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参与
盘中即时聊股】 【我要发表评论】
【字体:小
大】
原因,但也不必太把这个做市市价当回事。就像筐里有100棵白菜,其中1颗卖了1万块钱不代表整个一筐就值100万了,也不是其中1颗卖了1块钱,就代表整个一筐就只值100块了(可见市场的估值体系或者叫估值定价权还没有明确,不展开了)。
本来就是机构投资者博弈的市场,在投资者适度性监管的体系下,门槛降了,各种监管就来了,未必有利于企业的资本运作,要那么高的流动性其实短期无益。企业做市目的也各不相同,现阶段定价参考反而是主要目的,而不是提高流动性。
利用做市商资质,就可以获取低成本筹码,套利自然成了目的,哪里有动力管好流动性。领导们也说了,新三板将着力改善市场流动性。由于证券公司没有前期经验积累,加上区域监管体系的不成熟,导致很多券商整体上在做市业务中以自营方运作和监管,组织交易的功能没有发挥出来。
现阶段,从做市商的人力资源配置看,一个做市商10个人的团队加套系统,抽调来的出身自营、投行、资管各不相同,有的做市商还分不清传统和现代做市的区别,定价混乱估计还要维持相当长时间。我判断1-2年,当市场对流动性需求大幅度上升的时候,放开做市商券商的限制,提高做市规模,新的分层和交易制度的推出是必然。尊重企业发展自身的规律,尊重时间的价值,需要所有人都有耐心和毅力。
4、挂牌后无人问津的问题
有抱怨就有期待。挂牌只是企业发展的一个小小的进展,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而已。未来持续的竞争优势塑造和发挥,资源整合运作和业绩上升才是主要的驱动力。在一个万鲫过江的三板市场中,不调动资源奋力做好业务,让业绩翻红,让故事精彩,不做好自己怎么会有人关注呢。事实上,机构投资者的力量在不断的加强,市场对三板的认知也不断深化,新东西需要一个认知过程,即便是监管部门也如是。
三板类似一个比较独立的二次元社会(平面卡通世界),在一个机构投资的市场中,挂牌企业不和机构裹挟在一起是没有未来的。小微企业发展初级阶段,还谈不上行业布局,离竞争格局、环境营造还相去甚远,集中精力练好内功,把自己的竞争优势发挥放大才是要紧。公司治理、团队建设、资源整合、资本运作都需要投资机构齐心协力。
据说现在很多董事长日夜不停乐此不疲的接见投资者,身旁还经常坐着不在编制的号称顾问的神秘角色,恭喜你,你已经完成了从一个创业者到戏剧演员的过渡了。
5、对制度推进的期待问题
新三板制度的推进一直在进行中,随着交易所之间竞争压力的加大,包括注册制和战略新兴版以及亏损互联网上市的不断推出,三板制度的推进仍会继续而且加快。尤其是在区域监管到位后速度会更快,没有监管的市场出问题是必然,而出现恶意造假、信批不规范、操纵内幕等才是对三板最大的伤害,也是制度推进最大的障碍。
我判断随着时间的推移,继续放松市场进入门槛、放松保荐资质、放松做市商资质、公募的公募产品入市、分层分级制度的推出、转板制度的推出、连续竞价制度以及其他有利于活跃市场的制度都会逐步落地。监管层只要打造了一个优胜劣汰的公平土壤,市场自然而然会还你一个满园芬芳。
6、市场从狂热到低迷的影响
市场狂欢是个募集的好时候却是投资的死期,市场悲观时,是投资的时机却是募集的悲剧。其实狂热和低迷都是三板成长的烦恼,是刚成立2年的新兴市场短期正常的反应。如果赚得是行业和企业价值的钱,赚得是3-5年投资期限内的成长,不用太在意短期波动。即便是赚短期的钱,没有波动哪里来的交易。
前段时间,是个企业非要谈个情怀,非要和互联网挂个勾,就像是个文艺青年就要开个咖啡馆一样,真要命。其实,谁还没有个情怀啊。几个月前还是投资最艰难的时候,那时候专业和经验都是累赘,现在资方的话语权变得很重,而且企业也开始理性。
狂热可以刺激市场吸引更多的人,低迷造就好的投资时机,都是三板发展所需要的,只是注意不要发生系统性风险。
7、新三板的交易问题
因为流动性问题,价格波动巨大,买的时候要充分考虑退出问题。对行业、对公司缺少了解,信息披露不全面,中小投资者缺乏定价能力,买了后果很严重。尤其是早期的小微企业,不是故事和模式能够支撑的,须知创业之艰辛,成功者之寥寥。交易要看股东、看市值、看未来、看风口、看规模、看套利、看特性、看流动性、看组合、看热点、看空间。新三板不是你想买,想买就能买。
被动投资和指数化等创新和投资还没有开始,我们已经做了有益的尝试,但尚未大规模推向市场,主要是流动性和交易的问题导致的。其实即便是交易,也早就不再单纯是市场化买卖和竞价。
三、谈几点这2年的新三板投资的体会。
1、新三板是深度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绝佳之地
新三板投资比较适合传统的深度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策略,是兼顾防御性和高潜力的一种投资策略,要求我们要超然于众人并忠实于业务和报表所表达的信息。这也意味着当我们看到众多不同的投资机会时,只能去选择最有吸引力的那些,而这个过程中,耐心是一项重要的品质(从股权投资的历史看,投资期太短系统性风险显著加大)。就像当一只股票变得炙手可热时,你是赚不了什么钱的,而当一只股票变得不受欢迎时,甚至被市场遗忘唾弃时,往往会是价值投资者的重大机会,一些伟大的投资就隐藏在其中。
回过头看,我们还是低估了三板投资的工作量。事实上,做长期深度投资的时候,一笔1个亿的投资和1000万的投资工作量是一样,各位同事们辛苦了!激励我们奋勇向前的不仅仅是身后的万丈深渊,更是眼前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