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南北车合并两周内或有定论 五股优势得天独厚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2/16 17:52:09  文章录入:萃富投资  责任编辑:萃富

,问诊)等轨道交通企业形成合力,在海外市场提升竞争力。但此次国资委的想法被原铁道部和发改委否定。

  直到轨道类企业海外市场越走越远,南北车的恶性竞争愈演愈烈,国资委今时再度将合并事项提上日程。这也成为两家企业合并的最根本因素。

  而对于海外市场的竞争环境,南北车人士在与记者聊天时,常挂在嘴边的委屈之词亦是,“他们又故意压价,抢了我们的订单。”

  业内流传最广的一则故事便是,2012年下半年,中国北车在竞标阿根廷城轨车辆时报价239万美元/辆,此时中国南车竞逐,报价127万美元/辆。中国南车的报价远远低于竞标中的中国北车、庞巴迪等报价的50%左右。这令阿根廷政府非常震惊,出现再度压价,要求二轮竞标的报价不高于上一轮最低价。阿根廷一直是中国北车的领地,中国北车报出了更低价,126万美元/辆。而此时中国南车的报价再创新低,121万美元/辆。最终,南车凭借价格优势,获得中标资格。

  “在发展海外市场过程中,两兄弟(企业)互相压价,订单被别人乘机抢走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中铁建负责海外项目的刘峻告诉记者。如2011年土耳其机车项目招标,南车报价200多万美元,北车报价120万美元,后来南车又继续把价格压到更低,当南北车忙着互相压价时,订单最后却被一家韩国公司抢走。

  由于互相压价竞争,两家企业的利润逐渐变薄。“按常规装备业毛利率在10%才算正常。”北车人士透露,由于互相压价,导致的低成本远低于正常规律,大部分业务毛利率不足5%。

  该利润率发展方式,在铁路建设企业中铁人士眼里也极不健康,可持续能力不长。王梦恕认为,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没有从两个集团的高度出发去形成战略帮衬。在国资委鼓励高铁企业出海的背景下,各自都有海外市场的战略规划,损失一块领地、少拿一个订单,负责国际业务的人自然回国没法交代,为了面子只能不顾里子。

  “由于两家企业在海外相互竞争,部分项目反而常被业主操控。”北车人士称。“现在我们感觉棘手的不是招投标,砍价格,毁招标程序,更重要的是在国际上要形成中国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国资委战略规划研究人士称,当中国企业形成一定话语权后,才能在竞争中维护好自己的利益。

  据记者了解,海外市场的竞争虽然表面呈现的是南北车竞争,其实是两家集团下属的多个独立法人的企业在一窝蜂竞争。如南北车下属的地铁、货车企业共达八家左右,高铁企业三家,在海外市场这些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都各自参与招投标竞争。

  接近国资委的人士认为,将这一现状理顺,实现装备企业、轨道交通企业互相衔接抱团出海,才是未来健康的走出去模式。

  另据了解,轨道交通企业中铁建和中铁的重组也在发酵中。

  释放重叠效能

  走出去,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国资委主导下央企发展战略的需要。事实上,在未来的市场中,国资委更希望南北车能抓住机遇,实现更快速的发展。

  结束不久的APEC北京会议上,备受关注的“一带一路”将东南亚、南亚、中亚和西亚诸国囊括在内,并延伸至东欧、东非和北非,这些区域都是轨道交通急需发展的地方,必将释放出巨大的市场空间。

  而国内市场在未来3到5年中同样是发展期,随着四纵四横高铁干线的逐渐完工,辅助线路建设需求得到释放。如武汉到哈尔滨通车后,释放出了哈尔滨到上海、兰州到哈尔滨等等线路的新需求,这些需求在各省际间以几何形式在不断扩大,中铁总人士预测未来每年的基建投资额度仍将维持在高速水平。

  在国内、国际市场都是黄金期的背景下,国资委战略规划研究人士认为,南北车合并后的优势将更适应于未来。

  包括北车人士也承认,如果合并,两家企业内部的产能、技术可以实现相互优化,释放资源开发新领域,技术力量得到综合提升,并促使成本的有效节约。

  目前,两家企业的业务重叠严重,如机车、货车、城轨等等。如目前两家加起来列车的产能达10万辆,而每年列车的实际需求不超过4万辆。又如中国南车有各型号的货车生产线10余条,年生产能力超过3万辆。北车的产能也并不逊色。

  产能的严重重叠和过剩,无疑是两家企业资源浪费的一种体现。在2012年,北车首先研制出了高寒动车组列车,而在今年南车也推出了该车型。“如果可以互相融合,不仅节约了资源,另一半产能通过改造可以开拓别的新市场。”刘峻认为,这样中国铁路装备的优势就会集中。

  而由于大笔投入,近些年两家企业各自在机车领域也都具备了自己的核心技术。如中国南车有CRH380AL(16辆编组)高速动车组,HXD1型电力机车成功牵引3万吨重载列车,自主研制的能率达40%、高于当地欧洲品牌同类产品10个百分点以上的新能源汽车,并已经服务巴西市场……

  中国北车有CRH380CL型高速动车组,时速200公里八轴客运电力机车各系统,CJ-1型、CJ-2型城际动车组以及 30吨轴重重载货运电力机车……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中国南车为了坚持自主创新,支撑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研发支出接近21亿,比上年同期12亿足足提升74%的幅度。而2013年,研发费用支出为36亿,占净资产比例7.86%。中国北车今年上半年的研发支出为11亿,去年同期接近9亿。去年度研发支出28亿,占营业收入的5%,占净资产比例为12.3%。

  这些高额研发费用背后是近千项科技项目,如中国南车上半年的研发项目达813项,去年的研发项目是1500多项。这些研发的项目领域大多为动车组、轨道车辆、机车、货车等等。

  铁路领域人士认为,如果合并,两家企业的技术也可以实现内部共享。

  据了解,目前两家企业牵引控制技术、网络控制、重载技术,都在做重复投入,这导致了大笔资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