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参与盘中即时聊股】 【我要发表评论】
【字体:小 大】
之所以称他为最普通的股民,不仅由于他陌巷平民般的娓娓讲述给人的感觉,而且他普通的在给我们来信时,低调的连个名字也没有留下。
这个92年进场的老股民,当我站在2008年的最后一季审望的时候,感觉他成了中国大部分普通股民的代表。
90年代不好意思炒股
他92年就想炒股,可以一直拖到了96年。
主要原因是由于地处小城,所以一直没有机会开户,后来看到长江电力创了新阶段的最低点,感觉可以投资了。
“当时也没想着能赚多少钱,只是觉得长江电力是水电的龙头,毛利率也很高,长期投资肯定应该比银行利息高,就当是存钱了。”想法非常简单。
他说,当时营业部的人不像后来那样热情。
“也不好意思问周边的人。”
原因是“当时我们这里炒股的人比较少,而且觉得都是特别有钱人的专利,像我们这样的人都不好意思声张。”
这次就这样无果而终。
一波三折
因为没有买成股票,但是却一直在留意理财产品,所以他知道了基金,分红型保险,信托等新事物,“觉得买基金比买股票还省劲。”
于是买了些新发的混合型基金,“后来就看到很多人都开始买股票和基金了,而且媒体上也不断有了提示风险的言论,就停了一阵子,后来在12月份又买了些新发的基金,仍是混合型的,一是觉得混合型的风险小,二是知道新基金有建仓期,即使股市调整,也可以减少点风险。自从买过基金以后,对股市关注的更多了。”
这个时间,他已经开了股票帐户,而且有了小小的风险意识,“看到那么多人都投入了股市,而且绝大部分人都能挣钱,感觉肯定不正常,想想看,要是挣钱都这么容易,还会有人去干其它工作吗?”
所以,虽然开了股票帐户,他却一直没敢买。
出手了
“5.30以后,大约是6月4号那天吧,看到大盘跌了不少,觉得风险小了,又买了些基金。”他还算是一个比较谨慎的股民。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