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参与
萃富网(www.cuiv.com)盘中即时聊股】 【我要发表评论】
【字体:小
大】
已经步入了工业化后期,而中西部地区大多处于工业化中期,增长空间更广大;二是中西部地区相对于东部地区的人均GDP仍然较低,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三是东北的塌陷式增长源于其单一且传统的产业结构,面临巨大的产能过剩以及经济转型压力。正是由于中西部地区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仍具有广阔的增长空间及后发优势,预计中西部地区在“十三五”期间仍将继续领跑四大板块。而东北地区的塌陷增长已受到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预计在振兴东北战略的扶持以及过剩产能逐步出清过程中也将逐步走出低谷。
“十三五”区域发展展望
1、横向比较看各地区“十三五”发展空间
我们主要通过与国际先发国家或地区的横向比较来判断各地区在“十三五”期间的经济增长区间。我们结合各区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其合适的参照系,并主要基于收敛理论判断其所处的发展阶段。
我们把中国31个省(区)按照其各自特点划分为5类。首先是对于北京、上海和天津这三个直辖市而言,其典型特征是城市经济与一般经济体的发展路径存在本质区别。特别是对于北京和上海而言,其发展定位于全球城市,与我国香港和新加坡的发展路径存在重合。我国香港和新加坡也曾经历过一段较长时期的快速增长,因为它们集聚了大量优质的资源,具有丰厚的规模经济和人力资本优势。从我国香港经验来看,就人均收入与美国的比较来看,目前北京、上海和天津大约相当于香港1987年的情况。如果按照香港经验往后推五年的话,大致可以判断出北京、上海和天津在“十三五”的增长中枢约为6.41%。但天津“十三五”增速会是一个明显例外,会显著高于6.41%的水平。一是作为国家级新区的滨海新区依然会享有国家资源的倾斜和管理上的更大自主权,二是京津冀战略的推动也会为天津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理我们也可以用新加坡作为北京、上海和天津的参照系。从相对收入来看,三地目前约相当于新加坡1995年的水平,在“十三五”的增长中枢大约为6.46%,当然天津的增速也会高于该水平。
对于中国的其他省份而言,事实上它们在面积以及人口方面已经相当于一个国际上的中小型经济体。对于东部和中西部具有一定收入基础的地区,我们可以选择韩国和我国台湾作为其参照系,它们都曾经历过高速的经济增长,并且也有潜力迈入高收入阶段。根据人均收入水平我们又可以将这一类地区划分为高、中、低三类收入组,对于东部较发达的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等地而言,其收入中枢与美国的比值大约相当于韩国1995年的水平,同样的方法可以推算出其在“十三五”的增长中枢约为6.87%;按照我国台湾的经验,这些地区大约相当于台湾1992年的水平,推算其“十三五”的增长中枢约为6.67%。
对于次高收入的地区如湖北、新疆、陕西、重庆等,其收入中枢与美国的比值大约相当于韩国1987年的水平,可以推算出其在“十三五”的增长中枢大约为8.37%;若以我国台湾为参照,则相对收入相当于台湾1986年的水平,推算其“十三五”的增长中枢约为8.4%。对于收入较低的地区如青海、四川、江西等地,其相对收入约相当于韩国1984年或是我国台湾1977年的水平,推算其“十三五”的增长中枢分别约为8.64%和8.74%。
还有一些地区如甘肃、云南、贵州和西藏,它们的人均收入属于国内最低水平,尚处在较落后的发展阶段,缩小和发达地区差距将主要依靠人口向外转移和发展特色产业。这些地区迈向高收入阶段的压力比较大,可以参考后发的工业化经济体中较落后地区的发展经验,如泰国和马来西亚。上述四个地区的收入中枢与美国的比值大约相当于泰国1990年或是马来西亚1987年的水平,按照泰国的经验它们在“十三五”期间的增长中枢约为8.65%,若参照马来西亚经验的话,它们在“十三五”期间的增长中枢约为9.23%。总体来说,这些地区尽管收入很低,但后发优势明显,“十三五”期间的增长潜力巨大。
2、从国际经验看各地区产业结构的演变
一般来说,一国(地区)的产业结构与其收入水平密切相关。大的方面来讲,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产业结构将呈现出一、二、三产业渐次演进的规律,同时在第三产业内部细分产业的演进规律也要遵循人均收入的变化。我们可以按照人均收入的标准为各地区找到合适的参照系,通过分析其产业结构演进规律为各地区“十三五”期间的产业结构演进提供线索。
对于北京、上海和天津这三个直辖市而言,它们具有典型的城市经济特征,并且其发展目标也应定位于全球城市。在这方面北京和上海已纷纷提出要对标纽约、伦敦和东京等全球顶尖城市,并制定了相应的全球城市的发展战略。因此,这三个城市的发展模式可以借鉴伦敦的产业结构演进规律。
从伦敦的发展经验来看,21世纪初伦敦的产业结构应作为北京、上海和天津中短期的发展目标。可以看到,伦敦21世纪初占比最高的行业大多属于服务业,如金融和保险业、专业和科技服务、信息和通信、批发和零售贸易及机动车辆维修、房地产业,其中又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因此,上述三个城市在“十三五”期间也应将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主要发展的产业类型。从发展趋势来看,伦敦在几年内增长最快的产业是金融和保险业,接下来分别是卫生和社会福利业、专业和科技服务业以及教育业,而同期制造业以及房地产业的占比都有了明显下降。这种产业比重的此消彼长符合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也为未来一段时期三大城市的产业结构演变提供了线索。事实上北京和上海的发展战略已经体现了这种结构演进的规律,譬如两地均为中国的金融中心,金融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又比如两地将建立科技创新中心作为未来一段时期的战略重心,同时将制造业向其他地区转移。
对于除上述三城市外的其他省区而言,可以借鉴韩国产业结构演进的经验。按照人均收入对这些地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