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公告
公司坐落在合肥市新站区瑶海工业园,专业从事新型锂离子电池及其材料的研发、生产和经营,拥有核心技术知识产权,主要产品为磷酸铁锂材料、电芯、动力电池组、BMS系统及储能型电池组。公司目前与中科院、中科大、合工大、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等一大批高等学府、科研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电池材料、电芯设计工艺、电池成组技术和电池管理系统等领域开展研究工作,已累计申请专利533项,授权专利255项,专利成果覆盖到正极材料的制备、电池的制备技术、电池的原辅材料设计、电池的成组技术、电池的筛选技术、电池的PACK技术、电池管理系统等电池制备到应用的全过程。 从当前大环境看,对外碳排放承诺,对内的能源安全及环保问题亟待解决,利好新能源产业发展。下半年国务院会议多次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地方政府贯彻力度加强,充电桩政策不断发布催化行业需求高成长。在国家政策方针的指引下,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高速发展,特别是在新能源电池领域,已实现技术飞跃式发展与市场扩张。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政府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的紧迫任务,已成为新的国家名片。 动力电池属于汽车产业链,动力电池质量对整车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整车厂商对电池质量高度重视,新进入者需经历长达1-2年的认证周期,行业进入壁垒高。同时,近期各地政府纷纷对新能源汽车构筑全方位政策支持体系,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提升对新能源汽车消费需求,带动产销量高速增长,大幅提升动力电池需求。2014年国轩高科动力电池出货量位居独立动力电池供应商之首,且拥有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核心技术,在电芯、电池管理系统、循环次数等方面均处于行业领先。预计2015-2018年将会是动力电池企业决定其未来行业格局的重要节点。公司所处动力电池行业属于高技术壁垒行业,景气度有望长期维持。 Tesla Powerwall的推出,开创锂电在储能商业化领域应用的新篇章。考虑到电池梯次利用问题,同时结合目前储能领域市场前景,公司已在储能电池领域进行技术储备,与阳光电源合作开发"基于退役电池的10兆瓦级储能电站"已在公司内部进行应用,未来将适时推向市场。储能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战略新兴产业,随着电池产业化进程加快带来度电成本的下降,以及相关扶持政策的出台,公司向商用化储能领域的拓展值得期待。 公司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在与苏州金龙、江淮汽车、安凯客车、南京金龙、上海申沃等主流整车厂长期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的同时,与厦门金龙、中通客车、厦门金旅和扬州亚星等主机厂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同时与北汽集团、东风汽车、上汽集团及长安汽车等展开全方位合作,共同开发的产品已实现批量生产。公司与星源材质签署合作协议,在合肥成立合资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建立锂电池隔膜生产线,公司占股35%。协议的签订将为公司锂离子电池隔膜与线供货提供保障,提升自身核心材料供给能力,提高效能,陈低成本。另外公司自建5万吨正极材料新产线,加上之前增加的生产线,今年年底总产能戒提升至7.5亿Ah,规模化生产陈低了单位电池能量制造成本,未来毛利率将逐步提高。未来动力电池扩产后,其下游优质客户为其奠定良好销量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