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参与
盘中即时聊股】 【我要发表评论】
【字体:小
大】
来源:创星party
在坐的同事有十几位新面孔,深圳远端也有十几位新同事,欢迎你们加入鼎锋新三板大家庭。各位都是身经百战的投行和投资的老革命了,对投行业务和投资业务都有自己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但我想,沟通就是生产力,今天再和大家深聊一下新三板深度投资和长期投资的话题。
新三板市场在迅猛的发展中,虽然交易清淡,但发行、做市和再融资其实更加火爆。今年以来,挂牌公司超过3800家,做市超过900家公司,三板的总市值也超过1.6万亿,做市市值也有6000亿。今年1400余家公司定增1900次以上,再融资规模超过800亿。事实上,制度红利在大幅度释放的时候大家都在关注系统性收益,而不太关心投资策略或交易策略带来的收益,加上制度推出较慢,交易制度有缺陷,交易清淡实属正常。
在三板市场如此冰火两重天的情况下,各位投行投资专家加入鼎锋三板队伍,是需要执念和勇气的。现在来谈三板的诗和远方是非常有情怀的事情,未来良辰必有重谢。
一、市场一般把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分为两类,一类是股权投资者,一类是股票投资者,大家都觉得对方英俊潇洒。
股权投资者擅长企业长期价值发现,熟悉投行、财务、法律、交易谈判以及交易架构设计,但不擅长产品创新和交易策略;而股票投资者擅长企业市场价值发现,熟悉交易策略、产品设计和创新,但是不擅长投行业务和交易谈判,各自的优缺点都非常明显。
有人说,那组织股权投资者和股票投资者组成混合的团队就可以1+1=2,就非常适合新三板的投资了,我认为这种认知是不够的,这就是老革命遇到的新问题。在跨界的时候,基于复杂关联的量子物理世界里1+1是往往等于100的(听不懂这句话的去找中欧的李善友[微博]吧)。在投资股权的时候,套利交易和被动投资等是很少被考虑的,而在股票交易的时候,成长型投资和价值型投资也只是诸多投资的一种而已。
在有股票和股权双重特性的新兴的新三板市场里,会衍生出一个新的投资领域,诞生一种新三板投资者。是否在投资三板的时候仅采用单一成长策略,多策略未来如何演绎和创新,如何应对做市商制度和流动性问题,投后和退出的管理问题,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新领域。
举个例子,卖方研究员给你提供股票研究支持可以享受股票的分仓收益和被点赞而获得奖金,于是主动性很强,研究很透彻。三板呢,怎么解决?是否重新构建商业模式?先留个悬念,下回分解。
各位同事在做新三板业务的时候要定位自己,既不是一个股权投资者,也不是一个股票投资者,而是一个新三板的投资者,是开拓复合型的全新人才,这才是最英俊潇洒的。各位当初决定来到地球,不就是为了新三板嘛。
我认为这种跨界带来的变化值得大家深度思考并作为今后工作的指导:
(1)投资者边界混淆,除了传统的成长和价值理念外,新兴的投资方法和退出方法也会大行其道;
(2)新三板的投资策略和交易策略还未定型,商业模式的构建也刚刚开始。未来投资策略会逐步稳定,交易策略和创新反而更加丰富;
(3)投后和退出管理,投资机构和企业在资本和业务的互动上,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大大区别于传统的“程序性”投后管理工作;
(4)做市商制度、以及未来的混合交易制度等前所未有制度的实践和发展,对投资带来的影响和变化值得深入研究;
(5)投资机构的商业模式也受其影响而发生巨大变化,比如,如何考核新兴岗位研究员和基金经理,组合管理的维度多元化,如海量项目来源不再依靠关系型营销,如人力、财力在行业研究的持续投入等等。
二、我借几个热点话题更新一下对新三板认知,抛砖引玉,一起激荡一下。
1、新三板公司价格贵的问题
小微企业典型的特征是不规范,规范后的净利润短期往往不具有参考价值,看当年PE倍数意义不大,更多的要看成长的驱动因素和市值空间。站到市值和发展上讲,2个亿的估值和3个亿区别不大。投资机构最核心的功能是定价,调研和研究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定价。定价要看子行业趋势、看空间、看成长、看模式、看团队、看地位、看财务、看特色、看优势、看治理。
投资就是在这一时刻,看未来怎么样。行业选错了,公司竞争力不好,团队不行,再便宜都没有用。过高的估值会显著恶化企业的生态环境,不但不利于持续再融资,而且会给创业者造成巨大压力,动作变形。相反,合理的市值下浮一些反而会形成良好的股东氛围和合力。
当然市场上出现了一批专门To VC的伪创业者,还有一批被市场躁动影响的风尘女子型公司,50倍都是起步价的,他们对高估值危害认识不足,这类公司宁可错过,不可入戏太深。否则等潮水退去的时候,你哭昏在键盘前,死给他看也没有用。
2、创投私募占三板比例过高问题
前段时间有关部门认为创投私募占三板比例太高了,而且拿了钱又去炒股票去了。其实我觉得(1)创投私募是对三板认识最深最为敏感的一批企业,先知先行而已;(2)去举牌,去并购,财务收益倒在其次,更重要的是为自己为已投项目设置退出通道;(3)海量的小微企业正走在三板的路上,在浩瀚的三板海洋中,创投私募只是暂时比例过高而已;(4)他们会起到更好的市场化资金和资源配置的功能;(5)走到三板的创投私募也都算是名门正派,比暗黑世界的魔兽派更好监管。
3、高估值和做市商动机问题
挂牌公司的平均市盈率在40倍以上,做市公司的市盈率在44倍以上,高估值有流动性不足的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