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参与
盘中即时聊股】 【我要发表评论】
【字体:小
大】
产能在近年来快速释放,导致工业领域产能过剩矛盾十分突出。虽然国家淘汰落后产能、化解产能过剩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同时部分企业在市场压力的倒逼下主动削减、关停落后产能,但是由于过剩产能长期积累,加之个别地区还在不断形成新的产能,工业品的供求矛盾突出,高库存、低价格加剧了产能过剩问题。产能过剩导致工业品出厂价格持续下滑,企业效益下降。
2014年11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7%,连续33个月负增长。地方政府受保增长和维稳的压力,淘汰过剩产能的积极性普遍不高,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进展缓慢,大量有效资源固化在产能过剩行业。此外,制造业领域民间投资所占比重较高(80%以上),经营手续完备齐全,采用行政手段去产能的工作难度较大。
2.企业投资效率没有明显改善
在产能过剩、市场需求不足、生产成本上升特别是融资难、融资贵等多重压力下,企业经营状况不佳,库存和应收账款增长较快,投资效率没有明显改善。2014年10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增长11.1%,产成品存货增长14.4%,分别比同期主营业务收入增速高3.4个和6.7个百分点。产成品库存以及应收账款的快速增加导致工业企业资金周转速度下降,资金紧张状况更加严重,投资效率难以有效改善。
3.财政金融风险开始暴露
地方政府性债务进入偿债高峰期,部分地区债务违约风险增大。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为10.9万亿元,其中2014-2016年累计应偿还债务比重达到50.53%。一些地方政府偿债安排主要依赖土地出让收入和借新还旧,但随着土地出让收入增长减速和借新还旧成本加大,回旋余地越来越小。为了规避监管,近年来各地新成立了一些类平台化公司,它们并没有被纳入监管名单,形成了监管空白地带。
受宏观经济下行、企业经营困难、企业间互保融资等因素影响,2014年以来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持续增加,增速有所加快。截至2014年9月底,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7669亿元,比年初增加1748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16%,比年初上升0.16个百分点。随着大量产能过剩企业和“僵尸企业”风险逐渐暴露,银行不良贷款状况将会进一步恶化。债券市场违约风险有所暴露,刚性兑付预期已被打破。这些风险隐患如果处置不当、集中爆发,可能引发区域性或系统性金融风险,大幅提高无风险利率水平。
4.房地产市场周期性调整下行
2014年以来,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增速均大幅度下行,商品房去库存周期位于历史较高水平,房地产市场供过于求的基本局面已经形成。1-11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商品房销售额增速分别为-8.2%和-7.8%,据此推算出商品房平均价格同比仅增长0.44%。受此带动,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也较2013年同期降低7.6个百分点。央行第三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居民对房价走势的预期有所走弱,仅有19.2%的居民预期房价将上涨,低于此前两个季度的21.2%和28.3%。
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投资健康运行
2015年,应以完善投资政策、优化投资主体结构和提高投资效益为出发点,通过用好政府投资,落实推广PPP模式,防范房地产开发投资骤降,用好积极的财税优惠政策,保障固定资产投资健康运行。
1.用好政府投资
调整优化政府投资结构,将政府投资集中用于市场机制难于发挥作用的重要领域和突出薄弱环节,重点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三农”建设、重大基础设施、社会管理和社会事业、“老少边穷”地区发展、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以及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等领域,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惠民生、调结构的关键作用。
2.落实推广PPP模式
进一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放宽市场准入,创新融资机制,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
一是鼓励社会资本以特许经营、参股控股等多种形式参与项目建设和运营,建立健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机制,合理选择BT、BOT和股权投资等合作模式。
二是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对于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的项目,政府投资要给予优先支持,并根据项目的不同情况,通过投资补助、基金注资、担保补贴、贷款贴息等方式引导和扶持。
三是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作用,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长期稳定、相对低成本的资金支持。
四是完善价格形成机制,确保项目合理盈利水平,增强吸引社会资本的能力,并根据成本变化和社会承受能力等适时进行调整。
3.防范房地产开发投资骤降
一是落实好央行“认贷不认房”新政,完善房地产信贷政策,优先满足居民家庭购买首套自住和改善型住房贷款需求。
二是适度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放宽贷款条件,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作用。
三是支持政府、民间投资收储存量商品住房,作为租赁房源向市场租赁或向保障对象配租。
四是在房地产风险较大的地区,适当降低和减免住房交易的契税、营业税等相关税费。
五是尽快落实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对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等的金融支持力度。
六是鼓励和引导房地产企业转型发展,调整开发类型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商业、工业、旅游 、养老等产业地产。
4。用好积极的财税优惠政策
一是支持企业进行创新投资。推广并落实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改革、非上市中小企业通过股份转让代办系统进行股权融资、扩大税前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范围、股权和分红激励、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等六项政策。
二是继续推进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