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参与盘中即时聊股】 【我要发表评论】
【字体:小 大】
2008-12-23
2007年12月,39岁的宋鸿兵从美国华尔街回到北京,在一家证券公司担任首席国际金融战略分析师。其实,早在从2006年初,宋鸿兵目睹着美国次贷危机的一步步逼近,那个时候已经决定从美国转到国内发展。
宋鸿兵:2006年的夏天,大概是7、8月份的时候,当时也正是美国房地产和房地美如日中天的时候。房地产行业发展非常好,所有公司都在赚钱,而且赚很多钱。房地美公司都是这样,但是在那个时候,突然出了一件事儿,就是大概7、8月份的时候,华尔街那边就是那个派了一个属于一个印度裔的一个副总到房地美来做房地美的副总。而这个人他在华尔街的一个非常着名的,就是他是属于那个裁人的一个非常有名的人,他就是来裁人的。就是他在各个公司,派到一个公司,他主要的工作就是裁员,大幅度地毫不留情的裁员。那么房地美这个公司,他有一个特点就是基本上他成立以来很少裁人,包括2001年911衰退时候,他一个员工都没有裁,是一个高度稳定的公司。
宋鸿兵:那么我在听到这个事儿之后,我本能的想法就是这个人是来动手杀人的,为什么呢?因为房地美自己人做不了这个事。必须要外派一个人才能做到。这是我自己,我一听这个消息之后,我一查这个人的背景的时候,这个材料我马上就有这个反应。当时我跟很多周围的朋友说,所有人都不相信,因为房地美从来不裁人,怎么可能呢?好,这个人来了之后,8月份到公司之后,他每天很忙,然后呢,他不在自己的办公室忙,他在整个公司所有的这个办公楼,一层一层地去溜达,溜达到这儿之后,他会到你办公室会跟你聊,说你姓什么叫什么,然后你觉得你这个工作岗位怎么才能够让这个改进,增加它的效率,给公司创造更大收益,这是一种标准的看法,我一听,因为我在国会这种地方很多标准人的答法是很清楚的,他一说这个话我就知道,他在核算,这个岗位裁掉之后,对公司损失会有多大。
宋鸿兵:所以他问你,你这个岗位能够给公司的这个潜在价值是多少?实际上他在盘算,拿掉这个岗位,那整个公司的运作会受多大影响,利润会受多大影响,逆向思维。所以他公司每天这么转,我当时听了之后我就想,我大概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了。这是2006年的8月份,换句话说,华尔街的人至少应该在这个时间点就已经完全清楚要出现什么问题了,这是最晚的时间,应该还可能更早。因为这个裁员的人在房地美最鼎盛的时候已经来到公司了,他这个经过了4个多月的调查,一翻过年,2007年1月份就开始动手宣布,所以说你现在反回来看,华尔街要派这么一个代表要房地美来进行这么大的结构调整,裁这么10%或者20%这个人,那也就是真正的财务状况他们认为要恶化的时间点在是2006年的夏天。换句话说,这是在次贷危机之前一年的时间。这些人至少应该在一年之前就已经了解到问题的严重性了,否则他没有必要这么做。
记者:他们心知肚明,但是假装把自己的眼睛蒙起来?
宋鸿兵:我认为真正的高手都应该,早就已经看出这个问题了,如果不能在2006年看出来,就是说如果不能在次贷危机爆发出来,到2008年8月份还不知道危机已经到了这种程度,这个是我绝对无法相信的。2006年的夏天,我当时因为我是比较愿意接触人,所以跟很多交易员经常一块儿吃饭,跟这些人关系都很好。交易员就普遍反映,最近的生意越做越怪,就是他一笔单子出去,就是他们卖了一批债券,比如20亿美元的债券,扭转了一圈之后,经过十几个交易回合,又回到自己手上。好几个人,好几次提到这个现象,当时我听了这个事,我一开始没注意,后来我一想,这个事有问题,为什么有问题呢?当你卖东西的时候,比如你卖一个苹果,一块钱卖给你的下家,下家肯定往上加价,变成一块一,再卖给下家,下下家,然后经过十几个轮回之后,这个苹果应该是卖到两块钱了。而这种情况之下,如果房地美这些交易员最后又把这个苹果再买回来,说明他一定赔了,转了一圈之后,最后大量的东西又回到他手上,他肯定会出现巨额的亏损,也就是在整个扭转过程中,他肯定在损失钱,那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也是很多交易员说他不理解,为什么他们上级要下达这样的指令,或者为什么要让他们这么来操作,这就是一个很细节的问题。
记者:这说明什么?
宋鸿兵:这个时候就中间已经说明,有一点问题,这么操作本身是有问题。而且,大面积好几个人都说,好几次都说这个问题,它就不是一个普通问题。那么我在这儿再做一次假设,因为这个东西确实没有证据,我没有掌握第一手材料。但是我听到这个事情,我所掌握的材料就是说,我所掌握的这个逻辑就是,整个次贷微机从前到后人家早就已经看出来了,不会是直到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的时候才知道,早在一年前就知道了。那他为什么要让这个危机发展到这个程度,为什么又严重到这个程度呢?就拿房地美这个交易的情况来看,当你做一笔买卖,做一笔赔一笔的时候,这叫利益输送。换句话说,在你交易的过程中,你这十几家交易对手,他们在中间赚了钱,而你赔了钱,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把自己的资产债券往外掏,在掏钱自己的资产,转移给谁了?转移给了对方。那意味着什么?我们所现在看到的,美国各大金融机构严重亏损,会不会跟房地美这个情况是一样的,是类似的?也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是出现了亏损,他们的亏损是怎么造成的?是由于做一单赔一单造成的,是由于大量的财富转移,或者是在这个在交易过程中发生了亏损所造成的,如果真是这样,那钱转移到哪儿去了?这就是我以前提出的另一个问题,金融市场是联合博弈,联合博弈的概念就是有人赚一定有人赔,不可能这个东西就没了。
董倩:谁赚了呢?
宋鸿兵:谁赚了呢?是啊,这个我觉得是应该每个人都好好想一想的问题。所以说一定会有赢家,不可能没有赢家的。但是我们现在看到所有的东亚国家亏了,石油国家也亏了,那么欧洲的银行系统亏得更惨,美国的银行系统也是亏得一塌糊涂,整个这个金融市场谁赚钱了,谁在爆赚呢?
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先抛开对这本书的种种争议不说。我们在面对金融危机带给这个世界的纷繁复杂的表象的同时,应当学会的是如何独立思考,这恐怕也是宋鸿兵和他的《货币战争》给我们带来的最大的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