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体,可以方便为居民提供健康管理、双向转诊、慢病长处方等一系列分级诊疗服务。”
而在上市公司层面,以卫宁软件、万达信息、运盛医疗为首的公司已率先转型布局医疗信息化业务以及探索远程医疗服务。其中,卫宁软件凭借其在医院信息化领域的优势积累,拟依托就医云、健康云、药品福利和保险风控云、云医院“四朵云”构建医疗信息化生态圈。值得一提的是,“云医院”就是卫宁践行国家分级诊疗的重要布局。卫宁软件副总裁谢维此前向记者表示:“卫宁目前正在浙江建设一个“云医院”的B+B2C的互联网医疗项目,公司将与邵逸夫三甲医院和地方卫生局及一些小医院等医疗机构合作共建一个互联网医疗生态平台,最终将在该平台上形成三医联动、远程医疗进而推进分级诊疗。”
此外,万达信息亦称得上A股互联网医疗的先行者。从2012年控股全程健康试水家庭健康信息化管理,到今年初募资35亿元发力健康云、医药云、保险云和医疗云等四大互联网医疗项目,万达信息在上海地区的互联网医疗业务拓展已日趋成熟。11月5日,由万达信息和上海市卫计委共同推出的“上海健康管理云平台”正式亮相,该平台将加快公司互联网+健康服务业务落地。而公司近日在互动易平台透露,接下来可能会参与上海市即将发布的互联网+行动方案相关项目。
细分领域百花齐放
互联网+健康服务的产业不仅是医药医疗服务商转型升级的盛宴,也为互联网企业、软件技术研发等TMT行业公司带来“狂欢”,目前产业细分市场仍是一片蓝海
工信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刘多接受采访指出,互联网最容易渗透的领域是信息不透明和中间成本高的领域,医疗产业正属于这样的领域。刘多进一步明确“互联网+健康服务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一是传统医疗向个性化医疗转变,推动分级诊疗;二是为患者提供更多信息,让就医更方便;三是推进信息共享;四是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
简言之,在分级诊疗为远程医疗打开商机的同时,在线预约挂号、医药电商、医疗信息化建设、个性化健康管理以及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将迎来政策红利和产业化浪潮。
在刘多看来,用“互联网+”带动健康服务业最重要的是“让信息多跑腿,让百姓少排队”。而在线预约挂号和医药电商正是从改善就医体验、优化购药方式来缓解就医服务所存在的痛点,其中蕴藏的产业化机会不言而喻,自然也很容易受到产业资本的追捧。
记者采访了解到,微医集团是较早提供“导诊-挂号”服务的公司,这也是廖杰远探索互联网医疗的第一个阶段,即通过医院窗口外移,优化就医流程。“通过医院前置服务器、医生APP、患者APP形成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就医流程优化体系,微医的服务使医院关掉一多半的窗口,80%的窗口和服务转移到手机上,恐怕目前在医院微医需要排长队的地方就是电梯口了。”廖杰远笑言。据悉,在过去的一年微医给中国老百姓提供了1.6亿人次的服务,目前微医一天的挂号接近20万。
回看资本市场,上市公司已通过合作、参股、合资、自建等多种投资方式快速布局互联网+健康服务产业。记者本次调研发现,区别于微医集团早期布局“导诊+挂号”服务,上市公司直接涉足“导诊-挂号”服务的并不多见。目前只有银江股份在重庆投建的“智慧健康”项目中直接涉足有智慧健康公众云平台、居民健康档案、预约挂号、慢病监控等相关业务。
不过,普遍掌握医药资源的药企似乎更倾向于从医药电商业务切入互联网+健康服务产业。记者此前走访的上海、北京、深圳及湖南等地医药企业了解到,传统医药工业和商业企业“触网”主要有三种打法:入驻第三方电子交易平台、自建垂直式平台开展B2C线上售药业务、以O2O模式盘活下资源发展医药电商。在这些“互联网+”模式中,九州通、康美药业等“先行者”走得较远,不仅网上卖药,而且还用互联网模式解决包括个人健康管理、就医流程和购药方式等传统医疗消费的系列问题。而后来者不得不以“快”取胜,仁和集团于今年2月启动“M2F+B2B+O2O”全产业链互联网转型战略,联合上游260家药企直供药品,面向线下32万家实体药店采购供应,通过移动终端平台叮当快药打开C端,以“28分钟送药上门”的服务在半年内快速覆盖全国26个城市近600家药店。今年公司首战“双十一”,即获得1167万元销售额,也进一步验证了医药电商O2O模式日趋成熟并盈利可期。
此外,个性化的健康管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