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机构最新动向揭示 周五挖掘10只黑马股(04.10)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4/10 17:54:15 文章录入:萃富投资 责任编辑:萃富 | |
|
|
精锻科技:竞争优势显著,增速反转在即,提高目标价至35元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事件:公司发布2015年1季度业绩预告,收入同比增长13.6%-17%,其中出口市场销售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约40%,国内市场收入规模同比提升12%。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3000-3300万元,同比增长2.9%-13.1%。 点评: 1季度业绩平稳恢复。受在建工程转固等因素影响,预计2014年毛利率同比下滑3个百分点至37%。15年1季度收入维持15%左右的平稳增长,预计主要得益于新增产能逐步投放和海外电动差速器订单的逐步落地,同期净利润增速区间为2.9%-13.1%,1季度整体业绩平稳恢复。 2015年公司盈利弹性将集中体现。根据测算,2015年新增折旧/上年折旧的比重与15年收入预测增速基本相当,这意味着:从今年起,折旧因素对公司盈利的影响基本消除,在产品升级背景下,预计15年公司产品毛利率将面临向上拐点。 3大推荐逻辑:竞争优势、全球配套、新增业务。(1)竞争模式到竞争优势:重资产强配套的运营特征,进入壁垒高,进而引致持续较高盈利能力;(2)中国优势配套全球资源,大众DSG国产化进程为收入增长主动力;(3)新增业务贡献主要增量,预计电动差速器项目超预期概率较大。 股价驱动3因素:(1)大众DQ380二期和奥迪项目的订单陆续落地;(2)电动差速器齿轮新增大客户订单;(3)折旧压力持续显著缓解得到财务数据验证。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公司2015-16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91、1.24元,同比增速31.5%、36%,未来两年盈利弹性超越营收弹性,考虑到公司将进入历史少见的盈利增速大幅持续抬升期,我们给予公司2015年PE估值38倍,提高目标价至35元,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大众变速器国产化进度及产能投放进度低于预期;人工短缺压力无法得到有效缓解;生产线认证及批准生产进度低于预期。
永辉超市:“中百模式”再复制,龙头风范尽显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事项:公司4月8日发布董事会决议公告:基于战略合作,同意公司与联华超市的主要股东上海百青投资有限公司签署股权转让框架协议,以3.92港元/股作价受让联华超市不超过21.17%的股份(即237,029,400股),合计9.29亿港元。 评论:“中百模式”再复制,强化规模采购实力。公司此次与上海百青投资(上海百联集团全资子公司)签署协议,受让联华超市21.17%股权,再次复制“中百模式”,通过股权介入方式与国内连锁超市巨头形成合作,有望从两个层面突显积极意义。 1.超市巨头强强联手,规模采购实力大幅提升:作为国内第一家上市的连锁超市企业,联华超市经营历史悠久,规模实力雄厚,截止2014年底门店规模4291家,其中直营门店1618家,加盟门店2673家,销售规模近315亿元。与此相比,公司截止2014年底门店规模338家,销售规模近368亿元。两大超市巨头强强联手,有望大幅提升公司规模化采购实力,若考虑中百集团169亿收入,三家企业合计近千亿的销售规模,有望从采购端获得显著议价优势,毛利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并利用联华超市的优质供应商资源,增强产品竞争实力。 2.介入地方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华东战略布局:从股权介入形式看,相对于公司对中百集团的多次股权增持,此次股权转让方式更加直接,突显出联华超市引入股权合作方的积极性。作为地方国资企业,联华超市隶属于百联集团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上海国资委。在国企改革的浪潮下,作为排头兵的上海地区,已将加快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国企改革重要内容,此次百联集团引入永辉超市(成为第二大股东),可视为集团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信号,在自身经营持续承压的背景下,引入兼具民营机制优势与丰富管理经验的永辉,有助于国有企业机制改善,提升企业经营效率。 与此同时,与上海龙头国企合作,也将为永辉加快区域战略布局提供重要支撑,实现互惠共赢。一方面,联华超市的根基主要分布于华东地区并以上海为核心,此次双方由竞争转为合作,将降低公司进军该区域的市场壁垒,在农改超契机下,门店扩张有望大幅加快;另一方面,联华超市目前以华东地区为核心,已建立涵盖蔬菜、水果、蛋品、水产及猪肉制品5大品类的100个生鲜基地,单品数达215个,依托联华超市在生鲜采购及供应链的强大基础,有望强化公司在华东区域的资源整合实力,进一步巩固生鲜经营优势。 57亿定增资金到位,进入跨越式发展新时期。公司已于近期完成向牛奶有限公司定增项目,共募资近57亿元,锁定期三年,牛奶有限公司持股19.99%,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实际控制人未变)。作为亚洲规模最大的零售企业,牛奶有限公司将为公司在全球采购、经营管理、供应链资源、信息技术等方面提供重要支持,通过双方资源共享及整合提升经营竞争实力。双方前期已在进口商品采购等方面展开初步合作,永辉“全球购”已获得积极反响,未来双方合作范围将进一步拓宽与深入。 随着此次定增正式完成,57亿定增资金到位,公司将从多个方面进入进入跨越式发展新时期:1)门店扩张有望提速,预计将从过去两年50家/年左右提高至60家/年以上;2)积极探索外延并购空间,在相继参股中百集团及联华超市后,公司战略版图进一步扩大,在当前行业持续低迷的阶段下,我们看好公司在外延并购方面的基础与潜力,有望继续做大做强;3)配套环节全面升级,在此次募集资金中,10亿左右将用于信息化升级、中央厨房、供应链以及电商等方面,强化主业整体优势。 风险提示:终端零售环境持续低迷;门店扩张不达预期,费用增长过快;与牛奶国际合作效果显现缓慢。全国战略布局加快,龙头风范尽显,维持买入评级。 我们长期坚定看好公司发展潜力:一方面,在零售环境整体低迷背景下,公司持续逆势扩张,开店节奏加快,市场份额持续提升,仍是行业内少数能保持收入及盈利双位数增长的上市公司,龙头风范尽显;另一方面,公司生鲜模式具备强大竞争优势,随着此次与联华超市合作,上海区域拓展有望加速,也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突出示范效应,中长期来看,全国范围内的农改超将是大势所趋,公司未来将持续获益。 公司是行业内稀缺的具备强大竞争优势和整合能力的企业,随着未来与牛奶国际合作深入以及57亿定增资金到位,借助农改超推进、O2O业务融合以及并购扩张机会,有望进一步扩大全国布局,持续提升市场份额,未来成长性可期。我们预计公司14~16年净利润为8.51/10.89/13.63亿元,同比增长18.1%/28.0%/25.2%,EPS0.26/0.27/0.34元(定增摊薄),维持买入评级。
元力股份:收购元禾切入白炭黑行业,业绩大幅增厚,强烈推荐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中国民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元力股份4月9日复牌,公司将以8787万元受让控股股东卢元健先生持有的元禾化工51%的股权,转让款分5年支付。公司本次受让支付的价格为元禾化工净资产评估数的51%,条件有利于投资者。我们强烈推荐元力股份,主要观点如下: 收购条件优惠,大幅增厚元力股份业绩。本次的收购交易时采用按照账面净资产(评估值)的方式支付现金,而且是分5年支付,这将会导致公司每年向控股股东支付1700多万元的现金,我们估算由此产生的财务费用较低,几乎不影响业绩(假设支付的现金以借款方式获得)。综合来看本次收购的条件十分优惠,有利于投资者。元禾化工是德国赢创工业(Evoik Idustries AG)中国子公司赢创中国在大陆的沉淀法白炭黑的唯一合作伙伴,元禾化工生产硅酸钠,其与赢创中国合资的赢创嘉联(EWS公司)则生产白炭黑(也就是二氧化硅),元禾公司控股EWS公司的40%股权。EWS生产白炭黑所需的硅酸钠100%向元禾化工采购。元禾化工2014年扣非后净利润2423万元,如果将其纳入元力股份的合并报表,则2014年元力股份净利润将达到2031万元,业绩大幅增长!根据我们最新了解到的情况,2015年白炭黑销售情况良好,EWS和元禾的净利润水平好于去年同期,我们预计2015年元禾化工净利润将会达到3500万元。 元力股份主业扩大,热能综合利用降低成本。本次交易成功后,元力股份主业将会变成木质活性炭和白炭黑,白炭黑在绿色轮胎领域有所应用,有巨大的成长空间。从化工技术分析,公司2013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农林剩余物多途径热解气化联产炭材料关键技术开发”技术和自身专利“干燥热能回收利用新方法”以及“热能梯级利用技术”将会使得活性炭与白炭黑的生产过程中热能循环利用结合起来。生产1吨白炭黑(包括硅酸钠)约消耗1吨标煤,每吨木质物理法活性炭联产热能可供8吨白炭黑(包含硅酸钠)生产需要;白炭黑(包含硅酸钠)生产的二次热能还能供给竹木干燥使用。热能的综合利用将大幅降低活性炭、白炭黑的生产成本。 活性炭行业回暖,3月活性炭已经提价一次,判断今年或者明年活性炭行业有望复苏。活性炭行业自2010年以来步入去产能阶段,大多企业因为资金等原因逐步被淘汰,公司业绩也大幅低于上市之初。但我们判断今年或者明年将会是行业的拐点,原因有二:(1)公司产品销量持续增长--从公司2014年年报的销量和库存量可以看出目前公司产品销售良好,维持10%以上的增长;(2)产品价格出现提价--3月木质活性炭价格上调100元/吨,我们认为这是行业底部拐点的一个先行指标。 上调投资评级,强烈推荐。公司如果收购成功,我们预计2015年净利润有望达到4721万元,EPS 0.35元,业绩增长482.21%,上调投资评级从“增持”至“买入”。 风险提示:主业业绩低于预期的风险,股市过热的风险。 &nb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