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医药股面临基金重仓魔咒考验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7/31 18:09:42  文章录入:萃富投资  责任编辑:萃富

  基金成为医药行业2013年靓丽表现的主要资金推手,且公募一致看好医药行业下半年的表现,目前基金大都重仓医药股,“基金魔咒”是否会再次应验呢?

  本刊记者 宁波/文

  2013年以来‖A股结构化行情明显,公募基金的仓位变动往往成为A股或者某一板块见顶或者见底的反向指标,基金在医药股的配置面临这一考验。

  基金医药股仓位持续走高

  截至7月25日,中信医药指数最高达5760点,距2010年6079点的历史高点只有300点。医药板块2013年以来的涨幅超过23%,跑赢大盘约30个百分点。

  医药股市值的快速增长与高溢价关系密切。截至7月25日,沪市A股、深市A股、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平均市盈率分别为10倍、29倍、33倍和55倍,而医药板块的平均市盈率高达39倍。

  根据Wind数据,无论最近一年、两年、三年还是2008年以来‖在申万23个一级行业中,医药生物的涨幅都在前三,而基金是医药股靓丽表现的重要资金推手。据银河数据统计,自2008年二季度以来‖基金已连续20个季度超配医药股。

  从具体仓位看‖2008年-2012年,基金对医药股的相对标准行业配置比例由2.1%升至5.04%。该指标衡量的是医药股在基金中的仓位与医药股市值占全部A股比例的差值。差值越大,表明基金越来越倾向于配置医药股。

  该数值在2012年创出历史新高,由于证监会更改了相关规则,基金从2013年开始不再公布医药股的持仓数据,但市场普遍认为,进入2013年以后,基金持仓医药股的比例继续走高。

  好买基金网分析师对记者表示,截至7月19日,医药股在基金仓位中的占比为10.28%,较2012年底的9.04%继续走高,再创历史新高。同时,著名医药股投资人西藏德传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姜广策[微博]也指出,“现在私募持仓占比最高的行业是医药板块,公募基金也差不多。”

  基金仓位是股市重要的“反向指标”,即当基金仓位达到88%时,A股往往会大跌;而低于80%,意味着基金可能大幅加仓而导致大涨。那么‖基金高仓位持有医药股,是否会成为医药股的反向指标呢?

  相比于私募的忧虑,公募基金对医药股的热情正高涨。

  公募看好下半年行情

  截至7月中旬,主要投资医药生物行业的6只基金2013年平均收益率超过22%,而同期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在8%左右。在良好的收益驱动下,医药主题基金即将迎来大扩容。据悉,近期至少有6只医药主题基金将发行或等待批复。

  显然,基金看好医药股下半年的行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医药股业绩增长相对确定。2008年-2012年,医药制造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速分别为29.1%、25.3%、29.8%、20.2%和19.8%。对比之前三年,行业2011年和2012年的业绩增速出现显著下滑。与此同时,中信医药指数在2010年11月达到历史高点后,开始了为期两年的调整,指数一度跌去40%,从2012年底才开始重拾升势。

  2013年1-5月,医药制造业利润总额的同比增速为17.5%,兴业证券预计行业全年有望保持20%左右的增长,在宏观经济增速下滑的背景下,仍然具备明显的比较优势。

  “可以用‘相对抢眼’来概括2013年以来医药股的行情,医药行业的业绩整体不算强劲,只是要比很多周期性行业好些、稳些,”某资深投资人士表示。但这并不妨碍基金的看好,以及对医药股大市值时代的憧憬。

  IMS咨询公司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医药市场规模将从全球第三位上升到第二位。但目前市值最大的A股医药公司也就500亿元人民币左右,而近日陷入“贿赂门”事件的GSK市值高达2600亿美元。申银万国[微博]进一步指出,美国医药股的最高市值占比高达27%,日本为11%。若以申万一级行业为口径,目前国内医药生物类股票的市值占比仅为5%左右。

  富国医疗保健行业基金经理戴益强直言,“反映到A股市场,医药行业占A股市值的比例将逐渐超过10%,尽管2013年医药行业跑赢大盘约30个百分点,但医药板块的行情远没有结束,未来医药板块有望维持较高的溢价水平。”

  但上述资深投资人士对记者指出,“公募的普遍乐观情绪值得警惕,历史上,在公募基金高仓位时,私募基金曾多次减仓锁定盈利,导致阶段性行情结束。”

  政策发力 行业存隐忧

  在基金看多的情况下,在医改政策发力的背景下,医药行业基本面正在积聚更多的风险。仍在发酵中的GSK“贿赂门”事件,就令业界担忧外企降价压力是否会波及国内企业。 

  国家发改委2013年7月2日发布的一份声明显示,该机构正在调查多家中外药企的生产成本和定价机制,调查旨在了解情况,同时也是为了及时调整药品价格。其中,成本问题的调查对象涉及27家企业,定价问题的调查对象涉及33家企业,包括多家在中国市场表现活跃的跨国药企,其中就有GSK。

  值得玩味的是,7月22日,GSK发布官方声明,承认中国分公司一些高管卷入贿赂案件,并表示将全力支持中国政府根除腐败的决心和行动,全力支持中国政府的医疗改革,目前正在计划通过降低运营成本来降低药品价格。评论普遍认为,葛兰素史克承诺降价或将带动进口药降价潮。

  GS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