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四川长虹改革迷雾:人事调整+股权结构成疑点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3/17 17:58:01  文章录入:萃富投资  责任编辑:萃富

;项目收购存在一定损失;如何弥补损失尚未确定。目前,项目还在二次复查中,未有定论。

  对于长虹改革方案中人事部分出现重大争议,高管之间内部矛盾引致政府力量介入一事,刘海中给予了否认。

  除了人事调整外,专家认为,对于长虹而言,体制和机制的改变关键在于股权结构的变化上,“归根结底是要看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进方略及力度大小”。

  早在十多年前,长虹集团便开始了改革尝试,时任董事长倪润峰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透露其“民营化思路”,但改制均告失败。本轮改革被媒体解读为长虹“最后的机会”。

  从四川长虹目前的股东结构看,国资对上市公司具有牢牢的控制权。以2014年三季报为例,长虹集团持有四川长虹23.2%的股权,处于绝对控股地位,第二大股东自然人孟令翠仅持有2.27%的股份。

  长虹集团和股权结构接下来是否会有变化?

  根据2015年1月30日四川长虹有关收购零八一电子集团有限公司100%股权事项获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批复的公告来看,军工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为此增添了不确定性。

  “四川长虹今后要根据竞争性业务和国家战略需求的功能性业务两类,分情况确定引入民营及社会资本的类别和比例,探索适合自身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方略、改革力度和进度。”四川创智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刁军如是表示。

  改革难点:理顺三个关系

  2015年1月31日,四川长虹发布2014年年度业绩预减公告称,因国内家电市场需求下滑,“国家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等刺激政策退出,公司彩电业务国内销售未达预期,导致业绩下滑。

  此前半个月,四川长虹发布调令,彩电老将郭德轩取代叶洪林出任长虹多媒体产业集团董事长,全面负责多媒体产业集团各项工作。原长虹多媒体产业公司总经理徐明则担任多媒体产业集团副总经理,负责内部生产制造和供应商管理等业务。知情人士透露,此次管理层大换血,正是为了应对彩电业务的不景气。长虹集团接下来的改革更显迫切。

  但改革能否解决实际问题,为业绩提升带来较大助力?分析长虹集团的改革难点,洪仕斌认为,能否真正如赵勇所期望的那样,理顺长虹与政府的关系、董事会与经营层的关系、母公司与子公司的关系是最为关键的。“这三个关系能否理顺,关系企业经营是否可以得到优质的组织保障。如果组织结构不科学,不完善,无异于戴着脚镣跳舞,不管交给谁来打理,都难有大的作为。”

  其实,将长虹集团改组为控股公司,目的就是为在资本层面引进多元化战略者铺路,这也意味着,大股东今后将更多地聚焦在资本操作层面。专家认为,从这一点来看,长虹抓住了影响我国国企发展根上的问题。

  但是,这项改革的重点与难点是企业真正实现“去行政化”,完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机制运行。表现在企业的决策权与人事权上,除了事关企业生死的重大决策外,官方不做干预,只对企业提出指导性经营目标;只对企业一把手进行考核,不参与日常管理和决策;集团副总级别以下的任免,一律下放董事会。

  这样的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首先是来自政府层面的阻力。前瞻产业研究院家电行业分析师欧阳新周说:“如何处理与政府的关系,去除行政化约束,这是长虹这样处于充分竞争领域的国有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

  来自企业内部的阻力也不容忽视。“随着这项改革的推进,长虹必然要精简内部结构,解决机构繁冗的弊端。但长虹当下主要机构、层级之间的利益盘根错节,改革阻力非常大。”赵慧智对企业观察报直言。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