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参与盘中即时聊股】 【我要发表评论】
【字体:小 大】
中国经济增长的放缓首先来自于出口萎缩。过去一年,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从40%下降到34%,依然是三驾马车的主导力量,随着美国和欧洲相继进入经济衰退,预计出口萎缩还会加剧,对经济增长的减速效应会从目前估算的1%-2%上升到2%以上;其次,股市房市的低迷开始影响消费者的信心,特别是房市交易的量减价跌,会通过对上下游关联企业的影响逐级放大,这对经济增长的减速效应可能还会超过出口萎缩。所以,要实现保增长的目标,必须独辟蹊径拉动内需,以新增消费需求填补经济增长减速的缺口。
首先,政府开支的强劲增长是最简单、见效最快的措施,连续多年的财政收入高增长使我们有能力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支出刺激经济。
其次,减税降息和下调存款准备金比率,也都是刺激经济的措施,通常有一到两年的滞后期,预计年内还会有一次降息或“双降”,以防止明年的经济增长出现过大的减速。
再次,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农村改革是最大的拉动内需的因素。土地的有序流转会创造出一种新的流动性,或将改变中国的城市化模式,加速农村就地转型为城镇,大幅度提高农村人口的消费能力。
从时间序列看,上述三项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相继生效的措施,会在未来一两年内逐步抵消出口萎缩及房市低迷带来的经济增长负效应。但由于这是国民经济发展模式和居民消费结构的重大变革,本身必然带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A股一两年内或企稳回升
在全球经济和国内经济都有极大不确定性的条件下,很难预期股市会迅速形成趋势性上升。中国股市要从熊市转变为牛市,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上市公司的经营性利润从下降转为上升,这个条件可以参考2005年10月大牛市启动的情况;第二,入市资金开始从净流出转变为净流入,而且是长期资金主导的净流入。这就要求政府的政策从基本面和资金面双向推动股市,基本面的推动主要看政策性亏损是否大幅度下降,资金面的推动主要看政府主导的长期资金入市。因为,中国股市在现阶段还是一个政策市、情绪市和成长市,市场信心一旦丧失,需较长的时间才能恢复。
过去的一年,股市飞流直下,机会已经出现,风险相对可控。外部环境的急剧恶化启动了全球性的救市行动,这也间接改变了中国政府对股市的冷漠态度。首先,刺激经济和稳定股市的措施都会在未来一年内逐步推出,受益于内需拉动的行业将率先企稳回升。其次,随着石油和大宗商品价格的回落,原材料价格上升的压力也会弱化,受益于原材料价格下降的行业也会企稳回升。第三,金融股整体下跌已经逐步接近合理估值,进一步下跌的空间在20%以内。目前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促使了前所未有的政府干预的启动,这种空前的政府干预行动会带来什么结果呢?有人说,市场经济的力量会从此弱化,因为政府的有形之手替代了市场的无形之手;有人说,美国的金融霸权会从此动摇,甚至可能形成某种区域经济的防火墙,或者构建新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在各种不确定性同时存在的环境之中,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中国的相对经济实力大幅度上升了,中国经济在全球性衰退中依然保持着高成长,这个基本的事实决定了本轮熊市可能相对缩短,未来一两年内会出现企稳回升。考虑到中国股市“牛短熊长”的周期性特征,本轮熊市如果能够在两三年内结束,应当说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了。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