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参与
盘中即时聊股】 【我要发表评论】
【字体:小
大】
知情人士昨日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证实,沪深证券交易所、三大期货交易所,以及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副局级干部市场化选聘工作已经接近完成。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证监系统内部日前已经对部分拟任人选进行了公示。这些人选的背景各不相同,既有来自于国家部委,也有的是商业银行出身,有的曾是期货公司总经理,有的曾在保险系统任职,还有的具有海外学习和工作背景。 “过去交易所的高级别干部都是从监管岗位上调任的,很少有来自于业界。看到同行当上交易所副总,还是感觉很新鲜的。”一位期货公司人士对记者说。 事实上,此次市场化选聘也是证监系统和市场之间人才双向流动的开始。由于体制的内外差别,过去这种流动总体上是单向的,即从证监系统流向市场。 今年3月下旬,证监系统推出了有史以来力度最大的人事改革:面向市场招聘六大交易所的副总经理和行政处罚委的4名副主任审理员。这些干部至少是副局级,如此大规模招聘该级别干部,在整个证监系统尚属首次。 当时,证监会主席助理吴利军在有关证券期货行业人才队伍规划的座谈会上透露,6家交易所将联合成立办公室,分别向市场公开选聘一名副总经理。 其中,上证所、郑商所和大商所选聘的是主管信息技术的副总经理;深交所选聘的副总负责上市公司监管;上期所和中金所则分别是在发展研究和战略规划领域招聘分管的副总经理。 来自市场的人士担任证监会司局级以上职务并非没有先例,广为人知的例子便是曾担任副主席的史美伦。此外,目前担任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的祁斌,以及基金部副主任汤晓东,来自华尔街的投行和资产管理公司。 证监会在未来十年的人才发展规划中提出,将要探索实施证券期货行业高管和员工持股等与经营业绩相挂钩的长效激励机制,有效缓解人才流动频繁和流失加剧问题。股权激励一度是证券期货行业的禁忌话题,虽为业界呼吁多年,但过去一些证券公司的管理层收购并不成功。 不仅是行业的薪酬体制将大幅度改革,上述规划还提出,在证券期货监管系统内部,要逐步建立适当的收入分配调控机制,积极引入市场化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薪酬激励机制的灵活性。如此一来,证券期货监管系统和市场业界之间将能实现人才的良性互通和有序交流,重点领域专业人才形成多元化的社会储备机制,部分紧缺专业人才建立相对稳定的来源补充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