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一场股灾惊心动魄 重温台股泡沫点亮A股明灯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7/16 6:26:10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反思关键词:政策失控

  张雅芳: 因为当时全民皆股,投资变成投机,这股投机风潮方兴未艾,资金找不到出路,虽然监管方希望利用政策意图浇熄投资火焰,但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犹如火上浇油,越烧越旺,学生也加入买股行列。在当时不管资金面、筹码面、市场面或是心理面,多头力道并未宣泄完毕,股市连跌19天,在急速修正完后,却走出最后一波的强劲喷出,股市直攻万点关卡,也应验了“万关难过万关过,不过万关不回头”。

  反思关键词:全民炒股

  实际上,当时整个台湾股市已经处于狂热之中。学生旷课炒股,出租车司机为了赶去看行情而拒载乘客,寺院僧人也加入炒股的行列,公务员上班炒股,这些都已经不是新鲜事了。当时台湾的一些行政部门,每天要等到股市下午收盘后才开始恢复办公,整个社会都陷入炒股狂潮之中。在一片疯狂的气氛中,台湾加权指数1989年上半年快速收复失地,到1989年6月创下9000点新高,并在随后的几天内如期突破一万点大关。到1990年1月,台北股市开始了最后的疯狂,创出了12495点的历史新高,当时市场乐观情绪的弥漫已经无法控制,人们认为股指将很快突破15000点。

  反思关键词:击鼓传花

  台北股市分析专家:以当时的台北股市来讲,整个资金的浪潮来讲,有两套到三套,言下之意也就是说整个,甲买了股票赚钱卖给乙,乙买了股票卖给丙,丙再赚了钱回头卖给甲,三套到四套资金在市场轮动,因此大家做股票都是赚钱的。当然这个结构里面来讲的话,既然大家做股票都是赚钱的话,那么也埋下的日后泡沫的一个因子。

  C牛市疯狂 民众掀起投机狂潮

  这种前所未有的泡沫式疯涨,使得当时台北股票市场已经变味,成为一个不产生实际价值的“赌场”,股市原本应该具有的合理配置资源的功能根本无从谈起。

  整个市场热衷的是投机,而不是投资,泡沫就是这样产生的。 

  在1987年到1990年的三年牛市过程中,不夸张地说,任何一个人采取“扔飞镖”式的随机选股策略,都可以获得平均8.5%的月回报率,而一些胆子更大的人,如果使用当时还属于非法的融资融券工具,月回报可以很容易达到15%~20%。

  赚钱效应快速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股市。到1990年3月泡沫的顶峰时,台北股市活跃交易账户,从牛市开始的1988年6月不到60万,激增到460 万,可以说当时台湾几乎每个家庭都在参与“股市狂欢”。台北股市的日平均交易量也从牛市开始时的不足1000万美元飙升到最高56亿美元,单日最高成交量记录为76亿美元,是当时纽约交易所和东京交易所交易量的总和。由于当时台湾上市公司数量不到200家,巨大的交易量不仅是靠膨胀的市值,还依赖于高换手率推动,3年间,年换手率从开始的不到2倍到最后达到6倍,显示出极度短线投机的气氛,而且90%的交易量都是由散户创造。而在当时投机气氛浓烈的市场格局下,最有效的盈利模式就是操纵股价。

  反思关键词:热炒垃圾

  台北股市分析专家:我想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当时的易航城炒作易航的股价。易航是只有一艘破船的一家公司,股价只有一块六毛七,实际上一挡易航的股票从一块六毛七一路炒作到将近200块钱,后来又去转战所谓的南港以及泰丰,单单三港的股票让易航城从一介贫民,到它最高涨到12682的时候,他最佳的身价曾经高达了将近100亿,但是经历过了崩盘之后,他又从百亿的身价又跌回到了所谓的一贫如洗,我想这个就是投机行情一个最典型的代表。

  在当时的台北股市,一些在其他市场本应摘牌退市的公司,被大庄家相中后,反而成为市场热门。这些公司往往没有实际的资产,没有收入,甚至连员工都没有,但只要是小盘,筹码容易控制,股价就会被炒上天。比如当时的 “新奇毛纺”股票,这家公司业务并没有任何好转,但股价却连续出现22个无量涨停。

  另一家在台北经营一间破旧酒店和一座野生动物园的公司“六福发展”的股票,在被庄家操纵后,一个月的时间连续出现19个涨停,上涨近2倍,使得这家公司市值达到8.3亿美元,超过当时纽约的广场酒店、香港的文华东方和曼谷东方这三家世界一流酒店的市值总和。更离谱的是,一只银行股票在泡沫最高峰时,总市值竟是包括摩根大通、美洲银行、富国银行等5大银行市值的总和,而其净利润只有这五大银行的5%。

  反思关键词:概念炒作

  张雅芳:那时大家最爱买金融股,有一档股票叫万企,它不是金融股,是观光百货股,投资人以讹传讹,也能把它买到涨停,市场一片看好。尽管监管方也开始提醒有泡沫危机,但投资人是全面乐观。在站上万点虽然也有拉回修正,但不少专家分析师都认为台股有机会扶摇直上,挑战18000点。

  D牛市崩塌 纸上富贵终破灭

  疯狂股市,垃圾股暴涨,绩优股却无人青睐;投机盛行,股价被操纵,股市暴跌将要来临。回首20年前台北股市泡沫,我们看到与沪深股市在上半年相似的一幕。 

  与垃圾股炒上天的情况相反,当时台湾少数几家基本面优良,在国际上竞争力都领先的大公司股票却得不到市场的青睐。绩优股落后,垃圾股暴涨的格局把台北股市推到了全球最没有投资价值股市的位置。而到此时,岛内的很多股民却仍然处于癫狂之中,而明眼的局外人都清楚,股市的暴跌马上就要来临。

  到股市崩盘前的1989年最后一个季度,台股平均市盈率达到100倍,而同期全球包括新兴市场在内的其他市场市盈率都在20倍以下,当时的台北股市已经谈不上什么投资价值。

  反思关键词:盲目乐观

  张雅芳:就在大家一片乐观之际,似乎也验证了华尔街名言,行情总在绝望中萌芽,在半信半疑中茁壮,在充满欢乐中幻灭。

  1990年2月,台币升值已趋缓,同时贸易顺差也未再度走高,主流与非主流展开厮杀,终结了万点不是梦、万点是安全的幻想,为台股大多头谱下休止符,被视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也为多头下杀找到了借口。

  指数从最高点12682一路崩盘,指数一直跌到2485点才止住,8个月的时间跌掉一万点。此刻,投资人才领悟到股灾的可怕。

  反思关键词:散户主导

  台北股市分析专家:当时其实是散户以及市场的主力相当的盛行,所以整个盘面上很多强势个股的拉抬,几乎都是由主力来做一个主导的。

  当然,主力主导的一个行情,就会出现一个大涨大跌的一个形态。因为散户所谓的比重比较高,所以一旦稍微有风吹草动的话,市场就会出现非常大的波动。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