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参与盘中即时聊股】 【我要发表评论】
【字体:小 大】
省城股民许圆换掉了办公室的台历,旧台历的扉页记着一个看起来很喜庆的数字,95318.18,这是她今年年初时的股票价值。而到昨天为止,她的股票账户里的数字已经成了20193.37,用时下的流行话来说,就是她今年的股市收益“负增长”了七万五千元。“我就是看到身边的人都炒股,才跟着炒股的。”如今,许圆对自己没有主见的跟风行动懊悔不已。
在大盘由去年10月份的6124点到今年最低1664点的下泻过程中,股票账户像许圆这样“打了三折”的人不在少数。就在今年年初,一些分析人士仍在摇唇鼓舌,声称股指要涨破万点大关。最具嘲讽意味的是,就在这样的论调出笼不久,股指就开始放量下行,4000点撑不住、3000点不是底、2000点俯卧撑……6000点的高位仿佛是阿Q赌博赢来的那一堆白亮的银元,只是春梦了无痕。
直到今年10月,国家四万亿经济刺激方案推出,股市才又寻找到了新的支撑。只不过,刚刚企稳的股市能否拯救这数以亿计如狼似虎的深套股民?1664点是否就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一切还需冷眼旁观。
感言:没主见的人最好别炒股
坐了一趟“金电梯”
“我一个朋友三年前120多元买入的一根100克贺岁金条,现在已经涨了七成了。”年初老同学对他说的话,王磊至今仍记得。也就是冲着老同学这句话,刚从股市撤下来的王磊以每克213元的价格又买了两根200克投资金条。谁知一年算下来,原先价值8.5万多的金条缩水成了7万,一下子少了一万五。“就跟坐了一趟电梯,怎么上去再怎么下来,倒霉的是,我坐得是下来那拨。”王磊用“坐电梯”这两个字形容今年的黄金市场。“好在这还是实物黄金。”王磊说,他的一个朋友玩期货,已经搭进去大几十万了。
2008年,随着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黄金、石油等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纷纷回落,9月,国内三大商品期货交易所10个主力期货品种首现跌停。10月,所有19个期货合约品种全线暴跌。而商品之王的原油价格在接下来的半年里腰斩再腰斩,并于12月跌至每桶33.17美元,创4年来最低水平。持续7年的商品大牛市戛然而止,就像郎咸平说的那样,美国人套牢了全世界。
感言:看到别人赚钱时,自己往往已经错过了机会
零收益的理财产品
“买的时候还号称是收益冠军呢。”王艳说,冲着保值还增值,她对银行理财产品情有独钟,可年初听了“业内专家”的话,选购了一款挂钩型理财产品后发现,“买了以后就蔫了”。
“后来理财经理跟我说,零收益不算最坏,还有赔钱的呢!”王艳说听了这样的话,自己真是哭笑不得。
就在2007年下半年,银行理财产品还是客户心中的宠儿。而2008年初,银行理财产品“零收益”像瘟疫一样四处蔓延,所有人都有些猝不及防。
“股市行情的转冷,是银行理财产品收益降低的内在原因。”专家表示,2007年一些挂钩股票的理财产品之所以有很高的收益率,就是因为那时股市处于大牛市当中。而随着股市行情的急转直下,挂钩股票的理财产品也随之显出颓势。
2008年初,一款名为“汇理财F1、F2、F3”的与几只股票表现挂钩的产品被曝光运作一年的收益竟然为零!而之后的调查发现,几乎所有商业银行同期与股票挂钩的结构性产品均出现过类似问题。
直到这个时候,投资者才知道所谓“稳赚不赔”,不过是一些银行的理财经理对客户不负责任的宣传。
感言:天底下没有稳赚不赔的事
赚到了和赔大了的基金
过了今天,让基金行业抓狂的2008年就结束了。同样抓狂的,还有一大批的基民。眼看着买了债券型基金的人一个个暗自庆幸,买了偏股型基金的人面对惨遭“腰斩”的现实时,心里的郁闷就别提了。正所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当初买基金时,看中的就是他们宣传的抵御风险能力。可如今……唉!太失望了!”今年年初,付云卓看到周围的同事都开始行动了,懂点金融知识的在炒股票,不懂得也买了基金。一时间,满城尽是投资人,付云卓心痒难耐,也去银行开了户。
一年到头,当初兴冲冲的劲头早已不复存在,他甚至已经不愿再提自己买基金的事情。“五万剩下两万多了,有啥好说的?”
与付云卓相比,谢国峰则幸运的多,意识到今年股市的风险后,老谢下半年购买的都是纯债券型的基金,随着存贷款利率的一降再降,平均收益净值增长率高达6.11%的债券型基金优势愈发明显。“好在我适时调整了基金类型,这一宝算是押对了。”老谢有些庆幸地说。
据国金证券的数据统计,截至12月12日,偏股型开放式基金的净值增长率由2007年的124.78%暴跌至今年的-49.24%,可谓冰火两重天。而随着债市对股市的跷跷板作用的显现,债券型基金的平均收益为6.11%,个别可达12%左右。专家建议,对于偏爱基金的“懒汉型”投资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做好资产配置,一套组合中最好股票型、债券型、货币型都要考虑在内,这样遭遇市场风险时也可起到对冲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