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参与
盘中即时聊股】 【我要发表评论】
【字体:小
大】
24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友阿股份 (002277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等。
★机构高位接盘万达院线 (002739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
刚刚打开持续涨停板的次新股万达院线迎来了两家机构专用席位的强力买入。据深交所公开交易信息,11日在买入该股的前五大席位中,前两家均为机构专用席位,买入金额分别达到5601.86万元和4787.50万元;而卖出前五大席位则均为营业部。
点评:随着通缩预期进一步强烈,娱乐传媒行业内的股票近期重新受到市场关注。万达院线是一家自主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影院的电影院线公司,在电影传媒行业中处于非常核心的位置,具备积极的利润增长预期。机构席位大举买入该股,很可能是基于公司发展前景在进行中线布局。
★上海机电 (600835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携手日本纳博生产机器人配件
上海机电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电气液压气动有限公司将与日本纳博特斯克株式会社,合资设立纳博特斯克(中国)精密机器有限公司,从事生产机器人精密减速机。
点评:日本纳博的精密减速机产品是一种专为工业机器人定制的本体核心部件。20多年来,日本纳博精密减速机全球市场占有率稳居60%,持续保持世界第一。此次合作符合上海机电高端智能化的战略发展方向。
【重要新闻点评】
监管层酝酿改革 "强制分红"政策松动
“上市公司投资者回报的本质是属于上市公司的自治行为。”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副主任赵立新12日在“上市公司投资者保护论坛”表示,现金分红是投资者回报的重要渠道,但也不是唯一的渠道。
上述论坛传递出的信息显示,监管层对上市公司回报的政策要求正在发生变化。可以预期,证监会未来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要求将有所放松,上市公司自主决策的空间将加大。
简评:多年来,A股市场一直被认为是零和游戏,赌博市场,其关键原因就是上市公司分红意识薄弱。几年前,证监会开始为上市公司再融资设门槛,一个重要的参考条件就是分红比例。至今,证监会开始对上市公司分红酝酿新一轮改革,而此次改革的看点无疑是之前的融资需求分红向强制性分红转型。很明显,证监会此举将有利于A股市场健康发展,能培养投资者选择优质公司长线投资的习惯。
央行单周放水创1年新高 通缩风险提升宽松预期
经济增长放缓,通缩压力加大,央行继续放松货币袋子为市场注入流动性。12日,央行在公开市场单日投放1600亿元,本周实现净投放2050亿元,创下逾1年的新高。
12日,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800亿元14天和800亿元21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分别持稳于4.10%和4.40%。1600亿的单日资金投放量创下了1月22日本轮逆回购重启后的新高,至此,公开市场连续第四周实现净投放。鉴于当周公开市场共有350亿元逆回购到期,没有正回购和央票资金到期,经测算,央行最终实现资金净投放2050亿元,创2014年1月以来单周净投放量的新高。
简评:银监会收紧伞形形态,证监会严控两融,央行则定向放水。很明显,监管层的意图是向实体经济注入流动性,同时要严防资金通过各种渠道变相流入股市。而在1月宏观经济数据极度疲软的情况下,央行未来有望继续通过各种手段向实体经济注入流动性,以确保中央高层调整经济结构的震荡期,实体经济不会出现硬着陆。
国企改革顶层方案或两会后出台 将撬动24万亿市值
记者日前从权威人士处获悉,国企改革的顶层方案经过数轮讨论和修改,有望在两会后出台,国企改革混改门槛将进一步放宽,竞争性领域所有制资本参与的股权比例限制也将进一步放宽。
值得注意的是,在央企之外的国企改革另一个重镇,31省份在召开地方两会时都勾勒出了2015年地方国资改革的蓝图,包括“混合所有制改革”、“兼并重组”、“分类改革”、“整体上市”、“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等内容,或将撬动24万亿市值。
简评:2014年下半年,两市炒得最热的一个主线就是央企和国企改革,此前六大央企试点改革掀起了一轮轮的炒作风潮。之后,上海国资改革也成为接棒央企改革的地方国资领军人物。按照此前市场预期,国企改革顶层方案将在春节左右出台,此次最新消息显示方案将推迟到两会后,给市场预留出了更多的炒作空间,相关个股有望反复活跃。
【主力动向曝光】
郑眼看盘:资金因素好转 认购期权略强
本周四A股上涨,沪综指涨0.50%至3173.4点,深证综指涨0.75%至1544.8点。银行等权重股表现一般,中国联通因不实传言而暴涨,“两桶油”则稍有表现。小市值个股多数上涨,但涨幅相对有限。
期权方面,昨认购期权表现稍好,认沽期权则继续杀跌,暗示市场看多者仍居多。期指方面,收盘后15分钟期指表现颇弱,暗示部分多头尾市了结仓位。对于期指多头的尾市离场,投资者可能无需过度解读,因这里面很可能有些技术性因素——当面临长假时,持期指空单可保护现货股票仓位,可如果持有多单,这方面功能就会稍差些。可能也有些人会建多单来预防节后踏空,但这应该不是主流。
资金方面忧虑渐少,料将对股市构成支撑。除大量新股资金即将解禁外,央行周四进行1600亿元逆回购,期限横跨春节假期。另外,周三晚间有消息称,央行宣布在全国推广金融分支机构常设借贷便利(SLF)。此外还有北京银行获准了定向降准。
虽然资金因素正在好转,但其入场兴趣还是未知数。如果投资者回避长假风险的意愿较高,那么纵然资金较多,可能也难以大幅推升股指。妨碍资金入场意愿的因素当与经济恶化相关,亦与美元及人民币汇率因素相关。
在经济方面,最近公布的我国制造业PMI,进出口、物价等数据全线疲弱,这在以往比较罕见,显然将影响上市公司业绩前景,特别是权重股,因其大部分是工业类企业。即使是金融股,亦与工业及房地产息息相关。既然权重股很有可能受到经济影响,那么机构投资者购股意愿就可能降低。
在汇率方面,一边是美联储加息概率上升,一边是我们的进出口疲弱,在双重夹击下人民币压力可想而知,这也是央行在降息、降准方面显得犹豫的部分原因。机构投资者肯定会担心未来人民币出现稍大贬幅,故操作上或有所保留。
不过机构谨慎的操作倾向极可能在不久的将来稍转乐观,因笔者很怀疑央行在权衡利害后最终可能倒向“更激进式宽松”。因为经济热度与汇率实为互为依托的关系,如顾忌着中美利差而一味地克制降息、降准,那么工业、外贸等活力极可能进一步丧失,然后自然就迎来更弱的经济指标,届时人民币仍会承压,说不定还会更重。
许多时候货币政策是难以十全十美的,许多政策天然具有“两面不讨好”特征,而且可能还具有“当断不断,必受其害”特征。
操作方面,笔者仍建议持股过节。品种方面,建议本周之内仍优先布局小票,比如中小板、次新股。至于大票,因笔者弄不清年末部分融资盘平仓的压力会有多大,故暂时相对谨慎。
投资者如偏爱大票,那么应尽量等到想走的融资盘抛售后再动手,即尽可能晚些动手,这么干当然也得承受万一提前上涨的损失。很显然,越是临近节前最后交易日收盘时分,这种抛压就释放得越干净。(每日经济新闻)
QFII连续37个月新开A股账户 逾八成QFII看涨A股
进入2015年,QFII开立A股账户的步伐依然没有放缓。中国结算2月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QFII新开立了15个A股账户,其中,沪市7个,深市8个。这也是QFII连续第37个月有新开A股账户。至此,QFII新开立的A股账户总数达到了839个。
与QFII积极开户不同,社保基金依然按兵不动,没有新开A股账户。这一状态已经延续了半年之久。此前最后一次社保基金开立A股账户是2014年7月份,当时,其新开了31个账户。
在QFII不断开立A股账户的同时,获批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中国证监会2月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证监会新批了3家机构的QFII资格,至此,QFII总数达到了277家。
上月新批的三家QFII分别是宾夕法尼亚大学校董会、广发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和麦盛资产管理(亚洲)有限公司,获批时间分别是1月5日、1月7日和1月22日。
与此同时,来自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月30日,QFII投资额度审批累计达679.75亿美元。
市场人士表示,QFII连续三年多时间一直都有新开账户,一个重要原因是境外投资者对A股市场一直都有信心。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调查报告《2015基金市场发展与政策展望》显示,有85.2%的QFII机构看涨上证综指,55.6%的QFII机构认为涨幅将超过10%,3.7%的QFII机构认为涨幅将超过20%,另有14.8%的QFII机构认为无法判断。
与此同时,来自中国结算的统计月报显示,RQFII上月新开了29个A股账户,其中,沪市15个,深市14个。
而中国证监会上月则批准了10家机构的RQFII资格。RQFII总数达到了128家。上月新获批的10家分别是瑞银韩亚资产运用株式会社、CSAM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东亚联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忠利投资亚洲有限公司、新加坡政府投资有限公司、纽伯格曼新加坡、TRUSTON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大信资产运用株式会社、三星资产运用株式会社、韩国投资信托运用株式会社。
此外,从其他机构的开户情况看,1月份企业年金新开了64个,保险新来了39个,信托新开了1329个。(.证.券.日.报 .朱.宝.琛)
运营商合并传言致股价齐涨停 电信联通齐声否认
昨日上午,一则中国电信将与中国联通合并、中国移动将与广电网络合并的消息在网上流传。
受此影响,中国电信旗下号百控股率先封涨停。随后,中国联通、广电网络和湖北广电在午后强势冲击涨停,同时在午后开盘飙升至涨停的还有电信旗下的天威视讯。
瞬间,通信行业分析师和媒体记者都被这则消息弄得莫名其妙。
经记者追溯,合并传闻是《移动信息》杂志官方微博爆料。该微博称,信息产业严重产能过剩是此次电信行业重组的主要原因。
该微博还表示,此前知情人士称,四川移动和四川广电网络已经变相合并。成都的广电网络营业厅基本改成了“爱家”营业厅,实际就是移动营业厅,主营移动业务,广电业务已经很少。
2月12日12时42分,记者收到华创证券TMT首席分析师马军发来的一条消息: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要合并的传闻,我们多方证实,并无官方研究与政策建议。下午,运营商纷纷对这则消息予以否认。
中国移动新闻发言人表示,公司没有接到相关通知,对此没有消息可以披露。
中国电信办公厅人士称对此事不知情,中国联通综合部人士则表示,“闻所未闻,不予评论”。
另外,对于成都的广电网络营业厅基本改成了“爱家”营业厅,中国移动集团相关人士表示,这只是移动与广电在业务层面的正常合作,各地都有,并不涉及合并。
媒体也与工信部主管司确认,该消息不实,目前没有电信体制改革的计划。那么,这则合并传闻是如何传出并影响到相关公司股价的?
据通信观察家项立刚称,这个消息最初出自某运营商基层员工,他并无消息来源。然后又被《移动信息》转发。项立刚认为,电信业改革的基本思路是要保持竞争,三个运营商是保证竞争同时又减少重复建设的基本结构,短时间不会变。
电信分析师付亮也指出,目前并不是重组的恰当时机。但资本市场的消息真真假假,确实让人难以分辨。此前,南北车合并之前官方也曾出来“辟谣”。
不过,无论合并消息是真是假,股价是已经货真价实地飙上去了。有分析师在朋友圈自言自语道:有时候真怀疑谣言制造者为资本市场人。
另有分析人士指出,电信行业合并的这一则传闻导致股价异动,不仅仅是个案。在A股市场,编造谣言拉抬股价甚至已经成为了一种盈利模式。
那么,联通和电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