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参与盘中即时聊股】 【我要发表评论】
【字体:小 大】
这些年,股票从最初的玄妙莫测到现在成为许多人口中离不开的话题。如今,投资股票也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笔者在赣州城区调查时发现,在这支炒股大军中时常能见到白发苍苍的老年人,他们在共同经历着股市的风雨阳光,感受着炒股带来的快乐和失落……
老年股民,几多欢喜几多愁
炒股,成为越来越多老年人的时尚
"只要收回了成本,就不炒了。"年近七旬的敖大爷一边熟练地敲打着键盘查看股票信息,一边摇着头对笔者说。
话虽这样说,敖大爷炒股已有十年之久。最初,敖大爷希望在基金投资中获得收益,想法破灭后,便转向股票,正式开始了炒股生活。现在,敖大爷每天早上都会整点赶到证券交易所,在一楼大厅里选个位置坐下,便开始静静地查看股票信息。趁着午间停盘的空隙,敖大爷回到家吃过午饭后又匆匆步行回来,雷打不动。用老人的话说,股市变化那么快,不盯着可不行。
敖大爷点开自己的股票账户明细,看着手中仍然亏损的股票,显得有些无可奈何:"这些年投了10万元,赚得少亏得多,如果存在银行,光利息就是笔不小的数目。"
证券交易所里像敖大爷这样在股海里浮沉的老年股民不在少数。笔者随机走进一家交易所,粗略统计了其中一间操作室的人员情况,44位股民中花白头发的老年人就有13位。
老年股民数量激增探因
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加入到股民队伍已是不争的事实,究竟原因何在?
花闲钱玩玩者有之。奋斗了几十年的老人,此时大多都有一定积蓄。同时,子女为尽赡养义务,会定期或不定期地给予老人一定的养老金。如此一来,老人手中便有一部分闲钱可供自由支配。
欲投资挣钱养家者有之。不少老年人的退休金相对较低,除去必要的生活支出外,仍要准备生病时所需的治疗费用。如果单纯把这些收入存入银行,利息所能带来的财产增值速度有可能赶不上因通货膨胀而引起的物价上涨速度。于是,手中有些闲钱的老年人,更希望能通过投资来获得高于银行利息的收益回报。
寻求精神寄托者有之。一些老年人在退休之后,不能马上适应突然变化的生活状态,他们希望能有一些活动来填补生活的空白。
被"拉下水"者亦有之。刚刚吃过午饭返回交易所的李阿姨告诉笔者,当时选择购买股票,主要是受周围朋友的影响。平日里大家聊得比较多的话题就是股票,在交流中,自己对于股票的认识逐渐增多。看着身边的朋友纷纷尝到甜头后,李阿姨决定先投入一笔钱试试看。没想到第一次购买股票就赚了不少,这大大增强了她的信心,此后便逐渐增加了投资。
某证券分析师刘振国介绍说: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热衷投机,他们在购买股票前通常不会在相关知识上做足功课,选择股票时更多的是依据一些表面信息,或者凭直观感觉,人云亦云。老人投资股票时还常常带有较明显的"菜篮子"思维,这和年轻人不尽相同。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