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机构最新动向揭示 周四挖掘10只黑马股(08.12)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8/14 17:43:17  文章录入:萃富投资  责任编辑:萃富

持“推荐”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财富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员:邹建军 日期:2015-08-12

  事件:公司8月11日公布2015年半年报,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20亿元,同比增长74.90%;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0.96亿元,同比增长102.65%。上半年公司EPS(摊薄)为0.19元,超出预期。

  投资要点

  钕铁硼永磁材料毛利率同比提升5.31个百分点,超出预期。2015年上半年,公司共实现磁性产品收入4.88亿元,同比增长38.40%, 收入增速略低于预期;但磁性产品毛利率上半年达到27.85%,同比提升5.31个百分点、环比提升3.26个百分点,超出预期。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公司一方面把握住风力发电、变频空调等传统优势市场需求增长的良好契机,同时充分利用专利障碍解除的有利条件,加大新兴及海外市场的开拓力度,优化了用户结构和产品结构,导致毛利率水平明显提高。上半年,公司磁性材料业务实现净利润0.81亿元,同比增长近72%,超过我们此前预期的50%。

  新能源汽车业务增长迅猛,持续高增长无忧。上半年公司完成收购上海大郡的81.5321%股权事项,目前公司持有上海大郡88.6750%的股权。自4月10日上海大郡纳入公司的合并报表范围至报告期末,上海大郡实现营业收入1.29亿元元、净利润1632.88万元。而2014年全年,上海大郡的总收入约1.4亿元。可见公司的新能源汽车业务增长迅猛。

  2015年1-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9.89万辆,同比增长3倍,预计全年产量有望突破20万辆。上海大郡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的领先企业,增速有望超越行业平均水平, 全年达成我们预期的4000万净利润应不成问题。长期而言,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国际潮流,根据《中国制造2025》,未来10年,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年均复合增速将达到43%左右。公司的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业务有望迎来10年高速增长时期。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公司2015/2016/201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4.77/23.07/34.00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94/3.08/4.64亿元,对应EPS 分别为0.38/0.61/0.88元。公司磁材业务全年盈利存在超预期的可能,且新能源汽车业务未来成长空间巨大,我们继续给予公司未来6-12个月目标价37.27-43.57元,对应2016年PE 为61-72倍。目前公司股价29.18元,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上游原材料稀土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下游客户需求下滑风险。

   

   林洋电子:二次增发加码分布式,积极布局能源互联网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齐鲁证券有限公司 研究员:曾朵红 日期:2015-08-12

  公司拟二次增发募集28亿元投资300MW分布式与智慧分布式能源管理核心技术研发项目:公司发布增发预案,拟以31.16元/股的底价非公开发行不超过9000万股,募集资金不超过28亿元,其中25.3亿元投资300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2.7亿元投资智慧分布式能源管理核心技术研发项目。本次非公开发行对象为不超过10名符合法律、法规的投资者,包括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保险机构投资者、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以及其他机构投资者、自然人等特定对象;发行对象所认购的本次发行的股份,自发行结束之日起12个月内不得转让。

  首次增发已于2015年5月完成,募集18亿元投资300MW光伏电站:公司首次增发已于2015年5月完成,以35元/股的价格向5家机构共发行5143万股,募集18亿元投资200MW光伏地面电站与100MW分布式光伏项目。作为国内最大的分布式光伏运营商,公司将依托强大的融资和渠道优势,深耕重点地区分布式光伏项目,适度扩大分布式光伏电站开发地区,实现分布式光伏电站在用电侧的战略布局;积极响应国家广义分布式等大分布政策,利用荒山、荒地、滩涂、鱼塘等资源,拓展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形式与规模,实现分布式光伏发电业务跨越式发展;坚定推进光伏扶贫工作,结合公司前期充沛的项目储备,在重点地区,以广义分布式为依托,进行分布式光伏扶贫综合开发,打造忠实终端客户群体。二次增发继续加码分布式光伏,是公司前期项目资源储备的进一步释放,也有利于公司实现“成为东部最大的分布式光伏电站运营商”的发展目标。

  搭建能源互联网平台,融合智能、节能、新能源三大业务板块:本次募投项目中智慧分布式能源管理核心技术研发项目是对包括智慧分布式能源管理云平台、智慧能效管理云平台和微电网系统平台等能源互联网核心技术进行研发,实现电力行业的信息化改造;项目的成功实施将有利于能源互联网从概念向应用的转换,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能源互联网业务的开展,有望将公司智能、节能、新能源三大业务板块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其中,智能电网电能计量及用电信息管理系统是实现能源互联网中能源信息双向流动的基础设施,是公司开发需求侧管理系统的基础节点;在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将激发工业和商业用能企业的需求侧管理和节能改造需求,节能服务是满足上述需求的有效途径;分布式光伏发电作为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是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微电网系统的核心。能源互联网融合了先进的信息技术、分布式能源管理及能效管理技术和微电网系统,可以将零散的分布式能源集中起来,提高系统对清洁能源的消纳能力和利用效率。本次募投项目的建设和相关系统平台的搭建将帮助公司整合现有的技术优势,实现各业务链条间的互补协调及契合式发展,公司有望成为能源互联网从发电侧到用电侧全面布局的稀缺标的。

  投资建议:在不考虑增发摊薄股本的情况下,我们预计公司2015-2017年的EPS分别为1.49元、1.91元和2.43元,对应PE分别为24.1倍、18.8倍和14.8倍,维持公司“买入”的投资评级,目标价45元,对应于2015年30倍PE。

  风险提示:政策不达预期;分布式项目推进不达预期;电表需求不达预期;能源互联网布局不达预期;融资不达预期。

   

   人福医药:收购优质原料药企业,静待海外制剂和医疗服务业务爆发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齐鲁证券有限公司 研究员:谢刚 日期:2015-08-12

  事件:人福医药2015年8月12日发布半年报:1、实现营业收入447,538.0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5.0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994.6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1.08%。2、公司拟以人民币45000万元收购宜昌三峡制药有限公司75%的股权。3、美国普克业绩快速增长,1-6月专利皮肤病药Epiceram实现销售收入886.18万美元,OTC药品实现销售收入578.78万美元。

  点评:人福医药业绩平顺增长。201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47,538.0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5.0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994.6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1.08%。从绝对值上这是较快的增速,同时也看到原有的几个重要医药工业企业的利润增长缓慢,提供利润增长的主要为合营的天风证券和医药商业。我们认为这有医药行业宏观调整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人福医药自身的营销调整导致的,我们认为医药工业企业增速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将会有逐步的改观。

  收购优质原料药企业宜昌三峡制药有限公司。公司拟分别以人民币31,452万元和人民币13,548万元收购三药实业和宁波宜和持有的宜昌三峡制药有限公司52.42%和22.58%的股权,收购完成后共计持有75%股权。至2014年12月31日,三峡制药净资产34,438.20万元,营业务收入41,188.60万元,净利润4,225.97万元。相对于6亿的估值,为1.74PB,1.46PS,14.2PE,体现了人福在并购上的丰富经验。宜昌三峡制药主要产品有硫酸新霉素、缬氨酸、异亮氨酸、醋酸赖氨酸、亮氨酸等,产品产量和销量在行业细分市场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并具有较高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其中硫酸新霉素原料占全球70%。

  近年来,动物饲料、健康食品、膳食补充剂、医药产品、人工甜味剂和化妆品等市场对氨基酸系列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三峡制药的发展前景良好。本次控股三峡制药,增强了公司对原料药的把控,能够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尤其是在海外制剂业务上形成协同。

  现有海外业务取得显著进展。2015年上半年,美国普克持续加强营销力度,2015年皮肤病专利药Epiceram第一季度实现销售收入320万美元,增长201.89%。1-6月实现销售收入886.18万美元再创新高,同时OTC药品实现销售收入578.78万美元,已经超过去年全年收入1148.82万美元;人福非洲药厂已完成设备调试工作,并获得马里药品生产许可证;宜昌人福口服制剂出口车间通过了美国权威质量体系验证机构Beckloff的审计,准备投入正式运营;葛店人福原料药非那雄胺、黄体酮、环丙孕酮获得欧盟CEP认证。

  人福医药在海外业务上将逐步进入产出期。

  在医疗服务上的外延并购:医药背景、资金优势以及良好的融资能力将帮助人福医药在医疗服务的跑马圈地运动中占据先机。单个医疗服务机构的盈利增长是相对平稳的,在医疗服务行业中获得较快发展需要快速提高托管和收购的医疗机构的数量。在PPP模式下操作,需要拥有较大的自有资金和低成本融资能力。人福医药为天风证券的二股东,在融资方面也有先天的优势,我们判断年内会有多家医院的收购。

  预计2015-17年销售收入为100.13亿、128.17亿和166.62亿;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6.52亿、8.33亿和10.56亿,对应摊薄后EPS为0.51、0.65和0.82元。加上人福医药已经发布员工持股计划公告,计划在二级市场购买3个亿的资产管理产品,这有助于完善治理结构和提振市场对企业的信心,我们给予2015年60x,目标价30.6元。

  风险提示:外延并购进展缓慢。

   

   三泰控股:速递易增速符合预期,业务形态愈发多元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刘雪峰,康健 日期:2015-08-12

  收入稳定增长、速递易收入已具规模

  公司上半年在保持传统业务适度增长的前提下,积极布局社区O2O,实现营业总收入4.2亿,同比增长10%,净利润亏损9201万,同比下滑233%,其中速递易收入9922万(二季度收入水平相比一季度翻倍),毛利率65%。亏损源于速递易仍处于投入期,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大幅提高,分别同比增长120%、48%。我们认为速递易收入的实现和增速水平更值得关注,在全国布点达到一定程度后,业绩有望迎来真正的释放。扩张速度加快、线下优势愈加明显

  整个上半年,公司积极推进速递易建设速度与规模,大力抢占市场份额,并不断产品创新。目前已覆盖79个城市,签约68911网点,完成布放31029点,合作物业数量成功破万。速递易累计使用用户数量近2300万户,Q1新增500万,Q2新增800万;注册快递员近25万人,比年初增加15万人;速递易累计送达包裹超过1.8亿件,单季新增6800万件,日均达到76万件。我们此前判断广告收入占比超过一半,二季度趋势一致,未来的广告价值有更大的挖掘空间。

  打破质疑、迎来更合理的市场环境

  速递易本身的价值点是在于将社区用户粘性培育起来,在平台上通过内容装入等创新形式提高附加值、新增商业模式。而“丰巢的认购股权+菜鸟网络和6家一线物流企业战略合作”,再结合公司以往快递客户积累,基本上实现了对快递行业的大范围对接,行业地位和线下用户流量得到有效巩固,市场此前对与丰巢间竞争关系的担忧也将告一段落。我们去年的深度报告全面的分析过物流企业和第三方企业参与的区别,强调公司属性最为合适,物流企业直接竞争的可能性或成功概率并不高,如今也得到验证。

  业务协同更近一层、多元化合作将趋于常态

  公司极为看重速递易业务的协同性和拓展性,整个上半年都以积极态度开放合作。协同性:金惠家的线下保险代理牌照和线上推广牌照落地,未来与金保盟的协同关系将更为紧密。已与富顿医疗、汇银、宜家、天虹、绿链等签订合作协议。扩展性:速递易APP4月正式上架后,6月末下载量已超60万。APP的存在给除包裹本身收寄功能外的其他服务提供了很好的延展性。硬件上升级速递易终端设备,在成都导入冷链柜、多屏柜等终端设备,构建更丰富应用场景。公司向商户开放速递易API数据平台,对接社区周边各类商业形态,新模式均能快速上线,在成都、深圳已经区域化试点与本地配送超市、洗衣公司合作。预计洗衣和生鲜等服务将有望近期在局部城市陆续落地。我们看好公司强大的执行力和对未来布局的方向,预计15-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