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助拓海外 工程机械类公司将实质性洗牌
在“一带一路”战略推进的利好预期下,尽管产能过剩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工程机械行业仍明显加快了转型步伐,部分拥有优势产品并布局新业务的公司有望在2015年行业大洗牌中胜出。
“一带一路”助拓海外
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不少工程机械类公司有望从海外市场中博得增量。以亚太地区为例,有机构测算该区域未来十年间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将达到8万亿美元,潜在空间巨大。
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工程机械出口额达到195亿美元,亚洲为主要出口市场,占比为47%。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拥有海外市场经验的机械类企业有望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上市公司作为机械行业的“领头羊”,不少公司在海外布局方面甚早。以山推股份为例,公司主营建筑工程机械、起重运输机械等产品,已经出口8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创汇居行业首位。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提醒说,并非所有行业内公司在依托“一带一路”战略开拓海外市场方面都能一帆风顺。宇通重工战略投资部相关负责人分析认为,除了政治原因、海外巨头竞争原因之外,不少国家的经济增长有限,完全寄望于海外市场扩展,对于国内工程机械行业来说并不现实。
国泰君安也认可这种观点,其分析师指出,海外需求往往是断点式的,与国内4万亿带动的持续成片成面的需求有很大区别,海外市场并不是工程机械过剩产能的“救世主”,尽管部分优势出口企业如徐工、柳工、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龙头企业的出口订单有望增加,但是大部分小型企业或无缘分享“一带一路”战略红利。
行业基本面难言触底
国外增量需求方面尚存变数,而国内投资增速下滑则是较为确定的事项。国泰君安相关分析师直言,工程机械行业基本面2015年不会见底。
该分析师的理由是,机械行业的国内需求主要来自基建、地产和制造业,而这三方面2015年投资增速继续下行的概率很大:基建投资增速很难维持2014年20%左右的水平;地产投资增速也将呈下行趋势;制造业投资增速下滑趋势也不言自明,且一堆过剩产能待出清。中国工程机械类企业的主要市场都在国内,在三方面投资增速都下滑的情况下,机械行业2015年业绩并不会触底回升。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会长祁俊也基本同意这个观点。其指出,整体来看,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仍大而不强,行业增长放缓,低端产能过剩。自2011年以来,工程机械已进入了超过三年的调整期,受到“三期叠加”效应等多重因素影响,2015年工程机械行业或仍将处于“阵痛期”。
从2014年前三季度数据来看,工程机械行业经营业绩并不理想。厦工股份、中国一重等均出现了较大亏损,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徐工机械等龙头企业虽实现净利润为正,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也出现了大幅下滑。
业内人士指出,工程机械行业正在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局面。一个细节是,以往每年春节之后通常都是工程机械产品的销售旺季,但2014年情况却刚好相反,旺季不旺淡季更淡的不利局面或将延续到2015年。
明年或加速谋出路
全行业的洗牌在2015年仍将继续,业内人士将工程机械行业的未来出路归结为三点:龙头企业借道“一带一路”的春风加速走出来解决过剩产能问题;通过国企改革,待相关激励机制到位后,国企工程机械公司有望通过降本增效体现出业绩向上弹性;一些小公司则应该加速转型,通过与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的嫁接来尽快实现质变。
一些机械类企业在国企改革方面已经有所动作。以安徽合力为例,公司于12月25日因筹划重大事项而公告停牌,国泰君安认为,市场对安徽合力一直有国企改革预期,不排除公司以停牌争取改革时间的可能。“从字面意思理解,停牌应该是与资产在集团和公司间的股权变化有关,可以理解为国企改革的前奏或者一部分。而倘若公司国企改革进展顺利,不排除会对其他存在国企改革预期的公司产生示范效应。”
通过行业嫁接实现转型的公司也不在少数。在传统机械行业与新兴产业的嫁接中,军工、高铁、智能装备是三大亮点。以智能装备为例,安信证券指出,在工业4.0时代,行业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持续提升,内资龙头企业发力集成,未来军事自动化和智能服务机器人是蓝海。
对中国传统工程机械行业而言,无论是由低端向高端的转变,还是化解过剩产能、提高产业集聚和集约水平,都是行业寻求出路的重要方式。随着产业链上下游过剩产能的逐步去化,以及公司个体转型后逐步进入业绩释放期,在降息周期下,相关行业风险有望逐步出清,到时剩下来的龙头企业有望再享行业盛宴。(中国证券网)
中国重工 (601989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结构持续优化,海洋经济前景大好
大额订单爆发式井喷,结构持续优化。对比2012H1和此次在手订单结构,舰船制造与修理改装、舰船装备、海洋经济产业、能源交通装备业务占比结构分别为(18.8%、40.0%)、(22.5%、3.5%)、(6.4%、43.6%)和(52.3%、12.9%),可以看出公司结构持续优化,尤其是海洋工程、公务船等海洋经济业务井喷和舰船制造中的集装箱船订单爆发,凸显公司海工龙头实力。预计“十二五”末公司业务结构占比将改变,其中能源交通、军船、海工业务三占比有望超60%。
紧扣国家大力发展海洋经济脉搏,前景大好。公司作为国内海工实力最强企业,其海洋工程战略包括布局海洋工程、海水利用、海洋环保、海岛开发等,具体涉及各类钻井平台,FPSO及8大类装备,规划十二五末达120亿元,占海洋经济产业规划总收入6%,市场空间仍有极大空间。此外,公司国内客户占比持续加大(5%升至20%),与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等大央企均有合作,实力雄厚。
后续资产注入带来打造更大平台新期待。集团力争在重大资产重组完成后三年内将16家潜在同业竞争情况的企业注入公司。12年3月承诺范围内已有5家注入,其余会按承诺如期完成。随着后续资产注入完成,公司市值向2000亿目标迈进并非难事,公司将转变为上市军工和高端重工装备龙头。
预测与估值。估算公司12年、13年和14年每股收益0.32元、0.35元和0.40元,动态PE14倍、13倍和11倍,维持“增持”评级。(宏源证券 庞琳琳)
科达机电 (600499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绽放清洁能源之花
公司07年起探索清洁煤气化 (000968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节能业务。经过5年技术研发,陆续推出了KJFL10、KJFL20、KJFL40炉种,清洁煤气炉单炉产气量已经由10,000Nm3/h提升到40,000Nm3/h;经过3年商业模式探索,终于决定通过向“大客户销售煤气化炉设备”,替代“设立合资(独资)公司+销售清洁能源”的盈利模式。广西信发铝电4×10kNm3/h清洁粉煤气化项目工程点火成功并运营,标志公司探索多年的清洁煤气业务成功由陶瓷行业拓展到有色金属行业。
2.新型墙砖机械替代粘土砖窑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
《关于印发“十二五”墙体[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