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参与盘中即时聊股】 【我要发表评论】
【字体:小 大】
本波行情,是一波题材股领涨的行情。它肇始于2007年10月26日,但真正的根源还在2007年全年。
2007年全年的行情,可以分为两截。第一截是年初到5月30日前题材股、垃圾股大涨,它属于牛市第二时期的第二阶段。第二截从6月5日开始,为大盘蓝筹股大涨时期,它属于牛市第二时期第三阶段。
第二阶段随垃圾股、题材股泡沫破灭而结束,出现了“5·30”中这两类股票的腰斩。在第三阶段,大盘蓝筹股普遍有将近一倍的升幅,多数题材股、垃圾股只是反弹,并没有创新高,甚至离前期高点有百分之二三十的距离。
题材股在腰斩的基础上,反弹后,再率先下跌,多数跌到年线附近,价格已经比较便宜了。于是部分私募基金在10月26日前后,特别是11月12日前后,大规模进入题材股,准备做跨年度上升行情。这段时间,题材股表现为反复筑底。到12月上旬,相当多的题材股已经走出了底部。
从K线图上看,很多个股,都是长期双底形态。双底的左边是“5·30”大跌的一个尖底,右边是9月7日到10月26日或11月12日下跌造成的一个缓底——缓底表明主力的准备更充分。双底形态的时间跨度超过半年,下面又有年线支撑,因此一旦上涨,力度不会小。有少数股票甚至呈长期横盘的平台状,如上海B股。这些股票的中期上涨,至少从形态上来看,是有基础的。
而在题材股筑底之时,大盘蓝筹股从10月中旬开始中期下跌,最晚结束于12月中旬。
在题材股开始逐步盘出底部后,一些先知先觉的资金,亦在大盘蓝筹股上逐步建仓。如中铝,最初的中线建仓时间为11月9日,中石油,最早建仓时间为12月3日,万科最早建仓时间为12月18日。也可以说是私募基金在题材股上的运作,逐步激发起市场的人气,导致部分资金在大盘蓝筹股上跟随建仓,并最终引发基金在大盘蓝筹股上的回补与抢筹。而一旦大盘蓝筹股进入中线上涨,市场的人气被全面激发,私募基金在题材股上果断做多的行为就不会短期结束。这是这波中线行情走强的市场基础。
从大盘的角度来说,大盘最早给出的中线买入信号是12月21日,当时大盘明确转势时的买入点位是5061点,到本周四止,上证指数最高还在5483点。这422个点的空间,总的上涨幅度只有区区8.34%,从中线的角度来看,空间远远不够,谈不上一轮中期上涨。从时间上来说,2007年12月21日至今,只有14个交易日,也远远构不成一轮中期上涨。
从一些关键性股票的走势来看,更是如此。
中石油,还处于构筑中期底部之中,K线还没有走出中期底部。中国铝业,从2007年11月9日开始构筑中期底部,在底部横盘了2个月,1月9日才开始跃出中期底部。招商银行、工商银行、中国人寿,仍在构筑中期底部。万科A,从2007年12月18日开始筑底,股价刚刚离开中期底部。中国神华,11月12日开始构筑中期底部,1月10日才刚刚跃出中期底部。它们分别代表了石油、有色、金融、地产、煤炭,这正是两市对大盘影响最大的几个板块。在这些代表性的股票涨势刚刚开始的时候,最好的选择就是持股待涨。
因此,对于投资者而言,中线持股是基本策略,也是一种很好的策略。
中线持股策略,还有一定的业绩基础。全流通以后,上市公司老总会关心公司的市值,有做大市值的冲动。而很多业绩一般的公司,要做高业绩,难度并不是特别大。加之2008年春季内资企业所得税税率下降,也会带来很多行业上市公司业绩的提高。这表明市场的中线走强,基础还是比较牢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