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参与盘中即时聊股】 【我要发表评论】
【字体:小 大】
前天,中央汇金公司在股市中分别买进工行、建行、中行200万股股票,耗用资金不多,对股价影响甚微,但工行和建行的涨幅却不小。而且,是在周末公告发布后第一时间增持。其意义并不在于推高股价,而在于向市场宣示维护市场稳定的决心。如果未来股价有一定跌幅,其买进力度或许会更大。
也是在昨天,大股东增持的企业包括:中煤能源、光明乳业、招商地产(B股)、中炬高新、中国重汽(H股)、康美药业、鼎盛天工等。加上此前公告过的企业:中国石油、华侨城、新兴铸管、武钢、保利、海信、中国远洋、长航、日照港、海博股份、白云山、广州药业、南京新百、金发科技等,中国股市的一个奇特景观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大股东开始增持股份,其中尤以央企带头,而且,这种趋势显然还会蔓延下去。
看来,在国资委鼓励增持和回购之后,央企已经率先响应号召,积极行动起来,通过增持和公告来稳定市场信心。这是值得高兴的一件事情。原来让人恐惧的大非,如今成为市场稳定的生力军,成为一支新的做多力量,这让股民多少感到有点欣慰。
增持是好事,对股价有稳定的作用。但央企尤其应该在买进方法上做出有利的宣示,应该主动亮剑,在某一价位大量买进,或者在某一时刻大量买进,让市场看到买进的力度,让市场人士坚定信心。如果增持的目的本就不是为了赚钱,就更应该越透明越好。
之所以提出这样的意见,是因为有的公司也许只是走过场、闹形式主义,有的还偏偏要等股价下跌再悄悄买进。这一点,在鞍钢对攀钢的整合上已经看得很清楚。鞍钢为了实现降低成本的目的,实际是纵容了利空消息散布,默许乃至故意造成股价下跌,而且迄今没有显示出不允许跌破某一价格的意思。有时候,股价不跌,则不予买进,显示出了小家子气。类似的还有海螺集团对于祁连山和福建水泥、华新水泥的买进,在持仓接近5%时戛然而止,不举牌、不公告,要等对自己最有利的机会。
类似的机会主义如果在上市公司中盛行起来,增持的效果就会打折扣。一旦越来越多的举牌让投资者感到疲惫,央企增持维护股价的目标就难以实现,甚至于一次举牌之后引发更多卖压。这一点,不可不防。比如9月10日,武钢增持,价格尚在7元,但随后几天,股价却跌至6元,此时武钢集团增持的消息却再也没有出现,让投资者倍感迷惑。
因此,我们不妨继续观察,尤其是三大行在股价出现调整的时候,究竟中央汇金的买盘力度有多大。也可以继续观察中国石油股价调整的时候,大股东是否还有那么大的魄力。因为,越是大央企,越是大手笔,对于投资信息的传导越有利。如果投资者对它们都失去信心了,股价哪里还有支撑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