各类资产的ETF,积极探索Reits等新产品。把上交所基金市场建设成为投资者高效、便捷配置国内外各类资产的枢纽市场,实现“一所连百业,一市跨全球”的目标。 第三,配合基金公司,大力开展市场推广和服务,拓宽基金销售渠道。上交所正筹划推出LOF平台、场外基金销售和转让平台,方便投资者安全、低成本地实现场内、场外基金资产配置。 当前,我国多数投资者仍然偏好收益相对稳定的低风险产品,我们应顺应市场需求,大力发展可分享蓝筹股当前较高红利和未来良好前景的准固定收益产品,努力为投资者提供良好回报,化挑战为机遇。我坚信,只要我们协力同心,所谓“积力所举无不胜,众智所为无不成”,必将迎来海阔天高的新局面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