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参与盘中即时聊股】 【我要发表评论】
【字体:小 大】
另外,在一个不再便宜的市场,我们需要的不仅是企业的常规增长,我们还需要“惊喜”:资本回报率高的股票、股价表现和管理层或大股东的利益关系密切的股票、2006年每股收益超出市场年初预测最多的股票、2007年行业有大“动作”的股票,今年都会有较好的表现。因为这些股票,是能给我们惊喜的。 专业知识比技术指标更重要
基金会跑赢指数吗?我认为股票型基金整体跑赢指数的概率不大。因为今年大盘蓝筹的回归仍会将指数推得虚高,而个别大市值股票占主要指数的权重仍高于基金所允许的配置比例。
不过,就像2006年一样,基金整体涨幅仍会大幅超越个人投资者的整体收益。尽管基金专业人士常受到质疑,但无论如何,专业投资者用于研究的时间远远多于普通投资者,而且更有组织性和系统性。另外,对于很多基金经理来说,工作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
一个心理测试揭示的投资哲理
真理就在身边
我曾经就读于芝加哥商学院。一次上课,教授让全班同学每人从0-100中任选一个数字,然后由教授进行汇总并取平均数。谁选的数字最接近全班平均数的1/2,谁就成为赢家并得到教授个人提供的小小奖励。
通常,从0-100中随机选取若干个数,其平均值最接近50,那么其1/2就是25,因而一般人会选择25。但多想一步,如果每个人都这么想,也就是每个人都选择25,那么全班平均数就是25,而其1/2是12或13。所以,聪明一些的学生会选择12或13。更聪明的同学会想,这帮家伙能混到这里当然不笨,如果大多数人都想到了上面的逻辑并选择12或13,选择6或7的赢面就很大了。当然,还有更聪明的人,比如我们的Jennifer同学。她按照上述的逻辑推理下去,认为最终所有人都会选择0,她最后的答案就是0。谁是赢家?
答案揭晓了。教授认为Jennifer是全班最聪明的人,但赢家并不是她。全班大部分的同学都选择了12或13,所以少数几个选择6或7的同学获胜。最终获胜的是比群体中的大多数多想了一步的人,而Jennifer因为比别人多想了若干步而没有赢得比赛.
其实,股票市场何尝不是如此。大部分投资者对行业和股票的认识是在同一水平线上的。这种认识在大部分时间存在偏差,所以市场才有定价的错误。如果你能比大多数投资者多想一步,并做出投资决定后,大众才开始醒悟并行动,你就能够很快获利;如果一个投资者比大多数人想得更早也更远,这时大多数投资者并没有认识到你所理解的东西,迟迟不行动,定价错误可能会长时间存在,一个太聪明的投资者就要忍受时间的煎熬并承担机会成本。
所以,深入挖掘行业和个股的定价错误,不理会市场大众心理和短期交易的因素,坚持自己的判断,将成为主流并且是最有效的股票投资手段。
一个实验折射的获利预期
我在芝加哥商学院学到的另一个商业案例也颇有意思:学生组成若干小组,模拟制造企业中从顾客到零售商、分销商直至制造商的产业链信息的反馈过程。各个环节仅接受上一环节的信息,但对最终用户的信息无法充分了解。
当顾客的需求在某个月上升10%时,零售商认为下个月顾客的需求可能继续上升,所以,零售商小组向分销商要求增加20%的货物供给。而分销商基于同样的逻辑向制造商要求增加40%的货物供给。制造商在面对猛增的40%的需求时,会非常兴奋,从而将产能增加80%以上。
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产能过剩的市场心理基础。在一个信息单向流动而各环节相对封闭的链条上,对信息的错误判断会导致整个产业链的巨大价值流失。
反观股票市场,越是信息披露规范透明的行业,其股票定价越有效率。相反,信息披露程度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行业,典型的如军工行业,国家军工订单的数量和时间往往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基于其特殊性,军工上市公司对公众投资者的信息披露程度很低。由此,其出现定价错误的可能性越高,股票越容易被过分高估或者低估。因而,必然引起市场的种种预测和推断,出现极端的定价错误和估值的大幅波动在所难免。这是投资军工类上市公司可能得到高于市场平均收益的关键所在,也是我们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和必须承担的风险。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