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参与
萃富网(www.cuiv.com)盘中即时聊股】 【我要发表评论】
【字体:小
大】
■策划:本刊编辑部 ■主持人:《红周刊》张宇
■嘉宾:深圳十倍股研究中心 黄寒笑
嘉宾介绍:黄寒笑,管理学硕士,现任海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执行董事,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十倍股研究中心创始人。十年国内外证券投资,基金管理经验,国内第一批投资境外美国证券市场专业机构投资人,历任华侨城投资控股康佳集团投资经理,晴川资本首席分析师,基金经理助理,长期从事资产管理。
【干货总结】
1,一个完整的股价上涨过程,需要有估值配合,但PB提升最多2倍;
2,外延式并购是十倍股实现的重要途径,尤其是集中度不断提升的产业;
3,内生式成长的公司符合巨大市场+有定价权的竞争力+卓越的管理层三个要素。
《证券市场红周刊》编辑部张宇:十倍股这个话题没想到大伙讨论得这么high,上周我们仅仅聊了十倍股的存在,刚刚是个开始。从这周开始要给投资者朋友们奉献干货了,首先让我们来探索股价上涨的奥秘吧。
十倍股研究中心黄寒笑:我也没有料到十倍股话题会这么火,分享到朋友圈后收到了70多个点赞。言归正传,高成长依靠什么来驱动——估值还是业绩推动?其实你提的这个问题,让我们通过下面一些数据就可以找到答案。
据我们十倍股研究中心统计结果,在沪深两市中,有806只个股从2000年~2013年股价涨幅超过10倍。这些初始PB(市净率)增长超过两倍的公司,占所有十倍股的92.56%(见图1)。这说明一个普遍性现象,即一个完整的股价上涨过程,需要有估值的配合。
张宇:从我们对雪球和新浪投资网友的调查来看,投资朋友们也认为估值对于十倍股的完美实现功不可没,尤其是在A股这样的新兴市场。不过,我也注意到在这个图1中,依靠PB增长5倍来实现十倍股价的公司占比仅为51.74%,所以单纯依靠估值驱动股价纯粹是碰运气的成分大,雷布斯说“只要站在风口,猪也能飞起来”,但事实上,A股投资者很多年一直在等风来,没风的季节,只有靠业绩增长了。
黄寒笑:是啊,我们研究发现,806家十倍股中有75%的公司估值推动的起始时间是在2005年,大部分集中在2005年7月中旬,那刚好是一轮大牛市的起点。而且,我们还发现其中有217家公司短短3年股价就冲上了10倍(见图2),这说明牛市到来的时候,市值小、弹性大的公司,会在很短时间内有一个冲浪式的股价上涨。
“雪球网友@查理芒公:个人认为业绩和估值并不是矛盾的,估值反映了市场的心理面因素,公司只要在二级市场交易就不可能完全不谈心理因素。应该说短期爆发式的十倍股是以一定业绩为支撑,加上估值和不错的大盘表现作为催化剂而形成的,类似戴维斯双击,长期慢牛的十倍股则更多是靠业绩推上去的。”
张宇:说到这里,我想起了曾经看过一个新浪博客文章叫做“冲浪型公司”,总结得很全面,里面提到的腾讯、百度、苏宁云商(行情,问诊)、三一重工(行情,问诊)、苹果都属于这类公司。不过,这些公司除了估值驱动之外,更重要的是净利润和权益报酬率保持了稳定高速增长,因为它们要么是有着极为广阔的行业前景,比如腾讯的即时通讯和游戏;要么是传统行业的颠覆者,比如苹果颠覆了诺基亚。这些都可以为公司继续成长提供空间。
黄寒笑:牛市的极度乐观情绪推动所有的股票上涨。流动性是水,也似蜜,流过的地方总是会吹起一个个泡泡,这种股价上涨我们称之为牛市估值推动,但是这样的上涨通常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我们更喜欢6年时间内上涨了10倍的那212家公司(见图3),这些公司通常是业绩推动型的公司,即使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股市大跌中也能保持坚挺的股价,而且在危机过后,也很快能恢复元气。
张宇:从上面您的图中,明显可以看到医药行业是一株常青树,该行业股价不回调的十倍公司占总体十倍股的比率最多。而房地产板块虽然也是十倍股的摇篮,可是股价不回调的公司占比却比较小。这可能与最近几年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有关,医疗行业,特别是医疗服务行业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景气度持续不减,像迈瑞、三诺、鱼跃这些医疗设备公司都受益于此。
黄寒笑:这就说明了我们需要静下来去思考公司上涨的逻辑,如果看好的逻辑没有变化,那么市场下跌时反倒是一个好的买入机会。比如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巴菲特希望它跌,这样他不仅可以买入更多的股份,而且还驱逐了短线客,毕竟公司的内在价值每年还在以25%的速度增长。当潮水退去时,大多数的公司都被打回原形,只有极少数拥有真金白银的业绩公司才是剩者为王。
张宇:小结一下,高成长并不是一个故事,而是有实实在在的业绩支撑。一般来说,成长不外乎两类因素驱动:其一是权益报酬率(R)的持续提升;其二R在更大资本规模上的复制,要么是依靠留存收益快速滚动发展,要么是通过并购整合实现外延式增长,像新华医疗(行情,问诊)、蓝色光标(行情,问诊)不都是依靠不断地并购扩张来实现业绩的快速增长吗?
黄寒笑:蓝色光标是一个赚差价的公司,它用资本市场的高PE溢价募集而来的钱去低价收购公关行业内的同行,然后再到资本市场变现。换句话说,在证券市场用最高110倍的PE 募资然后在线下花10倍PE买未上市公司(例如SNK),仅仅4年时间,公司营收就从上市前的3.68亿元跃升到2013年的35.84亿,业绩增长近10倍;利润也从4845万跳升到4.39亿,上涨9.15倍。在公司2012年2.36亿的盈利中,一半来自并购。3~4年的时间公司股价从7.49元涨到最高68.79元(前复权),上涨了8倍,以今天(2014/5/4)5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