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参与
萃富网(www.cuiv.com)盘中即时聊股】 【我要发表评论】
【字体:小
大】
015年销售过亿元。”普世华康董事长王弢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潜在的市场前景以及技术的独特性使得普世华康获得多家投资机构的注资,截至目前,公司获得了苏州官方、通用创投、经纬(中国)等投资机构超过亿元的投资。
在市场需求方面,上述两家公司的判断基本一致,“癌症高危、癌症疑似以及癌症术后的人群存在需求。”
数据不足、价格偏高:早筛商业化阻力仍存
事实上,在国家卫计委公布肿瘤基因测序临床试点单位之前,普世华康和博奥生物的产品已经推向市场,但将近一年的商业化路途并不轻松。
市场推广的最大阻碍来自临床数据的不足,这一点不难理解,临床数据需要在医疗机构中积累,而在国家卫计委公布临床应用试点之前,医疗机构并不具有合法积累数据的身份。
临床数据不足使得产品难以大规模进入医院渠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获悉,北京和睦家医院曾拒绝了某癌症早筛项目,理由是公司没有提供足够的临床数据,以证明这一基因筛查项目的精确性。
约翰霍普金森大学研究人员威尔克斯库认为,血液检测的意义在于“极其准确”,如果检测出你的血液中出现肿瘤DNA,则说明你目前已经患有癌症。斯坦福大学外科肿瘤研究所所长斯特芬妮·杰夫睿的看法与此类似。
为了佐证液体活检的准确性和漏检率,普世华康与平安保险公司签订了承保协议,“如果检测出某位消费者携带肿瘤DNA,那么他可以去医院进行确诊,以验证我们的准确性;如果没有检测出肿瘤DNA,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却查出自己患有癌症,平安保险会理赔15万-20万,附带每天180元的住院补贴。”王弢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
事实上,争取到保险公司对产品的承保出于无奈之举,因为国内的医院暂时难以帮助企业完成临床数据的积累。
由于医院渠道阻碍,目前,普世华康和博奥生物癌症早筛项目的主要渠道集中于体检中心、健康管理中心、企业集团等。
不过,随着国家卫计委对肿瘤测序临床试点的放开,数据积累的瓶颈有望打破。按照国家卫计委公布的第一批临床试点名单,北京、天津、上海、湖南、浙江、广东的20家医院或医学检验所可以实现临床数据积累。
制约癌症早筛市场的第二个因素是价格。
21世纪经济报道从普世华康和博奥生物了解到,两家公司的肿瘤早筛价格在数千元到2万元之间,并且尚未纳入医保报销。这一价格决定了癌症早期筛查主要面对中高端、对健康较为关注的人群。
价格较高的原因是仪器和试剂费用。据悉,国内目前尚无法生产基因测序仪,只能向国外公司购买,价格在500万美元左右;而试剂的研发制造成本也居高不下,与其他医疗器械和药品相比,试剂的成本占据较大份额。
此外,基因测序结果的解读需要高层次的生物工程人才,人力成本也不低。
肿瘤愈后监控:一个可能被忽略的刚需市场
“与肿瘤早筛相比,肿瘤愈后监控似乎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北京知因科技董事长陆凤林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国家卫计委放开临床试点后,愈后监控或许会是个更大的市场。”北京知因科技公司是一家从事肿瘤基因测序及检测仪器的代理公司。
21世纪经济报道发现,普世华康和博奥生物更加重视早筛产品的推广,而愈后监控产品的宣传力度远没有早筛产品大。
事实上,在欧美国家,分子层面的肿瘤愈后监控产品早于肿瘤早期筛查。
据悉,美国的Personal Genome Diagnostics、Boreal Genonics和Guardant Health三家公司可提供液体活检服务,但是仅面对癌症中晚期患者。对于这些患者而言,血液检测可揭示治疗是否有效,如果无效则尝试其他的治疗方法。
出于医学及商业上的考虑,Guardant公司只针对癌症晚期患者,虽然其掌握的技术可以进行癌症早期筛查。
约翰霍普金森教授福格斯坦曾撰文称,对于一个癌症患者,他不介意花费5000美元做基因检测,而对于一个健康人,可能不愿意每年花费1000美金做体检。
普世华康肿瘤愈后监控产品可通过对血液或者肿瘤组织的检测,评估病患的复发危险程度。其实,这是一个比早期筛查需求更加“刚性”的领域,其价格也普遍低于早期筛查。
但获取癌症病源的途径以医院为主,而医院的接纳程度限制了这一刚性市场在中国的扩展。
“在国家卫计委放行临床试点之前,医院不具有临床应用的合法身份,”陆凤林说,“此外,医生似乎也不愿意找出一种方法来验证自己治疗的效果。”
癌症精准治疗:停留于研究阶段
3月26日,科技部召开了中国首届精准医疗战略专家会议,计划在2030年前总计投入600亿元支持资金,这一政策与肿瘤基因测序具有高度关联。
“最近精准医疗比较热,与基因组学的技术进步有很大关系,在肿瘤领域,基因测序可以帮助患者选择化疗药物,每个人的基因表达不同,用药也不同。”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肖新如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精准医疗最主要的作用是提高治疗效率、减少副作用、减少经济负担。”
肖新如提及的化疗药物选择产品称为化疗用药指导,目前这一基因检测已成为肿瘤治疗过程中的必检项目,市场较为成熟,价格在数百到千元之间。
但这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基因治疗,后者是指外源正常基因导入靶细胞,纠正或补偿因基因缺陷和异常引起的疾病,以达到治疗目的。
基因治疗在美股的上市标的包括BLUE、QURE、CLDN、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