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参与盘中即时聊股】 【我要发表评论】
【字体:小 大】
3月5日全国人大开幕之日涨幅超过6%的飙升行情是被金融股点燃的,当天金融股指数涨了9.16%,次日再涨2.26%,多家金融股如浦发、中行、招行等股价均创年内新高。金融股领涨的主要原因有:中投公司副总经理汪建熙表示,汇金公司将根据需要,在适当时候不断增持工、中、建三大行股票;银监会主席刘明康称,银行不良贷款继续双降,并无数据表明银行资产质量下降;央行副行长苏宁指出,新增贷款流入股市现象不严重;招行董事长秦晓透露,他给"两会"带来的一份提案是取消银行营业税等等。
然而到了周五,金融股却表现差劲。实际上周四市场已经走得摇摇晃晃,这一日两市约有4成个股跌、6成个股涨,周五涨跌比例更演变成"倒四六"。今年以来,市场始终是小盘股行情,大盘股一涨,市场必然转弱。特别是因为本周银行股大涨也包含了大股东增持的预期,更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9·19"。众所周知,去年汇金增持三大行引发了昙花一现的"9·19"行情,如今指数也在这一区间运行,多数金融股的股价也同那时差不多,例如工行和建行4元上下,中行3.5元左右等。金融股基本不动,小牛碎步颇为正常,如今大象起舞,行情会否重蹈"9·19"之覆辙呢?
笔者的看法是不会。
首先,"9·19"汇金增持三大行,人们是把它作为"类平准基金"来看待的,谁知雷声大雨点小,不过象征性地各增持200万股,动用资金总共才2000多万元,使市场大失所望。如今三大行解禁股都将陆续到期,主要矛盾已由"增持"变为"减持",在这时候大股东明言"在适当时候将不断增持",就是告诉市场不仅不减持还会适当增一点;况且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已明确,大非多集中在央企手中,他们没有太多的减持动机,且大非"减持"还要经过很复杂的手续。这样,大小非减持这一最大利空,至少在年内、在保增长还是压倒一切之时,已基本得到消除。
第二,去年"9·19"前后,以雷曼破产为标志的金融海啸第一波还刚刚露头,这场金融海啸对中国的影响有多深,中国金融机构的窟窿有多大,不要说我等普通股民不知情,就连一些金融高管和专家也说不清楚。现在情况已大不一样,可以说,中国金融机构在这场风暴中基本上完好无损,对此表述最简练、最掷地有声的就是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强调,我们之所以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战胜困难,就是因为有九个"来自",其中两个"来自"就是:"来自运行稳健的金融体系、活力增强的各类企业和富于弹性的宏观调控政策";"来自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和制度优势"。中国是现今世界上现金流最充足的国家,不管是人民币还是外汇,不管是财政存款还是居民储蓄;中国的几大银行不仅市值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而且资本充足率也没有问题,根本无需动用纳税人的钱去补银行的窟窿。
第三,经济增长,金融先行,没有流动性保驾三驾马车一驾也动不起来。GDP增8%,货币(M2)增17%,贷款增5万亿(约增17%),已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就是说今年金融增长将是实体经济增幅的1倍。加之目前银行股市盈率平均才10倍左右,在各大板块中相对较低,在震荡一阵以后,银行股很有可能成为下一阶段的领头羊。当然,今年银行股不可能再有去年那样50%以上的业绩增长,在财政赤字高达9500亿元之际,取消银行营业税之类恐怕也不现实。但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股业绩增长值得期待,只要下周出台的2月份经济数据好于1月,股市就有望"二""八"共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