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参与盘中即时聊股】 【我要发表评论】
【字体:小 大】
沪指上行至1500点以后,股市投机的氛围就明显浓了。
以往在熊市中销声匿迹的各类资金和私募机构都蠢蠢欲动,市场炒风日盛。借壳、并购、重组、概念、题材……类似的消息满天飞,上市公司亦频频发布股价异动的公告。
自中国恢复股市以来,"做庄"文化风行十余载。以调查亿安科技操纵案为始,"铁娘子"史美伦曾在A股市场刮起一阵"监管风暴",对"庄家"操纵行为施以重拳。彼时,"中国庄股时代终结"、"中国进入后庄股时代"的论调就此起彼伏。
四年的大熊市更使得大小"庄家"纷纷土崩瓦解,无处遁形,但是由于国内股市滋生"庄家操纵"、"内幕交易"的土壤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所以一旦市场再度活跃,这些违规行为又会沉渣泛起。
德隆等私募机构的崩塌以及南方、闽发等券商的覆灭一次次告诉我们,"庄家"操纵对股市的害处是不言自明的,它不仅严重违背了市场的"三公"原则,动摇了市场的根基,使股市沦为"赌场",而且导致整个资本市场缺乏有效性,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资源配置功能,甚至还严重扰乱了金融秩序,危及实体经济和产业的发展。
可以说,从源头上打击"庄家"操纵和内幕交易行为同样是A股市场走出边缘化困境、走出"非理性繁荣"、与国际接轨的治本之策,尤其是在股改后全流通的背景下,更是迫在眉睫。
目前,当类似G茅台这样的绩优股升至百元(复权)、类似G宝钛这样的资源类股票暴涨十倍以后,在好股票有限的存量市场,在新股停发一年多,新的价值股尚未大量出现之前,在宏观政策紧缩的背景下,价值投资的号召力似乎越来越弱了。当大量资金急于入市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投资对象时,"庄家"操纵便会趁虚而入。
甚至像公募基金这样的机构,据统计也将有800亿新资金入市,谁敢保证它们不会为了逐利而参与短期投机?可以想见,在司法和监管继续缺位、股市违规成本继续低下的情况下,"庄家"操纵必然会泛滥。
由此,中工国际上市首日引发的恶炒虽出乎情理,却也并不十分意外。
监管层如不对此有所警惕,及时刹住恶炒之风,未来在股权激励、全流通的鼓舞下,现有的法规体系将更加难以对各相关利益主体的行为形成有效约束。尽管我们相信交易所和证监会有足够的技术手段让那些股价操纵案水落石出,但历史的经验却告诉我们,这些手段似乎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
在此,笔者无意对监管者有过多指责,而更多是想从根源上探讨遏止"庄家"操纵的途径。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