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参与盘中即时聊股】 【我要发表评论】
【字体:小 大】
在业内,张晓东以特立独行的风格著称。简单而直率的话语,明快而锐利的思维,令不熟悉他的人往往一时间难以适应。不过,这并不阻碍他身上闪光点的呈现。
张晓东执掌富兰克林国海弹性市值基金两年有余,就两度入选“金牛基金”。两年之间,历经牛熊,仍然为投资者谋取了124%的正收益(截至4月8日),并通过每份基金累计分红0.91元为基民提前实现了回报。这种骄人的业绩,源自于张晓东那“弹性”十足的投资策略。遵循价值投资原则,却又不墨守成规,张晓东双手轻“弹”,他的投资业绩,令业内瞠目。
经验沉淀出底蕴
从1993年受聘于纽堡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开始,张晓东在证券行业摸爬滚打了16年。2004年10月,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公司的外方股东富兰克林坦伯顿公司选中了张晓东。
富兰克林坦伯顿集团(以下简称富兰克林)在全球赫赫有名。这家有着60年投资管理经验的基金管理公司掌控着近5000亿美元的资产,今年荣膺美国BARRON’S(著名的巴伦周刊)所评选的“king of decade”,即过去10年,公司旗下的“基金家族”综合评分位列所有公司之冠。
张晓东很推崇富兰克林的风险控制体系。“富兰克林的风险控制和投资流程,很值得我们借鉴。它强调投资的过程,讲究‘取之有道’,注重业绩的可持续性。”张晓东说,“尤其是富兰克林在印度的几位优秀的基金经理,他们都有十年以上的出色的投资业绩,给了我较大的启发。”
张晓东告诉记者,在富兰克林,评估一个公司价值的时候,比较重视ROE(净资产收益率)和负债比例这些指标,这与国内较简单地看市盈率不同。“我认同这样的思考方式。”张晓东说,“这样可以看得更全面。”
但这并不意味着全盘接受外方的投资方法,毕竟,国海富兰克林面对的是中国市场。因此,在国海富兰克林的工作中,张晓东开始不断摸索美国式投资方法和国内市场之间的平衡点。通过几年的实践,张晓东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投资方法。除注重选股外,他也通过较灵活的仓位和行业调整来控制风险,提高业绩。
“事实上,只有当一家公司未来数年能持续稳定增长的时候,按照市盈率对公司估值才有意义。周期性强的公司不太适合用市盈率评估。当市价低于公司股票内在价值的时候,我就买入,市价过高的时候我就卖出,这就是我的方法。”张晓东说。
张晓东认为,同样是价值投资,在投资时需要灵活掌握。因为评估一个公司的内在价值时,有多种方法,而每种方法都有其利弊和适用条件。
施展“六脉神剑”
虽然强调实际操作中应变的重要性,但这并不影响张晓东坚持其价值投资理念:即以二流的价格买入一流的公司。二流的价格是指投资时注重安全边际,寻找价值低估的公司;一流的公司是指公司基本面十分优秀的公司,反映在管理团队战略思维和执行力,公司文化和公司治理,行业前景,盈利能力,产品质量和市场份额等方面。
而在投资风格上,张晓东将其归纳为六个方面,而这六个方面被业内形象地称为“六脉神剑”。这六剑分别包括:“不争第一”、“不熟不做”、“偏重优质”、“估值第一”、“长期持有”和“相对集中”。
对于每一剑,张晓东都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在“不争第一”上,张晓东表示,投资是一场马拉松比赛,自己更愿意跑在第二方阵,以便保持体力,最终胜出。“我看重长期稳健的业绩,不愿为一时的业绩排名所累。”。而对于“不熟不做”,张晓东考虑的是投资的首要原则:不赔钱。“股市机会很多,但也有很多风险,总是想着不赔钱,才有可能避免大错。”张晓东说,“比如说,我自认对保险公司的驱动因素和估值了解还不够深刻,因此基本回避。”
而在解释“偏重优质”时,张晓东指出,优质公司都是基本面优秀、经过时间考验的公司。 “好的公司只有在合适的价格时才是好股票”这一观点则成为张晓东选择“估值第一”的理由。张晓东还表示,只要一个公司的估值合理并且继续维持着核心竞争力(即拥有不可轻易被替代的竞争优势),就可以“长期持有”;而在满足必要的风险控制指标下,张晓东会选择“相对集中”的投资组合。
“我的投资理念和风格是经过多年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总结出来的,不会因市场短期的喜好或牛熊市的因素而改变。我在2007和2008年都坚持了上述价值投资的理念和风格。”张晓东说,“投资大师巴菲特先生的投资理念和为人深深地影响了我,我希望通过长期实践价值投资的理念,努力争取良好的业绩,让价值投资的太阳在中国照常升起。”
独特的选股高手
“国海弹性张晓东在投资上表现出相当强的韧性,是仅有的几位牛熊都能大幅跑赢同行的基金经理之一。虽然不善择时,但在过去几次市场环境的显著转折时,在各个市场阶段都能通过选股策略的调整相对战胜市场,体现出在不同的大趋势下选对股票的关键能力。这在普遍以选股为看家本领的诸多基金经理中并不多见。”——这段文字,是德圣基金研究中心对张晓东选股能力的评价。
选股中,张晓东秉持价值投资的理念,但又有自己的运作方法。“我注重基本面的研究,基本不看K线图,也不记得个股的代码,通常也不去记住公司的每股盈利数据。但我清楚了解组合内公司在现行股价下的估值范围。”张晓东说。
张晓东告诉记者,在上市公司调研中,自己侧重了解公司的历史演变、战略定位、管理团队的经验、公司文化及核心竞争力。“我非常注重公司整体的或战略层面的思考,通常会问公司是如何定位和为何如此定位,公司如何作出重大决策及其考虑要素,如何防范重大风险。鉴于我是个外部投资者,我需要建立起对公司作出正确决策的流程和纠错能力的信心。”张晓东说,“而公司未来成长的确定性很重要,这涉及到对公司的行业前景及其竞争壁垒的判断,和我给该公司的估值和长期持有的信心。”
张晓东评价自己是一个典型的自下而上的投资者。可能在看好的行业内由于缺少合适的个股而没有任何配置,或在不太看好的行业内发现合适的个股进行配置。而他对个股的决策大体上决定了行业配置,然后根据行业的相对吸引力再对行业配置进行调整。选择好行业和个股后,仓位也就基本决定了。“同类基金的市场平均仓位对我的仓位决定影响很小。”张晓东说。
张晓东的另一个特点是,对于自己选定的股票,下手时干脆利落,而对于自己不熟悉的公司,则不受市场的诱惑。例如,在国富弹性的重仓股盐湖钾肥连续跌停后,他又通过另一只管理的国富价值(即富兰克林国海深化价值基金)大举买入,秉承了其“用二流价格购买一流公司”的理念,不被市场上的争议所困扰;而面对今年新能源概念股的暴涨,无法理解其估值的张晓东选择了不碰。
“基金经理最好对很多事物保持好奇心,同时又保持思想的独立性。”张晓东对自己的独特作了如此解释。这就是张晓东,个性鲜明,简单明了,弹性十足,又韧性十足。
张晓东 美国多米尼克学院亚太政治经济硕士和上海交通大学应用数学学士。16年证券从业经验,国海富兰克林基金首席基金经理。现任富兰克林国海弹性市值基金与富兰克林国海深化价值基金基金经理。曾任中信资本投资管理公司(香港)董事,美国纽堡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高级投资经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