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八点激辩 近期投资者该如何操作?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5/20 6:24:25  文章录入:萃富投资  责任编辑:萃富

 5月15日,沪指摸至2645.26点。半年时间,大盘上涨超过1000点。在火爆的行情中,私募的整体收益远远跑赢了公募。但近段时间,随着大盘突破2600点,私募人士普遍进行了减仓操作。2600点上的区域,是否就是一个中期顶部?私募人士对中国经济复苏的前景如何看待?记者16日连线四大顶尖私募人士,与他们就此进行了一番特别对话。
 

  辩论嘉宾

  赵公明/深圳私募大鳄;迈克·吴/上海鑫狮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裁;王庆华/云南国际信托中国龙团队首席策略师;张晶/北京书尚汇盈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

  激辩一:IPO会否重启及其影响?

  "重启IPO可能在下半年,心理影响大"

  记者:创业板征求意见稿日前出台,修改后的《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将于6月14日起实施,新股发行重启的时间越来越近。您预计IPO正式重启会在什么时间?重启前后,会对大盘产生多大的影响?

  王庆华: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是融资,我认为重启IPO是必然的,下半年的可能性比较大。IPO重启可以增加投资者的选择,但会对投资者心理造成影响。

  张晶:目前股市点位、资金量都适合发新股,下月的大小非解禁量为157亿股,相对偏少,所以很有可能下月就会重启IPO。至于重启后的影响,相信政府已经考虑到各方面的可能,会从扶持股市的角度来安排。IPO重启和创业板的推出可能给市场带来新的机会。

  赵公明:要重启IPO,必须改革原有的配售和申购制度,同时要制定更合理的新股定价机制。IPO重启只是时间问题,重启短期对市场投资信心的影响不会太大,但市场存量资金供求会受一些影响。

  迈克·吴:IPO要重启应在资金面继续宽裕的情况下进行。我认为将在10月前启动新股发行。如果银行股和能源股能够坚守,投资者就不会恐慌。

  激辩二:指标股疯狂是否预示见顶?

  "阶段性回调难免,2600点非今年最高点"

  记者:近期"二八"现象重现,这是见顶的信号吗?2600点会是今年的顶部吗?

  王庆华:从估值来看,目前银行类股市盈率普遍较低,这是因为银行加速放贷的结果,未来可能有资产质量恶化的风险。非银行类市盈率普遍在30倍、40倍,其市场热度并不亚于2007年。流动性过剩的市场会因流动性的减少而降温。

  张晶:近期虽然指数到达新高,但上涨家数不如下跌家数多,使得指数部分失真。从反弹行情开始到现在,市场已经积蓄了较多获利盘,这周成交量逐步减少,显示市场对进一步向上存在分歧。如果上到2700点我们肯定会大幅减仓。

  赵公明:当金融地产两大核心蓝筹板块集体放量拉升一个周期后,指数出现阶段性回落调整也是在所难免,但我并不认为2600点就是今年的最高点。

  迈克·吴:最近A股盈利和成长性最稳定的50个股票盘整的态势非常明确,我认为中小型股肯定要开始中短期盘整。这并不意味这些股票会大跌,但30%的修正是需要的。

  激辩三:新牛市行情是否已经来临?

  "目前不具备牛市基础,反弹行情或近尾声"

  记者:最近有一些观点说,牛市来了,今年大盘会上3000点,甚至会到4000点。您怎么看本次反弹行情,是否认同新牛市论?

  王庆华:这次反弹是基于流动性过剩和对经济复苏的预上的。流动性是阶段性的,有过剩就会有收缩的时候;经济方面,虽然投资者显得比较乐观,但从目前全球经济特别是国内经济来看,还不具备牛市的基础。此次大级别反弹行情或近尾声。

  张晶:市场不缺资金,缺的是信心。现在很多方面让投资者担心,新牛市恐怕还要再等等。

  赵公明:全球经济和国内经济逐步回暖的迹象已经初步显现,在国家各种振兴方案的共同作用下,上市公司整体业绩有望恢复和提高,也将支撑股市整体价值中枢的逐步上移。

  迈克·吴:机构投资者须在每个大波动中判断市场的走势来获得超越指数的回报率。所以我们永远操作成长性最佳的股票,而这些股票是不能用是否进入牛市的思路来对待的。

  激辩四:中国经济是否支持行情延续?

  "经济复苏还较疲软,存在反复波动可能"

  记者:本周国家统计局公布了4月份宏观经济数据,您对中国经济的走向怎么看?这个数据是否支持行情进一步延续?

  王庆华:4月份数据有喜有忧。投资尤其是政府投资快速增长,但出口、财政收入、用电量等指标依然令人担忧。这些数据显示经济复苏还比较疲软,还存在反复波动的可能。

  张晶:积极的财政政策已经见效,预计二季度的投资增长可能会进一步加速至35%左右。这给相关行业带来很多机遇,但是4月的外贸顺差显著回落,国际需求仍在下降。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结构调整,能给市场带来希望的就是内需扩大。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