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健康中国升至国家战略 七股赚得盆满钵满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11/20 18:30:52  文章录入:萃富投资  责任编辑:萃富

搭建国家级的平台,以“1+6”构建国家人口健康数据中心,同时连接公共卫生、监督、食品风险评估、新农合还有人口数据、中医药分平台,形成国家平台;四是通过信息技术推动医联体大医院和基层很好的连通,双向转诊,实现分级诊疗目标。

  “预计到今年年底,国家平台将实现和十个省级平台的连通,44家国家卫生计生委属管医院的连通与国家平台的连接;2017年所有的省级平台和国家平台互联互通,初步搭建起人口健康服务的体系;到2020年能够构建起整个人口健康服务体系,最终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信息共享、上下联动、三医协同管理,为居民健康提供更好服务的人口健康服务信息体系。”卫计委规划与信息司司长候岩表示。

  据记者最新获悉,我国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规划有望在今年底率先出台,而《健康中国建设规划(2016-2020年)》时间表预计排至明年两会前。

  “升级”分级诊疗模式

  在分级诊疗政策推动和产业需求的趋势下,远程医疗蕴藏的商机将被快速放大,前期布局远程医疗并试图探索分级诊疗商业模式的公司有望进入产业发展“快车道”

  从“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和健康中国建设规划来看,“互联网+”已成为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技术手段。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健康中国建设也为互联网医疗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并加速推动新兴的互联网医疗产业走向成熟。历经两年的模式创新、商业试错、资本逐鹿,互联网医疗产业终于有望步入黄金时代,国家关于分级诊疗政策的推进将快速放大互联网医疗产业中远程医疗的商机。

  今年9月,在卫计委全面启动健康中国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的同时,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以强基层为重点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其中重点强调提升远程医疗服务能力,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和医疗服务整体效率,鼓励二、三级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会诊、远程病理诊断、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图诊断、远程培训等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有效模式。

  记者最新调研采访了解到,美国每千人拥有医生2.32,在中国是每千人拥有医生2.06。我国医院一天门诊量平均在1-2万,在国际上著名的大医院每天的接诊量是我国的1/10甚至更少。在英国90%的首诊由全科医生完成,在美国80%的首诊由家庭医生完成,然而首诊在我国基层的比例很低。三级医疗机构总数占了8%,但是承载门诊量高达46%。老百姓看病难的核心问题是医疗资源的应用极度不平衡,国家卫计委已意识到医疗资源配置不平衡,把分级诊疗作为优化资源一个重要的举措。

  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我国目前分级诊疗推行困难,双向转诊(尤其向下转诊)在时间上面临医院动力不足、机构协调难和患者意愿低等问题。因此,远程医疗就成为快速实现分级诊疗的技术保障,以互联网技术有效降低医疗机构之间的会诊成本。同时远程医疗模式发展对推动分级诊疗,实现双向转诊起到关键作用。通过远程医疗将患者引流到基层医疗机构,不仅方便了患者就医,改善就医体验,同时可以缓解上级医院小病大治,解放过去被占用的优秀医疗资源,提升整体运营效率,还可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设施的使用率和盈利。

  互联网医疗中国会副理事长王晶告诉记者,“通过发展发展远程医疗服务模式,可以解决当前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实现中的痛点,从而引导医疗机构之间分工协调机制的完善,推动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设,发展远程医疗已成为必然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在分级诊疗政策推动和产业需求的趋势下,远程医疗蕴藏的商机将被快速放大。前期布局远程医疗并试图探索分级诊疗商业模式的公司有望进入产业发展“快车道”。

  记者日前采访了解到,微医集团(原“挂号网”)已成为国家推行互联网分级诊疗的样板之一。微医集团董事长兼CEO廖杰远接受采访表示,“微医正在搭建一个连接专家、医助、医生和患者的移动医疗服务平台,试图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有丰富经验的医疗人才下沉;提升基层医生专业经验,提升老百姓对基层医生满意度的‘双下沉、两提升’目标。”廖杰远进一步透露,目前微医集团累计服务量超过5亿人次,聚集了20万医生。2016年还将投入3亿美元发展100万基层医生加入微医推进分级诊疗。

  据悉,目前微医集团通过互联网促进分级诊疗的模式已受到各地政府的关注。上海市医改办副主任许速日前在采访中透露,“半年多前上海卫计委就联手微医集团,探索建设了一个涵盖市、区、社区三级医疗机构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以家庭医生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