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参与
萃富网(www.cuiv.com)盘中即时聊股】 【我要发表评论】
【字体:小
大】
A+H两地的市值加起来,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资本市场。对于全球的投资者而言,他们的投资组合中势必不能缺少中国股市。而港股也会迎来更多的投资者,长期来看,这对市场活跃度和资金面有提升作用。
作为投资于大中华的QDII基金,港股是我们长期关注的重点。今年以来,景顺长城大中华对港股的配置比例一直超过资产的50%。沪港通之后,港股当然仍是投资重点。
QDII的投资特征偏重于一些成长类型的公司,而内地投资者借由“沪港通”前往香港市场时,可能也会优先选择一些成长率较高的小盘股作为投资首选。因此,我们会继续关注与中国经济转型相关的新兴产业,如工业、信息技术、医疗保健及环保行业。
沪港通的另一个重要参与者—QFII,投资偏重估值低、分红收益率高的绩优公司,通常回避市值过小的公司,海外投资者借“沪港通”投资沪市,可能会优先选择一些大型蓝筹白马股,因此传统低估值蓝筹也有机会。
济安金信科技副总经理王群航:
围绕“沪港通”选基金
沪港通开闸,两类A股基金值得关注:一是直接受益于沪港通的基金,沪股通568只股票主要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上证180指数、上证380指数的成分股,因此挂钩上证180、上证380的指数型产品将直接受益。而ETF基金更有优势,其交易费用更低廉。第二类是配置较多大盘蓝筹、中盘蓝筹等偏价值风格的偏股基金,也会受益于沪港通,值得投资者关注。
而对于QDII基金来说,恒生ETF等指数型产品更值得看好,目前已经有不少基金公司布局这类产品。业内预测沪港通对香港中小盘股带来利好,目前看能否带来利好还很难说。沪港通有额度限制,港股的市场特点难以更改,而且采取T+0交易,内地投资者在这些中小盘股上博弈,结果如何很难估计。(方丽)
好买财富分析师曾令华:
看好大盘蓝筹风格基金
沪港通终于开始实施,普通投资者如何通过公募基金分得一杯羹?好买财富分析师曾令华建议,最好关注大盘蓝筹风格的基金。
曾令华认为,沪港通成为目前市场风格切换的一个催化剂,虽然短期所能带来的实际增量资金有限,但未来想象空间很大。从目前看,近期市场基于这一情绪已经出现了风格转换的迹象,如上周银行股等出现较大幅度上涨。不过,市场长期面看,主要还是资金面等多方面因素主导。
从沪港通消息传出并发酵的这几个月来看,A股和H股的价格差异已经有所收敛。沪港通对A股较H股价格有折价的股票是一种利好,而这类股票多为大盘蓝筹股,投资者可重点关注沪深300、上证180等指数型产品,或者大盘蓝筹风格的基金。
而对于QDII产品,曾令华认为,沪港通的开闸对A股的利好更多一些。香港市场机构投资者占比较多,风格上偏红筹股,这一交易特征不会轻易改变。市场预测可能对H股小盘有刺激作用,但是实际上还是更为利好红筹股,建议关注布局这类股票较多的QDII基金。(方丽)
贝莱德:
H股折价收窄 沪港通存长远机遇
经过数月的期盼,沪港通终于开通。中国在吸引外资方面迈进一个新的里程。
尽管大部分明显的套利机会已被市场充分利用,在香港上市的H股折价已大幅收窄,但“沪港通”所带来的长远潜力仍不容忽视。目前,上交所的总市值为2.9万亿美元,为全球规模第七大的股票交易所,而港交所市值为3.1万亿美元。此外,在上交所上市的公司股票有982只,当中有部分同时在港上市,但大多数为金融及能源等行业内的较大型企业。“沪港通”开通后,投资者可涉足内地其他行业的中型企业,包括非必需消费品、必需消费品及工业股等因国内持续改革及消费模式转变而获益的行业。
市场预期,与规模较小(市值为1.9万亿美元)的深圳交易所之互通计划(“深港通”),也有望在未来1至2年开通,届时将可为投资者带来在科技及保健领域的投资机会。
从资产类别的角度分析,A股目前具有以下吸引力:与全球股票资产的表现相关性低;外资持有比率低(目前只有2%,亚洲市场的平均值为20%~30%);市场运作逐步制度化;经历了7年的熊市,A股当前的估值具备潜力。
明年6月,MSCI将进行年度市场分类检讨,届时将再次讨论是否将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MSCI已经根据制订MSCI指数的常规方法推出一套独立指数。倘若A股最终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估计中国在指数中所占的比重将由现时的18%增加至30%。(姚波)
高盛:
沪港通后注意5个方面
今日,沪港通开通,以下5点投资者需要特别注意:
1、市场和行业重合度较高。
港股和A股之间的市场回报相关度高达62%,但行业之间的投资重合情况存在较大区别,从17%到71%不等,这意味着投资者需要将H股自上而下和A股自下而上的投资逻辑结合起来。
2、市场受外国机构投资者影响不同。海外机构投资者能够驱动亚洲主要市场,但在A股市场,散户持有57%的股份,并主导了82%的换手率。
3、风格和主题转换不同。
在A股与H股都能通过价值或成长风格获得成功,但在A股,小市值是一个关键性因素,我们认为不是所有的投资风格在两地市场会发生重合。
4、盈利预期不同。
由于存在两套盈利预测体系,可能会导致投资两地都上市的股票出现较大差距。
5、A-H股的估值差距。
沪港通会加快两地市场的融合,但由于投资者的偏好及成本等的差异,沪港通并不能完全消除两地的估值差距,同时也难以预测估值汇聚的方向。H股较A股折价的股票,而不是A股较H股折价的股票,或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