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参与盘中即时聊股】 【我要发表评论】
【字体:小 大】
今年以来的行情一直被不少人称之为牛市。虽然这一路走来,自己是走一步、看一步,一路的小心翼翼,但也倒希望这牛市真成。毕竟作为股市里的投资者来说,没有人愿意与钱过不去,既然牛市能够给投资者带来赚钱效应,那“何乐而不牛”呢?不过,正所谓“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这牛市的脚步,有时步履盘跚,有时阴影相随,倒也让投资者提心吊胆。这不,本月初的时候,一根巨阴线当空抽打下来的时候,硬是把投资者牛市的观点打得趴下了。而目前沪市创历史纪录的十一连阳走势,又再一次地把股指推到了前期的高位,同时又再一次地把牛市的信念拉起。当然,在这十一连阳之后,特别是在股指又再一次地逼近前期高点的时候,适当的谨慎是必不可少的,毕竟当前股市走牛仍然还有三大阴影相随。
第一,新股上市高开低走。行情是否走牛,新股的走势应是一个检验的标准之一。通常说来,在牛市的预期下,新股的走势大多是高开高走,甚至连续走高。不仅中签者可以获得高额回报,就是二级市场的买进者,也可以获得一定的回报。但从目前股市上新上市的几只股票来看,基本上都是高开低走,虽然一级市场中签者获利可观,但二级市场跟进者获利却比较困难,甚至大多数处于套牢状态。如中工国际,虽然上市首日被暴炒,但其手法却是一种典型的熊市心态。先是拿货,然后大幅拉高,最后以下跌甚至跌停的方式出货。那些在二级市场追高买入者,基本上处于一种套牢的境地。又如大同煤业,虽然股价没出现暴炒,也没有上市后的暴跌,但首日买进者基本套牢。同洲电子与云南盐化的走势相对好一些,但二者上市首日却是高开低走,当日追高买进者,在随后几个交易日的上涨中,仍然还是没有完全解套。因此,从这几只新股上市后的表现来看,投资者的牛市预期并不是特别强,相反观望的气氛却很浓重。实际上,当市场真的处于牛市之中,特别是大牛市之中的时候,这种情况是很少出现的,投资者买入股票往往是争先恐后,奋不顾身,惟恐错过了买股的好机会。
第二,资金热衷于“打新股”。“打新股”显然是一种防御性投资。虽然打新股可以赚取无风险或低风险收益,但其收益总体说来却是不高的。实际上,如果股市真的走牛的话,二级市场上的投资收益将远远超过这种“摇新股”收益。比如,在今年前五个月的上涨行情中,许多偏股型投资基金的收益率都超过了50%,而这样的收益显然是“摇新股”不可能摇出来的。因此,如果投资者真的看好当前的行情,对行情的发展抱着牛市的预期,那么他们更应该把资金投入到二级市场,而不是摇新股。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如在申购中工国际的时候,中信证券动用了35亿元资金,国元证券和中油财务公司也分别拿出了14亿元和9亿元。而在申购大同煤业的时候,仅宝钢集团就合计动用资金近30亿元,上海汽车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和上海电气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也动用了15亿元资金用于网上申购。至于最近的中国银行发行,仅网下询价配售部分,就有广发策略优选基金、中海石油财务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各自拿出了63亿元的资金,交银施罗德稳健配置基金也拿出了超过50亿元的资金参与角逐。因此,面对机构投资者将巨额资金用之于“打新股”,这就很难说这些机构投资者对当前行情的走牛抱有多少牛市的信念。
第三,2006年半年报上市公司业绩将大幅下降。上市公司的业绩是支撑公司股价的基础。而目前的时间又已进入2006年半年报披露的时间段,因此,在这个时期,股市行情的发展不可能不受到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但上市公司的业绩无疑是最令当前行情感到心虚的地方,因为自去年中期上市公司业绩的拐点出现后,目前上市公司的业绩实际上是处于一种下降的趋势之中 /去年年报,上市公司的业绩出现了最近几年来的首次下滑,全年上市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22元,同比下降7.88%。而进入2006年一季度,这种业绩滑坡的速度明显加快,数据显示,2006年一季报上市公司的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057元,同比下降了18.57%。而这种业绩下滑的趋势将会在时下的半年报中得以延续,西南证券的张刚甚至预测,2006年半年报业绩同比下降幅度将达到30%。虽然预测数据未必就是最终的实际数据,但从目前发布中报业绩预告的上市公司情况来看,显然是报忧大于报喜。
截止6月28日,沪深两市共有349家公司发布上半年业绩预告。其中,预增、预盈、扭亏和减亏的公司分别有95、25、27和6家,四项合计,预喜的公司共有153家,占发布业绩预告公司家数的43.84%;与此同时,预减和预亏的公司分别为150和46家,预警公司合计196家,占比为56.16%。尽管预喜和预警公司的数量对比与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并不存在逻辑上的必然,但历次定期报告披露结果表明,业绩预告的类型分布又的确是当期业绩增减变化的风向标。因此,从经验上看,今年上半年业绩出现同比下滑的可能性比较大。也正因如此,当前行情牛市的脚步能否扎实,这就不能不令投资者格外关注了。
|