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参与
盘中即时聊股】 【我要发表评论】
【字体:小
大】
安科生物:内生增长动力强劲 进军精准医疗 围绕生物大健康布局
明星产品生长激素保持高增长,核心产品干扰素增长潜力巨大。1、生长激素市场空间过百亿,销售模式创新和产品升级将推动公司生长激素未来三年增速超过35%,主要由于1)公司从2012年开始实行产品分线销售,更加注重产品推广、学术推广、患者教育等专业化营销;2)公司将生长激素定位于治疗儿童矮小症,并通过与医院合作建立矮小症专科门诊,实现客户拦截和渠道下沉,目前合作门诊过百家,预计每年增加20-30家;3)生长激素注射液已于14年8月申报生产,预计将于16年上市;长效生长激素目前进入II、III期临床试验,初步预计将于17年上市,新品上市也将保障未来高增长的持续性。2、核心产品干扰素增长潜力巨大,齐全的产品剂型、国内外市场共同开拓和新品上市将确保未来三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1)公司干扰素剂型齐全,外用剂型增速较快,出口增长迅速;2)长效干扰素Ⅱ期临床试验进展顺利,初步预计将于18年获批,上市后将进一步增强公司的竞争优势。
不断丰富产品线,收购苏豪逸明进军多肽行业,有效整合产业链上游。1、化药专注抗病毒领域:1)现有的头孢类和阿德福韦酯等化药增长稳定;2)首仿化药替诺福韦是阿德福韦酯的升级换代产品,预计在原研(吉利德科学)专利16年到期后即可上市。2、中成药有望恢复“余良卿”百年老字号品牌影响力:1)剂型升级和营销改革助力活血止痛膏延续良好的增长势头;2)现有7个剂型30多个产品中的独家品种仍有较大挖掘潜力。3、生物药致力于肿瘤方面突破:注射用重组人HER-2单抗申请临床试验已经完成资料发补工作,如果临床试验顺利,预计3年左右可获批上市。4、定增收购苏豪逸明在今年9月成功过会,多肽的市场放大效应很强,将有效整合产业链上游。苏豪逸明在多肽类原料药处于领先地位,未来将重点关注肿瘤、妇科、儿科等领域多肽产品的研发,将与公司制剂产品形成协同效应,预计未来三年有望保持20%的业绩增速。
外延并购加快,进军精准医疗,布局细胞治疗和基因检测领域。1、今年6月与CAR-T细胞治疗领军企业博生吉强强联合,共同开展细胞免疫治疗合作。1)CAR-T细胞治疗技术被誉为肿瘤终极疗法,目前已在部分血液肿瘤的临床试验中表现出了极其显著的疗效;2)作为国内首家拥有CAR-T细胞/CAR-NK细胞技术服务平台的公司,博生吉通过开展国际一流水平的细胞治疗新技术研发,已经成功构建了第二代、第三代和第四代CAR-T系统;3)这将推动博生吉肿瘤细胞免疫治疗系列产品快速推向临床市场,并助力安科生物进军精准医疗,布局细胞治疗领域。2、今年7月参股法医鉴定龙头中德美联25%股权,布局基因检测领域。中德美联建立了完整的法庭科学DNA检测技术平台,拥有全球范围内最全法庭科学产品种类,其中快速免提取检测技术领先,此次合作将拓展公司诊断试剂业务范围,预计中德美联未来三年将保持50%的业绩增速。
围绕生物大健康产业布局,积极探索智慧医疗创新模式。1、去年2月成立鑫华坤公司,与温州医科大学共同研发冻干重组人角质细胞因子-2(KGF-2),目前Ⅲ期临床试验进展顺利,初步预计将于17年上市。2、去年5月收购北京惠民中医儿童医院55%股权,建立儿童生长发育中心,更好地促进生长激素在儿科领域的推广。3、去年12月收购泽平制药,试水药妆,探索生物技术产品在大健康领域的应用。4、今年1月参与合肥智慧城市创新产业项目智慧医疗建设,探索智慧医养社区服务以及构建儿童生长发育平台。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1)公司围绕生物大健康产业布局,以生物药为主轴,以化药和中成药为两翼,构建“一主两翼”协同发展战略,并积极探索智慧医疗创新模式;2)内生增长动力强劲,明星产品生长激素保持高增长,核心产品干扰素增长潜力巨大;3)产品线日益丰富(替诺福韦、KGF-2、HER-2),收购苏豪逸明进军多肽行业,有效整合产业链上游;4)外延并购加快,进军精准医疗,布局细胞治疗(与CAR-T细胞治疗领军企业博生吉战略合作)和基因检测领域(参股法医鉴定龙头中德美联);5)新一轮员工持股计划参与度高,也彰显管理层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考虑增发摊薄股本影响,我们预测公司2015-2016年EPS分别为0.37、0.52元,目标价26元,对应PE50X2016,首次给予公司“强烈推荐”的投资评级。平安证券
海翔药业:“医药和染料”齐头并进 未来业绩可期
公司医药业务随着产品结构优化、合同定制和制剂规模提升以及费用控制,整体毛利率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公司医药业务方面主营业务是化学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主要产品分为4-AA培南系列、克林霉素系列抗生素,定制加工和制剂,以及新型降血压、降血脂系列原料药三大类。其中抗生素类占医药业务收入的70%左右,定制和制剂业务占医药业务收入的15%左右,新型药占医药业务收入的15%左右。川南占医药业务收入的75%左右,其海阔生物发酵项目运行费用是拖累医药业务的根本原因,目前已取得相关认证,将会逐步好转。克林霉素系列作为公司传统的优势产品,始终保持25%左右的速度稳步增长,目前已获得欧盟认证通过(可以生产克林霉素制剂销往欧洲);培南类销售较去年有所好转,今年下半年开始向下游产品延伸。公司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多年的技术水平积累和较低的成本,竞争优势明显。公司一方面高附加值高级中间体和原料药的产量将会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公司和辉瑞、BII等国际大公司合作多年,定制专利药上市需要经过两年的储备,今年开始进入收获期,公司正不断加快国际定制加工业务的发展速度,定制加工和制剂业务的相对占比将会逐步攀升,预计制剂业务明年将会产生收入。公司医药业务正恢复到正常盈利水平,整体毛利率水平稳步提升,显著改善业绩。
染料产品种类及产量加大拓展,未来成长空间巨大。近期,东港染料均价能够维持在10%左右震荡主要是由于公司活性艳蓝KN-R在高端活性染料领域处于龙头地位,对其价格拥有绝对话语权,且下游客户稳定。目前,台州前进一期活性艳蓝KN-R产能8000吨,加中间体产能共1.2万吨左右,已满产;二期活性艳蓝KN-R技改项目及配套中间体升级改造项目(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正逐步试产,预计明年年初二期技改项目完成,产能将会逐步释出。定增年产3.4万吨染料项目主要是发展甲臢型活性蓝、含氟活性蓝等10多种活性蓝色染料以及其他色系活性染料和酸性染料(不含活性艳蓝KN-R及中间体),未来公司将顺应染料产业升级的大趋势,由单一蒽醌系列活性蓝色染料产品向甲臢型活性蓝、含氟活性蓝等10多种活性蓝色染料以及其他色系活性染料和酸性染料产品延伸,有助于提升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有利于扩大公司在高端染料细分领域的竞争优势,提升市场份额。
公司通过新产品扩展和产能扩张,有望实现长期快速增长。基于审慎性原则,暂不考虑增发因素,我们预计公司2015-2017年EPS至0.86、1.08和1.36元,维持“买入”评级。国海证券
嘉事堂:PBM已见雏形 器械配送驱动业绩高增长
随着各地医保控费压力的凸显及政府对发展商业医保的鼓励, 我们认为PBM将是医药商业未来3-5年的核心发展方向。近两年, 公司通过为大型医疗集团提供GPO服务,已具备较强议价能力及高性价比药品渠道。今年8月,公司又携手中国人寿与蚌埠、鄂州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医保服务合作协议,与政府共同搭建医疗采购平台,降低整体药费,并通过收取配送费用实现盈利,PBM业务已见雏形。
器械配送驱动业绩高增长。
我们估计公司器械及高值耗材业务收入今年有望达到40亿(去年16亿元)。公司已经建立起覆盖27个省份800多家三级医院的高值耗材销售网络,并开始增加骨科、大外科耗材配送业务,未来空间广阔,或将成为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估值:我们维持公司2015-2017年0.74/1.04/1.35元的EPS预测,基于瑞银VCAM工具(WACC=7.7%)现金流贴现得出目标价67.6元。公司当前股价对应15/16年PE 45/32倍,低于50倍的历史平均PE,维持“买入”评级。瑞银证券
金螳螂:多点发力主业稳健增长 员工持股共度风雨
多点发力共促公装订单增长,降价提升中标率空间大。公司多途径促进订单增长:实际控制人事件对公司影响逐步消除后,参与政府类项目招投标有望带来新增业务量;积极布局一带一路市场,依托香港建立澳门、俄罗斯、迪拜境外装饰平台,并与俄罗斯高端地产开发商莲花广场集团战略合作,HBA协同效应亦进一步显现,未来有望不断斩获海外订单;尝试产业基金模式,以金融服务争取战略合作伙伴和订单,保障资金回收。此外,公司亦将在公装采购去中介化,减少经销商环节,并与家装采购协同,从而降低采购价格,未来调控工程报价、提高中标率的空间极大。未来两年盈利有望持续稳健增长。
家装业务自建平台信心充足。目前市场对家装预期已几乎降至零,但公司主动选择与e站分手是认为自设平台能够更好把控,提供及时资金和设计施工资源支持,发挥强大执行力。公司信心远高于目前市场信心,未来随着逐步取得进度将重获市场预期。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15/2016/2017年EPS分别为1.08/1.22/1.40元(未考虑增发摊薄),考虑到公司公装主业稳健增长及隐含家装看涨空间,给予16.2元目标价(2015年15倍PE),买入-A评级。安信证券
黄河旋风:华丽转型 八千亿智能市场潜在龙头
汽车、家电、家居、纺织服装以及3C电子将成为中国智造变革的第一轮先锋,我们测算截止至2020年,五大行业累计智能制造资本开支将超过8000亿元。基于上述行业智能化特征及改造需求,我们预判数据集成能力将决定市场卡位,投资回收周期将影响竞争格局。
明匠智能之“不患”:先发优势——汽车家电布局龙头,3C+家居渐次展开。明匠智能已经准确卡位数据集成能力,形成三项协同实力:数据协同、软硬件协同、智慧工厂与工艺路线协同。公司目前在汽车、家电领域已经取得龙头订单,未来将向3C、家居等行业进行积极拓展。我们类比ERP行业的竞争格局演化,认为明匠有望凭借先发优势和市场布局,逐步挤出海外供应商,成为市场龙头。
明匠智能之“患”:三重对冲不影响成长方向,期待三维战略落地。市场对公司的担心主要集中在三方面:长期净利率下滑,先发优势弱化,高速成长考验管理水平。我们认为公司三重战略将对冲上述风险,成长方向不变。第一重:短期卡位五大行业,中长期布局大数据分析后市场;第二重,布局五大区域,积极开拓全国智造服务市场;第三重,管理水平有待考察,但目前员工激励相对到位。
未来资本运作可期,技术密集企业扩张有望伴随员工激励计划。公司此次定增4.2亿元,3000万元用于明匠智能补充流动资金。但随着明匠订单规模扩大以及解决方案类大订单增加,资金需求将进一步扩大,二级市场将成为公司补充资金需求的重要渠道。此外,随着员工数量增加,核心技术人员有望通过资本市场进行激励。
盈利预测和投资策略:八千亿市场规模,智能制造先发优势,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我们预计2015-2017年公司EPS为0.39元、0.57元和0.73元,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0%、47%和29%。2016年P/E25倍。我们看好公司未来三年的智慧工厂订单释放,以及公司先发优势多重卡位下有望跻身行业龙头。申万宏源
碧水源:定增入股漳州发展 再度演绎武控模式
事件:9月14日晚,公司公告拟以5.59元/股认购漳州发展非公开发行的3577.82万股股份,占漳州发展非公开发行后股份总数的3.37%,认购总价款为2亿元。同时,双方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参股后公司将与漳州发展成立一家合资公司,专业从事水务与环保产业的技术与工程服务,漳州发展承诺系统内的环保工程与技术服务业务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由合资公司承担,公司承诺授权合资公司免费使用其现有和新开发的技术,并全面支持合资企业在闽南地区的发展。
再度演绎武控模式,开拓福建水务市场:漳州发展为漳州市第一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业务范围主要涵盖水务、汽贸及房地产等板块,凭借公司的技术研发优势和漳州发展的市场资源优势,双方将实现强强联合和产业链协同,共同开拓闽南地区水务环保业务。此次与漳州发展的合作是武汉控股成功合作模式(定增入股地方水务公司并成立合资公司,开拓当地市场)的再一次演绎,有利于公司全面介入福建水务市场,实现技术推广和产品输出,扩大全国范围内的业务拓展和影响力。
重申推荐逻辑:1)持续的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构筑强大竞争优势:公司在膜技术领域持续寻求突破,并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推[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