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寻找"上证全流通指数"的运行轨迹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3/22 7:06:07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上证指数的历史最高点是2245点,这是大家都能看到的。但这个点数是在股权分置条件下形成的,属硬币的正面。硬币的反面是什么我们并不能看到。那就是:如果没有股权分置,如果中国股市一开始就是个全流通市场,那么迄今的最高点应是多少点?

  2245点=1577点

  要准确算回历史高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最大的挑战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非流通股的平均转让价无法准确获得。因为它既没有一个集中交易的场所,其价格也不具备连续性,所以无法对历史上的每一个点数,都根据“非全流通股数×每股转让价+流通股数×每股成交价”的公式来一一折算。二是虽然我们提出了非全流通条件下公司总价值的体现公式,但这只是一个理论公式,理论的测算总是会和实际走势有出入。在实践中,加号两边的乘积是否还需作一点修正,我们并不知道。

  第一个挑战较好解决。2001年,伴随牛市的最后疯狂,全国法人股交易转手异常地兴旺活跃,并涌现了一批专做法人股买卖的投资公司和投资咨询公司,形成了一个“准市场”,留下了大量的原始交易记录。从这些交易记录分析,其时法人股平均转让价约为A股流通价的1/4,或净资产的1.5倍,均价接近4元。第二个挑战虽然会对复原后全流通指数的具体点位有影响,但在没有更好的办法之前,以理论公式来折算一下,总比没有任何处理要更接近“本质的真实”。

  如此来观察2245点这枚硬币的反面,就有了如下2个结果。

  1、2001年上证指数2245点时,沪深股市总市值为54023.79亿元。其中A股流通市值17507.34亿元,流通股数1226.14亿股,加权平均价14.28元。A股非流通股2529.12亿股,其平均转让价按流通股价的1/4计算,为3.57元;按净资产的1.5倍计算,约4元。另有1568.92亿元的B股市值。以此计算,2245点时,沪深股市的实际总价值为:

  2529.12×4+17507.34+1568.92=29192.74(亿元)

  把它和2245点时的总市值比:

  29192.74÷54023.79=0.5404

  以这样的比例计算当天的全流通指数为:

  2245×0.5404=1213(点)

  换言之,如果中国股市一开始就是一个全流通市场,那么理论上,迄今的历史最高点就是1213点。

  2、由于中国股市是从非全流通过渡到全流通市场的,而且过渡中存在一个补偿问题,且平均补偿幅度约30%。因此,如果说1213点代表无补偿条件下的全流通指数,那么,考虑到补偿因素,就需给1213点以30%的升水。其道理好比在全流通交易下,突然某一日宣布:大股东愿拿出30%的股票无偿奉送给所有中小股东一样。这样,与2245点对应的全流通指数就应该是:1213×1.3=1577点。这个点数构成了2245点这枚硬币的反面。

新的波动框架与规则正在形成

  1、年度指数的高低落差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中国股市一直以高投机而备受诟病。反映在上证指数年度高低落差上是:平均每年落差552点,最大年份的落差在700点以上,最小年份也达300多点 。

  但这一高投机现象本质上是由股权分置造成的。经全流通折算后,上证指数年波动值便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其中年均波动值从552点降低到331点;最大的落差从700多点下降到400多点;最小落差从300多点下降到近200点,均下降40%。而且7年牛市的最大升幅从原来的573.27%,下降到264.2%。年均复合上升幅度从31.31%,下降到20.28%。而以同样的7年计,美国股市从1993年的3219点涨到2000年的11908点,其年均复合上升幅度为20.54%。与此相比,中国股市的年均上升幅度还低了0.26个百分点,毫无过度投机可言。

  另外,围绕上证全流通指数在不同市况下的年波动值分析可以发现,其中:“大年”的高低落差在407点到438点之间,平均425点;中等年景的高低落差在310点到363点之间,平均336点;“小年”的高低落差在189点到226点之间,平均211点。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