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参与盘中即时聊股】 【我要发表评论】
【字体:小 大】
作者:广州万隆
宏观经济在投资偏热的同时,同样存在内需不足的隐忧,也就是冷热不均的现象。这种复杂的背景,可能赋予了股市特殊的使命。
一、主力与政策的博弈
股市可能是管理层宏观调控的一个棋子。今年一季度的宏观数据出来了,一季度GDP增速达到11.1%,3月份CPI的增速达到3.3%,大体上公布的数据和市场预测相差不大,宏观经济存在偏热的情况。
不过,宏观经济在投资偏热的同时,同样存在内需不足的隐忧,也就是冷热不均的现象。众所周知,一国的GDP是由投资、需求、政府投资、进出口净值四驾马车组成,如果投资过热的现象被抑制,而需求又明显不足的话,经济增长速度极易快速回落。因此在政策应对方面,需要采用温和的调控政策,在控制投资过热的同时,又要保证需求的增长。
正是这种复杂的背景,我们认为管理层可能借助股市来进行曲线调控经济。
首先,收紧过剩流动性是平抑投资过热的有力措施之一,而繁荣的股市则能有效地吸纳流动性。目前,牛市的赚钱效应在不断刺激大量储蓄转向股市。
其次,大蓝筹的回归潮在不断升温,包括中国石油、建设银行、中国财险、上海腹地、首都机场、中海油田等巨无霸,均有回归A股的计划。不容置疑,这些巨无霸对资金的需求量庞大。事实上,把股市作为一个政策工具已有先例。早在股市创立之初,股市就赋予“为国企脱困服务”的重任。
从某个角度上看,目前股市承担着我国产业转型与升级的部分改革成本,承担着吸纳过剩流性的使命。因此我们认为,除非某种特殊情况出现,否则管理层不会轻易出台调控股市的重大政策。
二、股指期货会何时出台
在股指期货相关政策方面,管理层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完成了配合金融期货推出的三个规章、规范性文件,即《期货公司金融期货结算业务试行办法》、《证券公司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试行办法》和《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管理试行办法》。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三个文件均明确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反映出管理层在推动金融期货方面的动作是相当迅速的。
在即将来临的“五一”长假中,股指期货推出的时间表有可能进一步明朗化。那么,届时会引起市场的变局吗?我们认为,管理层多次重申了稳定推出的宗旨,所以股指期货推出后应该不会对市场造成较大冲击。另外,权重指标股在本轮行情中涨幅明显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封锁了市场调整的空间,从而稳定了市场重心。整体而言,“五一”前后市场仍该相对稳定。
三、主力资金博弈
考虑到指数处于相对高位与股指期货即将推出等因素,部分主力机构抛出了部分获利丰厚的筹码以锁定利润,或者将配置的重点转向防御性品种,但总体仓位相对前期也有所下降。新基金方面,虽然已经开始建仓部分品种,但建仓力度不大。总的来说,各机构都采取“隔山观虎斗”的谨慎策略,即使在权重股的争夺方面,同样也是涉水不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