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参与盘中即时聊股】 【我要发表评论】
【字体:小 大】
近年来,价值投资作为一种成熟市场的主流投资理念被引入中国,受到机构投资者的推崇,经过两年多的演绎,不但以基金为首的机构投资者言必称价值投资,甚至连市场中的中小投资者也对价值投资耳熟能详了,价值投资似乎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的主流投资理念。但今年4月的宏观调控却导致基金推崇的价值投资遭遇寒流,中国的价值投资时代真正到来了吗?
一、价值投资理念因何而来
1、后庄股时代呼唤新的投资理念:价值投资应运而生
在过去的10年中,中国证券市场上的大大小小的庄家非常活跃,俗称无股不庄,散户最常用的股票操作习惯就是听消息,跟庄炒作。然而,正所谓盛极而衰,从2000年开始,随着监管力量日益加强,中国证券市场开始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庄家行动。以中科系吕梁的毁灭为起点,东方电子、银广夏、亿安科技、蓝田等股票的庄家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在众多庄家们倒下的同时,庄股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纷纷展开高台跳水表演。2004年春天德隆系三驾马车轰然倒塌,是中国证券市场最后一个强庄的覆灭,也标志着"庄股时代"的完结。
庄家因庄股而狂,终将因庄股而亡,庄股时代的结束也意味着中国证券市场风行一时的高度控盘、依靠资金实力操纵股价的盈利模式告别历史舞台,但市场大大小小的投资者需要寻找一种新的盈利模式来实现资金的增值。这时,以基金、QFII等为主的机构投资者从成熟市场引来了价值投资理念。
价值投资的概念最早源于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格雷厄姆在《证券分析》中指出,"投资是基于详尽的分析,本金的安全和满意回报有保证的操作。不符合这一标准的操作就是投机。"也就是说,价值投资是通过对股票基本面的经济分析,使用金融资产定价模型估计股票的内在价值,并通过对股价和内在价值的比较去发现并投资那些市场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的潜力个股,以期获得超过大盘指数增长率的超额收益。
价值投资哲学虽然源于本杰明·格雷厄姆,但却是因沃伦·巴菲特成功的实践而发扬光大、闻名于世的。巴菲特认为,成功投资的关键,取决于企业的实质价值和支付一个合理划算的交易价格,而不必在意最近或未来股市将会如何运行。因此,在评估一项潜在交易或是买进股票的时候,投资者应该先从企业的观点出发,衡量该公司经营体系所有质与量的层面,财务状况以及可以购买的价格。
在价值投资的指引下,市场的投资行为逐渐趋于理性,从过去盲目"做庄"、"跟风"逐步过渡到对上市公司基本面价值的挖掘上,对宏观经济、行业和公司基本面的分析受到机构及一般投资者的重视,"研究创造价值"、"研究发掘价值"被市场普遍认可,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及其它投资机构均设立专门研究部门,并将行业和公司研究作为工作重心,把研究成果作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2003年在研究的基础上,以基金为首的机构投资者成功的挖掘出汽车、钢铁、石化、电力和银行等"五朵金花"。一年内,五朵金花的最高涨幅超过100%,通过重仓五朵金花,分享行业和公司的成长,基金取得了诞生五年来最辉煌的成绩。2003年全体基金的平均收益在15%以上,远远超过大盘的平均收益。一时间,价值投资的理念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市场上谈的最多的是"大盘蓝筹"和"核心资产",市场的资金逐渐集中到具有投资价值的少数股票上,使得市场出现"二八现象"、"九死一生"的奇观。同时,基金赢得了中小投资者的青睐,2004年3月出现中国基金史上的奇迹,中信经典和海富通收益成为有史以来超过百亿的开放式基金,不少投资者甚至排着长队参加基金的申购。
2、价值投资遭遇尴尬
然而,好景不长,2004年4月,国家展开宏观调控,钢铁、汽车等周期性行业纷纷达到行业的景气高峰,随着企业环比增幅的下降,二级市场的股价也坐上了过山车。随着基金的减仓,昔日的市场宠儿成为弃儿,上海汽车、长安汽车不断下跌,特别是2004年6月17日,51只基金重仓的上海汽车突然暴跌,引发汽车股全线大跌。基金重仓的另一只个股伊利股份,由于独立董事危机,也在同一天跌停。一时间,基金重仓股似乎成了烫手的山芋。基金重仓股纷纷破位,基金净值全线大幅下跌,市场对"价值投资"的种种疑问和质询也纷至沓来。
基于降温中国经济的宏观调控,在不期中让基金的价值投资遭受创伤,价值投资理念遭受市场的不断质疑。在宏观调控面前,价值投资的大盘蓝筹为何如此脆弱?价值投资的买入并持有的策略为何在宏观调控下不堪一击?价值投资是否应该施行波段操作,以避免调控损失?刚满周岁的价值投资遭遇前所未有的困惑和尴尬。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