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参与
萃富网(www.cuiv.com)盘中即时聊股】 【我要发表评论】
【字体:小
大】
长江证券明确指出,可选消费品逐渐走向必需化之后的行业利润率的回落非常明显。在一个消费品逐渐提高渗透率的阶段,其特征是行业较高的销售增速,利润率不断地提升,同时非常典型的,行业的供给格局是混战的,企业数多到夸张。而在渗透率到达瓶颈之后,汽车需求逐渐转移到了更新换代上,这就是1910-1920年的逐渐走向必需化的过程。在这一阶段,企业数大幅减少,行业集中度迅速提升,逐渐从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进入到寡头垄断市场,因此这一阶段的机会不再是行业机会,而是个股机会。
必需消费品:看业绩稳定而非成长性
在2014年市场依然缺乏系统性机会的背景下,防御思维将逐步获得主流机构的认同,一些业绩增长稳定的白马股可能会阶段重演2013年的机构抱团现象,投资者可考虑逐步增加配置。
从比价优势上来看,大众消费板块中的必需消费品的确定性相对更强。新兴消费(信息消费、文化消费)的估值和年内涨幅均不低,在震荡市中并不是较好的避风港,并且因其是成长股的代表,在IPO开闸、新三板推出的背景下,股价受到冲击的概率也比较大。
长江证券指出,除了可选和公共消费品外,诸如白马的医药股以及大众消费品在2014年可能缺少估值修复的空间,但是由业绩增长带来的股价提升仍可期待。因此,相比2013年,在必需消费品行业中的个股筛选,应当更看重业绩的稳定增长,而非中期发展的成长性。
从中药、生物医药以及肉制品、乳制品近三年的PE(TTM)水平来看,不同的必需品中估值与历史平均水平的比较依旧差异较大,其中相对历史均值溢价最大的是生物制药,但是当前中药和肉制品估值溢价的程度并不明显,中药目前基本已经回到2012年底部的30倍水平,而肉制品估值也在30倍左右。
就短期未来三个月而言,必需消费品的估值或仍有一定的下行空间,但这种估值的合理回归给未来全年必需消费品的配置提供了机会。2013年7月份以后,主流的必需品估值都有所回落,而另一些2013年的“高富帅”行业,如计算机软件、传媒等的估值回落从当年的10月才发生。短期来看,在经济下行担忧重新出现之前,传统的必需品可能将面临一定的下调压力。
站在2014年的角度来看,当前中药、肉制品的动态估值水平相对合理,短期向合理增长的回归对于2014年配置必需消费品十分有益。但是相比于2013年消费品行业更注重成长的逻辑,由于经济特别是在下半年下行的压力会明显增强,因此必需品配置更加偏重传统行业以及业绩的稳定性,在合理估值的背景下,业绩稳定性较高的消费品行业将给股价贡献业绩提升带来的企稳甚至绝对水平的盈利。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