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参与盘中即时聊股】 【我要发表评论】
【字体:小 大】
(一)名嘴论。即对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名人、名嘴”,其谈论的 A股走势,运用时须格外小心。在有的“名嘴”撰写的众多文章中,几乎千篇一律地将6124点下跌以来的各种点位均作为底部,鼓吹投资者满仓介入。并且,还时常将自己对大势判断失误之责任推给政府,胡说什么如果政府救市则股市就会即刻走牛。正是由于这种人名气大,相信者众,因此,有较多投资人在其连续误导下,形成了较大损失。
(二)价值论。即有不少分析人士,用市盈率来衡量股市的投资价值,这本无可厚非。可是,为什么从5000点就称之为有价值的A股会一直跌到今日的2600点附近呢?相信片面价值论的投资者,想必已是损失惨重了吧!究其原因,主要是分析者用的是静态的或不切实际的上市公司利润增速预测数来推算的市盈率,而忽视了因较差的宏观经济背景给企业盈利增长造成的负作用,会最终引起公司股票动态市盈率的提高,从而降低其投资价值。同时,从A股市场的具体走势看,其价值区从来就没有成为过真正的底部。在熊市中,所谓价值区还处于腰部;而在牛市中,这个区域则是低位。
(三)跌幅论。最近,有关分析者在媒体上发表文章称,沪综指已下跌了55%,与2001年至2005年的熊市累计跌幅相当,便得出了A股已经见底的判断。这个臆断的错误,就在于其忽略了当前国际、国内的整体经济状况均不能与上轮熊市同日而语;并且,股价在6124点的泡沫远甚于2245点时的水份。正是由于宏观背景及投机程度上的差异,决定了这两次熊市在调整幅度上的不同。因此,用“55%”的调幅来判断是不是底部,显得非常幼稚和片面。
(四)救市论。股市运行,有自身的内在规律。其日常涨、跌主要由其供求关系来主导;而牛、熊转换,则价值规律却起着决定性作用。不当救市,只会徒劳无功。2002年6月,国务院决定停止国有股减持,其目的之一就是拟挽救当时不断下滑的A股,结果市场没给面子,还是到了998点才止住跌势实现反转。最近,管理降低了交易印花税,市场也仅出现一次力度较大的反弹,而并未扭转A股走熊之大趋势,到目前,股指仍在连创新低。这些例证告诉我们,在股价总体调整尚未到位且基本面不利的条件下而盲目救市,不仅会徒劳无功,而且还会使投资者产生错觉,给其造成更大损失。
(五)背离论。一直以来,有不少人将A股市场走牛时,看作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而把熊市说成是与经济增长之背离。其实,股市晴雨表应包括两种含义:即股市能提前反映未来经济状况,但经济将最终决定股市之趋势。由此,当股市涨幅数倍乃至数十倍于经济增长时,后者必然对前者作出反向纠正。当前A股深幅回调,恰好是晴雨表作用的具体体现。如果不能全面理解这个问题,势必陷入误区而不能自拔。
以上“五论”,便是禁入的五大误区,建议投资者认真思索和鉴别,以免造成本可规避之损失。
三、顺势而为
根据如今基本面和A股市场之趋势,应坚持顺势而为的原则,努力作好以下三件事:
(一)做好跟踪。国内,应重点跟踪PPI、CPI的变化和GDP的增长情况,关注油、电、粮价的改革步伐;国际上,要密切注视原油期货价格和周边股市的走势,以及各种危机出现的情形及其对国内产生的影响。通过这些跟踪,以便日后较为准确地把握A股转折之机会。
(二)控好仓位。熊市中,应始终坚持多持币、少持股的原则,注意资金与股票比例的控制,对于规避风险具有决定性意义。就目前已经深幅下跌的A股市场来看,将筹码控制在三成左右较为主动。
(三)波段操作。目前市况下,可依据指数创新低的幅度和前几次反弹的平均力度来把握市场节拍,在资源、农业、奥运、整合、新能源等板块中,按照逢低吸纳、见好就收原则,轮番进行波段操作。
总之,认清形势、识别误导、顺势而为,是一个有机整体。它既是当前可为的关键所在,更是日后把握大转折的重要途径。因此,应将其作为从即日起该做之事,一件一件地加以落实。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