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北斗导航应用再度拓宽 行业迎来黄金时代(附股)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7/1 17:46:37  文章录入:萃富投资  责任编辑:萃富

,成本将下降40%!随着中国北斗技术的不断突破,北斗系统实现了兼容型 SOC 系列导航模组,这使成本下降近40%,最终价格与单 GPS 模组的价格接近,打破了限制北斗市场化推广的价格瓶颈,不仅在军事上获得了垄断地位,为今后在我国民用市场普及奠定了基础。

  成本下降,北斗向GPS发起挑战。在目前信息化、智能化、移动化的产业变革下,下游的产业需求和市场将大幅增长,包括交通、渔业、测绘及车载导航、手机等多个方向。另外,随着北斗在国家支持下抢占国有市场空间份额不断提升,北斗将在众多领域向GPS挑战。目前,国内汽车行业已有200余款车型,共完成50余万台北斗车载导航仪的安装和销售。有专家预计,2020年北斗系统应用将占据国内市场80%、国际市场20%的份额,约3000亿元。

  案例:2014年12月,首批前装北斗导航系统正式运用于江淮和悦系列家用轿车,并正式推向市场。这意味着我国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导航产业,不仅只是在军工等行业领域有所运用,而且能够拓宽领域运用至民用,未来推广空间进一步打开。

  (四)“一带一路”契机,推动“北斗”走出去

  “一带一路”推进,北斗卫星搭上顺风车。“一带一路”是我国输出落后产能,促进国内企业走出去实现大发展的战略,随着基建的投资建设,北斗卫星也处在了推向亚太的风口期。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基本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周边国家,其中已有泰国、老挝、文莱、巴基斯坦等东南亚国家建立了北斗接收站;另一方面,北斗系统正谋求与其他导航系统的兼容性,以提升自身抢占市场份额的能力:5月8日,中俄两国政府签署《中国北斗和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兼容与互操作联合声明》,使未来我国北斗系统竞争能力提升。近日,中国北方工业公司项目发展经理苏晓东在“技术工业——2015”国际论坛上指出,“北斗”和“格洛纳斯”系统的兼容可使中俄在国际卫星导航服务市场上占到30%份额。未来,北斗系统将通过建立服务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等途径,推动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落地,走出去的时点已经到来。

  案例:北斗导航挺进东盟

  2013年,武汉光谷北斗公司与泰国科技部签订北斗卫星应用项目,2014年我国首批海外地基增强系统示范站在泰国正式启用,北斗导航正式挺进东盟市场。该合作项目投资100亿,预计在2016年共建设220个地基示范站,覆盖整个泰国。2014年9月,《泰国北斗/GNSS创新中心意向书》签订。2014年11月,武汉光谷北斗公司与马来西亚就北斗合作事宜达成共识,共建“北斗东盟数据及服务中心”,进一步推动北斗在东盟国家的应用。

  (五)政策热捧不断,“北斗”提速不止

  我国政策对北斗青睐。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中国卫星导航产业创新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产业应用规模和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在“十二五”规划中,北斗卫星导航被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而目前,国家正将一带一路战略与北斗相结合,以求保障“一带一路”通信卫星信号无障碍。同时,今年也是军民融合“十三五”规划的出台年,集合了军民两方面技术的北斗卫星未来发展将实现大跨越。《中国制造2025》提出:发展加快推进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型卫星等空间平台与有效载荷、空天地宽带互联网系统,形成长期持续稳定的空间信息服务能力。

  政策扶持,市场空间不断打开。根据政策规划,未来十年都是北斗卫星系统及相关产业的爆炸式发展期,且政策将延续!随着政策展开,地方将与军工企业展开更多合作。

  案例:今年5月,上海市政府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主要针对军民融合领域进行通信合作(包括北斗产业、高端制造等)。如高端制造领域,兵器工业集团将在上海设立区域汽车安全系统及零部件研发中心,不仅着眼于推进高端汽车零部件、高效燃烧设备等产业为上海相关业务提供服务,同时以上海为源头辐射华东及其他重点区域,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双方实现共赢。

  (六)产业内部活跃,并购合作加速

  军民融合市场打开,并购合作握拳发力。今年是我国军民融合十三五规划的元年,未来将推广至民用多个领域,各企业正通过并购合作,对2020年2400亿市场空间摩拳擦掌。海格通信、振芯科技、合众思壮等企业都采用一系列并购、措施进行布局,市场资源整合走向高潮。

  案例:海格通信收购科立讯约70%股权,后者在DMR等系列产品上均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海格通信此次收购的主要目的是获得科立讯DMR等全系列终端产品,强化海格数字集群业务板块的终端短板,实现自身在产业链覆盖面的扩张,为企业长期发展做铺垫。

  投资逻辑

  (一)产业链各环节占优企业

  从北斗产业链来看,主要分为:基础设施、基础类产品、终端类产品和系统集成及服务。未来产业将实现市场大范围铺开,在产业链各环节具有优势的企业有望率先获得体量优势,占据先机。

  基础设施主要是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等相关系统、地基的建设,这一部分主要由国有企业控制;基础类产品主要包括芯片、模块等,随着我国芯片技术水平提升、成本下降,未来将与GPS进行市场份额争夺战;终端类产品包括便携式、专用导航终端、车载导航终端以及GIS数据采集,部分终端设备技术水平要求高,而另一部分如车载导航系统的后装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系统集成及服务需要企业拥有较为成熟的技术条件及服务方案水平,主要提供调度管理、设计咨询、渔业等众多细分领域。

  产业链各关节具有竞争力上市公司梳理:

  基础设施:中国卫星、航天电器、航天晨光

  基础类产品:振芯科技、航天电子、海格通信、华力创通

  终端类产品:北斗星通、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